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轨距尺检定器使用时间的延长。因受外界条件影响,如:温度、湿度、辐射、磨损等,其材质、结构、性能逐渐发生变化,送上级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时,其计量检测准确度逐渐降低(检定器是合格的)。为保证工务维修用铁路轨距尺计量的单位统一、量传准确。笔者对本公司所使用的是TJGC-1型数显轨距尺检定器的传动系统、调节系统进行了多次认真检查、分析、研究,在TJGC-1型数显轨距尺检定器使用中发现:检定器因使用时间较长,各部件结构松旷、磨损,导致性能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自轮运转设备出乘作业管理存在的文件电子化程度低、故障判断人为主观意识强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结合实际调研及现场人员沟通交流,开发了一套自轮运转设备标准化出乘作业的管理技术系统。基于智能移动终端,运用WIFI技术和4G公网无线通信技术,完成了手持移动终端和车载处理单元、车载处理单元与地面管理系统、地面管理系统与手持移动终端的实时数据传输,实现了施工作业日志、巡检过程记录文件、出乘人员信息等重要文件的电子化和规范化,出乘作业前后各检测项点的检查过程标准化及故障识别判断的智能化,为实现自轮运转设备全寿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数字轨距尺因其采用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存在在线信息处理能力不强、功能相对简单以及人机交互操作不直观等不足。基于此,同时为顺应轨道检测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提出一种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测量控制主机的数字轨距尺在线信息服务与数据实时处理方案。该方案通过蓝牙接口建立轨距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链路,智能手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智能手机使轨距尺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并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数据库支持和网络服务等,可实现单片机较难完成的复杂功能。样机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智能轨距尺采用高精度直线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后,其最大的特点是活动测头能连续不间断地滚动采集数据并进行自动判断、锁定轨距最小值,使轨距测量更具科学性。该项滚动测量技术不但提高了检测精度,而且解决了活动测头的磨损问题,是轨距尺实现智能化的一项创新,达到了部颁0级轨距尺的规程要求,满足了高速铁路轨道线路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5.
介绍数显轨距尺在实际检定过程中存在的分辨力问题、进位原则引起的稳定显示问题、零位漂移和温度漂移等问题,从设计原理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铁路通信业务的重要基础数据,铁路CIR用GIS数据目前面临采集设备性能老旧、功能单一、系统应用软件超期、采集精度低、采样间隔大、数据传输方式单一、安全措施不足、单模GPS定位等问题,因此需从软硬件两方面对采集设备进行改进。改进车载采集板卡硬件架构,实现高精度BDS/GPS双模定位,提高自动采集数据的精度及采集间隔,可支持数据加密及数据无线传输;软件方面支持高精度数据的存储及低精度数据的抽吸,预留5G-R模组;改进手持采集终端的软硬件,实现手动采集数据基于位置的实时校核,扩展数据类型,提高实用性和易用性。设备改进后,采集的GIS数据更精准、更丰富,提高了CIR业务运用效果,为智能铁路调度通信提供高精度GIS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设备数据监控智能化程度低、设备调试方法单一的问题,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实现基于无线通信的站台安全门智能监控系统。完成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和系统主要功能设计,详细说明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数据采集模块设计”“门控单元(DCU)设计”“无线传输模块设计”;对无线传输模块核心芯片M20的原理和程序编写进行了研究设计,在试验室中通过充分试验验证相关功能。试验人员可手持无线终端对站台安全门系统的系统级数据、站台级数据、单门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单门快速调试工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站台安全门设备状态实现无线监控,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站务人员维修保护的灵活性,保障站台安全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铁路轨距尺现有量传关系的利弊,对目前轨距尺检定方法和检查周期提出异议,并提出了在现场保证轨距尺计量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沿线养路工区使用的轨距尺每三个月一次送到工务段计量检定组检定,每次检定总能查出十分之一左右的轨距尺不合格。这些轨距尺之所以不合格,大多数是由于使用者不注意爱护.乱丢乱摔造成的。由于判断轨距尺是否合格,需要用专门的仪器来检测.因此使用者并不知道手中的轨距尺是否合格。如果使用者用不合格的轨距尺去检查线路,就有可能把不合格的线路判断为合格,把合格的线路判断为不合格,这就给我们的安全带来隐患。