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泥石流灾害可造成巨大经济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对泥石流预警模型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泥石流的发展规律,减少由此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从模型试验出发,研究了泥石流启动时间与坡度、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在该试验水平下,坡度和降雨强度对于泥石流启动时间的影响都是高度显著的,区别在于坡度改变造成的启动时间改变量近似呈等量变化,而降雨强度改变造成的启动时间改变量呈差量变化。利用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坡度和降雨强度的I-D修正预警模型,为泥石流灾害进行快速初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可通过研究泥石流流域的地貌演化阶段来判定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对此,在对贵州望谟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12条典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对比划分,以此确定了该地区泥石流形成机理所对应的地貌信息熵H的区间。运用此结果可对该地区沟谷型泥石流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预先判断,并对危害性较大的泥石流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小突发性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区地质背景复杂、地貌起伏大和地质灾害分布广的特点,以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系统研究都汶公路泥石流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分析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泥石流灾害现状,对都汶公路泥石流发展趋势进行有益探讨,为山区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薇 《广东公路交通》2006,(Z1):173-175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分析了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气象条件等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多因素定性一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兰武二线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G315线托帕-吐尔尕特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吉尔吉斯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沿线频发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通行。通过对G315托帕-吐尔尕特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实地调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并结合泥石流对公路危害特征,初步提出研究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表明,研究区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K0+00~k80+00段,灾害性泥石流共发育55处,其中沟谷型泥石流34处。泥石流沟口高程在2105~3036m之间,流域面积介于0.013~41.49km~2,沟床比降介于25‰~727.3‰。沿线泥石流均为降雨型泥石流,受物源类型及供给形式的影响以稀性泥石流和水石流为主。最后针对泥石流危害特征初步提出了硬性治理和柔性防护相结合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原山区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的致灾原因,以2016年—2020年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等高原山区公路典型灾害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灾害与公路断道的关系,得出了该地区典型灾害发生频率由高至低为洪水水毁、崩塌、泥石流、滑坡,断道风险由高至低为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水水毁的结论,并揭示了高原山区地形地貌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地质、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提供的物源条件与降雨耦合是诱发公路典型灾害的主因,且断道多发生在雨季5月—9月,灾害频繁爆发时段较雨季延迟。基于此分析,从灾害防治、防治管理及监测预警等方面提出了高原山区公路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结合"5·12"汶川地震后泥石流灾害工程的防治对策,对公路工程泥石流防治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对震后修建的防治泥石流灾害新型结构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山区公路的运营安全,保障公路沿线居民的正常生产活动和生命财产安全,该文以国道G318线西藏段为实例,在分析国道G318线西藏段公路泥石流基本特征和治理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山区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4种常用防治措施:工程治理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监测预警措施和管理保障措施。通过国道G318线西藏段公路泥石流的调查分析,对处于紧迫状态的8处泥石流灾害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治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监测与管理为基础的防治方针有效控制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更好地保障了山区公路的正常运营和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周小军  向灵芝  胡伟 《公路》2020,(1):7-13
青藏高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西藏G4218高速公路白衣错~莫格段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系统研究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灾害分布,分析其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灾害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沿线不良地质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山区公路灾害治理和选线提供有效的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勇  胡盛  卫晓 《公路》2012,(5):95-98
