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紧急情况下的轨道交通枢纽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日益重视。相比其他环境下的人员疏散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紧急疏散具有系统复杂、环境特定、危险因素多、规范不足等典型差异化特征。为此,围绕影响轨道交通枢纽人员紧急疏散效果的疏散空间环境设计、疏散人员客流环境分析、疏散行为模式研究等3个关键领域,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紧急疏散技术相关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面向现有应用不足之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铁紧急疏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国内外对地铁人员紧急疏散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已建立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型,按照其建模的基本思想进行了分类,并对典型模型的研究思路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通过横向比较,阐述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从中找出将来地铁人员紧急疏散模型的难点与研究趋势,即人工智能技术在描述疏散个体心理行为的模糊和不确定性的理论研究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模拟地铁疏散系统的应用.时间和空间的离散化,仿真个体的智能化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核心内容,将进一步推动地铁紧急疏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铁火灾时疏散时间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分析了地铁火灾特点、乘客疏散特征、疏散路径、疏散安全区、计算疏散时间的前提条件、疏散时间的构成等诸多因素对安全疏散的影响,指出在地铁各个出口(车门或屏蔽门口、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口、检票口、地面出入口)等处存在滞留现象,提出根据疏散群体的行动时间和滞留时间计算全体疏散人员总的疏散时间的思路,并给出了疏散时间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作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且处于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烟气扩散速度快,因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地铁火灾事故的成功疏散逃生必须做到有完善的消防设施、现场工作人员的有效施救、旅客开展自救并掌握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这三项,才能有效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长沙侯家塘地下空间开发的消防设计为案例,就地下空间中总平面、防火分区设计、商业疏散口位置设置及疏散宽度计算、商业与轨道交通分界的处理、下沉庭院的设计等有关建筑消防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设计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法,并对现行规范未明确的消防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对侯家塘地下空间消防设计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对后续类似地下空间设计项目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站出口布局对人群疏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进行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的仿真分析.社会力模型以牛顿动力学为基础,由不同力的表达式体现行人不同的动机和影响,比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社会心理和物理作用.该模型模拟结果可靠,比较接近真实情况,但缺点是计算量太大、运算效率低.本文据此对社会力模型进行优化,比如障碍物作用力的静态网格处理以及应用局部性原理,使得该模型能更为真实的体现人群的运动,同时也可提高运算效率.以南京新街口地铁车站为仿真对象,针对车站出口布局对人员安全疏散性能的影响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加以分析,其结果可为地铁车站的出口布局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众心理是火灾等其它灾害发生时人们最容易产生的心理倾向。应用STEPS对北京西客站进行建模。模型假设西客站地下一层换乘大厅中间起火,并将疏散方案分为4个小工况:不考虑北夹层和火车站台,只考虑北夹层,只考虑火车站台,北夹层和火车站台都考虑。根据假设的起火位置在模型中设置从众路线、从众人数的比例及人不同区域的人员分布,将人员从众心理的概念引入计算机疏散仿真当中,得出了从众人数比例与疏散时间的关系图。最后给出了每种工况下从众人数比例对疏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隧道防灾疏散设计原则与防灾救援设计参数,以崇太长江隧道为背景,通过火灾工况下列车停靠位置进行分析,明确隧道防灾疏散原则,结合土建工程,提出3种防灾疏散方案:方案一,2号竖井作为紧急出口;方案二,2号与3号竖井作为紧急出口;方案三,1号、2号与3号竖井均作为紧急出口。采用疏散仿真模拟,以疏散时间作为对比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确定疏散口最优间距、合理疏散方案、避难所布设参数及救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火灾列车在残余动力运行下不发生在隧道内停靠的情况时,防灾疏散救援仅针对列车故障工况;随疏散口间距增大,安全疏散时间与拥堵时间呈增长趋势,最优间距值为75 m,可避免人员拥堵;洞身紧急出口数量增加,可有效降低疏散控制时间,应结合土建工程,通过投资效果分析,确定推荐疏散方案;为确保疏散过程中的安全,利用轨下空间设置避难所作为待避空间,避难所参数为330 m×4.0 m×2.5 m(长×宽×高);隧道采用定点救援方式,疏散人员应按照就近原则选择避难所待避,并根据待避情况进行轨面救援。  相似文献   

9.
地铁站是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结构和功能具有特殊性,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易造成较大的公共安全事故。及时和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员疏散方案,将人员快速疏散到地上安全区域可以有效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与影响。针对城市地铁站内人员疏散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对疏散路径自身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疏散路径的实际长度、有效宽度及通行难易度3种特征属性进行综合评价,引入路径通行难易度的理论计算公式,用当量长度作为路径综合评价的结果。其次,为兼顾人员数量及拥挤程度在疏散时对人员路径选择的影响,提出节点拥挤度概念,将节点拥挤度作为算法搜索时路径选择的决策原则之一。最后,在标准Dijkstra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Dijkstra算法计算疏散路径模型,以温州地铁奥体中心站为背景,进行具体的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Dijkstra算法模型,改进型Dijkstra算法人员疏散路径规划模型可优化安全出口使用率,均衡各安全出口人流量,提高整体人员疏散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站场景人员疏散路径规划以及人流诱导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提出火灾时人员疏散评价指标-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火灾动态模拟器(FDS)软件建立广州地铁3号线B型车前3节车厢全尺寸比例火灾仿真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烟气蔓延特性分析。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车厢不同区域设置3类典型火源,对比其烟气蔓延特性,求解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火源燃烧对于静止地铁车厢的烟气蔓延特性有一定影响,相同火源功率条件下地铁车厢中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比车厢端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