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就是让使用者也能知道轨距尺是否台格,如果我们能研制一种适台工区用的轨距尺校准器.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使用者每次在使用轨距尺之前,利用轨距尺校准器对轨距尺进行校准,轨距尺的质量就有了保证,轨距尺检测的数据就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评价动车组检修作业质量,加强作业过程闭环管理,研发新一代动车组作业过程监控评价管理系统,并在动车所实际运用。系统采用先进的双模触发定位、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控,督促检修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修,通过一体式手持终端及Wi-Fi网络,实现对故障的实时上传管理,提高检修效率,有效地实现对作业流程的标准化管理。该系统克服了传统评价管理方式的弊端,使动车组智能化检修上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地铁施工现场缺乏通信覆盖、作业进度不透明、关键工序远程监视不到位、施工进度管理低效等问题,研发基于无线自组网和物联网定位技术的地铁“智慧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该系统基于Mesh、UWB、Zigbee技术,融合视频监视、语音对讲、WIFI覆盖,开发B/S架构管理平台软件,综合地铁站后四电专业施工管理的工区监视、进度管理、人员防护、电子围栏、调度作业、成品保护等需求,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研发便携式通信定位一体机站、手持定位通信终端、可佩戴定位装置等设备,形成快速部署、通信稳定、集成度高、传输高效、业务完善的数字化地铁施工管理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铁路轨距尺现有量传关系的利弊,对目前轨距尺检定方法和检查周期提出异议,并提出了在现场保证轨距尺计量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检定规程《标准轨距铁路轨距尺》2008版与2003版的主要区别,介绍对轨距尺检定的注意事项、检定结果的数据处理,以及轨距尺检定器日常保养和维护等方面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轨距尺计量检定工作,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铁路轨距尺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轨距尺相关概念、传统轨距尺和新型轨距尺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应将轨距尺按所适用线路水平(允许速度)分为3个等级进行管理。阐述了对轨距尺轨距、超高等主要技术参数的检验、检定方法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铁路货检作业的实际需求,研发货检移动手持系统.系统的物理拓扑结构分为应用服务器、集中控制服务器、无线接入点和手持终端4部分,逻辑结构分为系统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3层.通过终端功能的开发、信息的集成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实现了数字、图片与语音的融合.货检移动手持系统具有对讲、拍照、定位和信息反馈等功能,从而实现了货检作业的移动办公.货检移动手持系统在兰州局的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系统,实现了货检作业的全程控制和闭环管理,提高了货检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JJG219---2008《标准轨距铁路轨距尺检定规程》中要求,轨距尺的测头形式为圆柱形,导致现场为方测头的轨距尺不能使用。为此,通过分析轨距尺测头固定方式,对方测头轨距尺搭轨块进行技术改造,使轨距尺能继续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数显轨距尺、轨道检查仪等先进计量检测设备大量应用到工务现场实际工作中,但在计量认识、人员素质、量值溯源及器具配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工务系统计量工作应不断提高对计量工作的认识,密切关注高速铁路新标准、新技术,大胆探索、创新和完善,做好高速铁路畅通和安全的基础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介绍实际工作中开展轨距尺检定装置的量值比对情况,包括比对的实施方案、比对方法、比对过程、使用测长机测量轨距尺传递标准的测量方法和轨距尺检定装置量值比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等方面.分析参比实验室和主导实验室试验数据,得到对比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路》2008,(5):71
以迅速高效的业务实施以及防止人为错误为目的,JR西日本公司采用了养路业务管理系统,对以往业务流程中存在的3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使用管理系统解决,达到以下目的:实现规程与帐本数据的一元化管理和信息共享,无人为因素的标准化业务,提高了快速信息传输并采用防漏传输。该系统能进行检查管理、工程管理、预决算管理等操作,其通信网络的结构特点是,利用1个数据库专用服务器实现数据公用,排除信息的滞后与泄漏。该系统的独立网络将总部、支部、养路工区、管理室的各个终端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20.
轨距尺是铁路工务系统测量、施工中的基本设备.针对实际项目经验就轨距尺电子部分的软、硬件的设计与改进做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