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山地地质灾害,应在研究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其发生及危害进行预警及预报,在必要情况下应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整治措施.通过对典型坡面泥石流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泥石流的防治措施;通过对防治措施进行比选和分析,选定较为合适的防治措施,并对该措施进行结构设计和验算;最后借助工程模型试验对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验证和分析,使得该措施更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范围的确定未能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泥石流的活动范围与治理方式。为了减少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不清或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从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结合道路沿线泥石流成灾特点,以及泥石流调查、泥石流活动范围预测与灾害评估、泥石流灾害防治管理等工作要求,提出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方法和流程,并探讨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红线的权属和划定问题,最终形成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的合理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建立高速公路建设灾害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探讨.阐述了构建高速公路建设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构架思路、构架目标和体系原则,设计了以上级机构对管理处的灾害预警指标和管理处内部的灾害预警指标两个模块为主体的预警指标体系框架,并介绍了高速公路建设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作为一种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具有破坏能力强、预警预报困难、防治难度大的特征特点,同时具有不可重复作用因素导致其规律性不强,相关研究多以分类相应开展类比法调查研究分析为主。相对常规泥石流物源、水源分布作用相对较为固定的特征,针对当前国内相关水源、泥源、石源客观分离的多源泥石流研究较少的现状,以某铁路病害工点为例,利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和现场调查等方法对多源泥石流开展成因分析、整治方案论述及治理、预警预报思路探究,为开展多源泥石流相关勘测调查、方案治理、预警维护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3)
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中心,对周边G318、G109和S202等3条重要生命线工程进行了累计282km野外地质调查,主要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各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泥石流和滑坡,分别占60%、24%和16%。其中崩塌主要沿G318分布,以滑移式、倾倒式和错断式为主;泥石流沿G109和G318分布较多,以暴雨型的沟谷泥石流为主;不稳定斜坡数量相对较少,以公路切坡形成的不稳定斜坡为主。同时也常见溜砂坡、碎屑流和坡面滑塌现象。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群发性和集中诱发特征,且极易由一种灾害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调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6日,西南油气分公司某井发生特大山洪灾害,引发泥石流淹没局部钻井平台,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在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活动特点、成灾机理及危险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沟为典型低频暴雨稀性泥石流,中型规模,受此次泥石流的影响,目前整体处于衰退期中的阶段性易发期,在汛期应作好相关泥石流的监测与防治措施,确保油气井的正常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发生8.0级地震,给山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的危害并没有随着地震的结束而结束,震后一系列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如北川"924"泥石流灾害,三大片区清平乡文家沟、映秀镇红椿沟、都江堰龙池"813"泥石流灾害等,给灾区人民和灾后重建工作造成巨大冲击,其造成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预期。在震后准确快速获取地震影响区内震后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区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选取震中区沿都汶高速分布的42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多期高精度遥感影像地震产生的潜在泥石流物源进行解译;并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层次分析法以物源量、相对高差、沟壑密度、坡度为评价因子建立研究区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后期实际泥石流发生数据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验证,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可以为震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活动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崔鹏  林勇明  蒋忠信 《公路》2007,(6):77-82
我国山区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有利于灾害的形成,道路沿线泥石流滑坡广泛分布,活动频繁,危害严重。从道路展线和路基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山区道路特别是沿河道路的易损性;通过分析以往泥石流滑坡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实例,总结出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危害路基路面、冲毁道路桥梁、淤埋道路设施、弯道超高和漫流改道、阻塞河道引发次生灾害等;分析了道路泥石流滑坡的活动特征,发现道路泥石流滑坡的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地带性、集中性、地段性和坡向差异性。这种认识能为山区道路工程建设和山区交通安全保障,提供减灾的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暴发频繁,泥石流对公路危害严重。在介绍了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状况、分布规律和成灾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川藏公路的整治改建过程中应采取绕避、工程治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泥石流灾害预测预报等泥石流减灾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0,(5)
川藏公路邦达至林芝段泥石流十分发育,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公路通行安全。通过遥感及现场调查,研究分析了泥石流的分布规律、环境背景及激发因子。研究区域泥石流类型主要为暴雨型泥石流、冰水混合型泥石流和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三大类,地形、构造运动、地层岩性等环境背景及降雨诱发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泥石流的规模及分布。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7日巴中市河坝2井暴发较大规模山洪泥石流,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和井场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在现场调查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该泥石流的成因机制;计算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针对现有物源及潜在泥石流隐患,提出了“主沟疏通+防洪堤支挡”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