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现代有轨电车在道路交叉口通常采取信号优先使其优先通过,其运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为了研究其信号优先对社会车辆造成的时间延误影响,本文对均匀分布的车流,提出两种主动优先控制策略下车辆时间延误的计算模型。最后基于成都市现代有轨电车蓉2号线中西源大道与郫温路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数据,利用anylogic仿真,分别对该交叉口采取固定配时、绝对优先、相对优先策略的车辆延误进行适应性分析。分析表明,在该交叉口中采取信号优先措施,降低了车辆的整体延误,其中相对优先的整体延误值最低。  相似文献   

2.
主路优先交叉口通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主路优先无信号交叉口交通特性,建立模型,推导出无信号十字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优化设计,对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盐城市胜利路与海阔路交叉口为例,针对分析交叉口现状交通量、交叉口渠化现状、混合交通冲突点,信号配时现状,提出改善措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错位交叉口作为一类特殊的平面交叉口,如何实现其交通信号的合理控制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问题.提出将错位交叉口作为一个大型交叉口进行三相位信号控制,同时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对其信号控制配时进行优化.并且用实例证明了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核心部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实现城市道路交通流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当前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特点,包括新型检测技术对信号控制系统的推进、主动控制思想的引入、交通控制与仿真的集成、特种车辆优先考虑、过饱和交叉口的优化控制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发展的三个趋势:集成化、智能化、多模式化,以期对我国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朱菌  陆化普 《综合运输》2003,(12):48-50
<正> 一、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百年 发展历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共同面对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城市交通拥挤往往突出表现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很多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足相关路段的平均通行能力的50%。因此,道路资源充分利用与否的关键是交叉口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状况,以右转车和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设置右转灯控前后,右转车与过街行人的延误和冲突数量模型。利用转换成本法,根据延误和行人-右转车冲突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建立交叉口性能指标模型,并得到设置右转灯控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行人-右转车冲突对交叉口通行状况影响巨大,在右转车流量或过街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设置右转灯控可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状况。  相似文献   

8.
从公交信号优先的原则出发,考虑公交到达率的不确定性对周期长度、绿灯时间等合理调整,针对多路公交车共用同一公交专用道情况,提出以人均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分别以绿灯时间差模型和Webster最佳周期模型为信号配时计算模型计算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选取两者中造成人均延误最小的结果作为最终信号配时方案的计算方法。另外,除采用原有Webster最佳周期计算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还结合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方法提出了以各相位绿灯时间与所需绿灯时间差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绿灯时间差模型,通过随机模拟与微粒群算法的结合,给出了求解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的新算法。以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为例设计算例,结果证明,公交车到达率的随机变化特性对于其所在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的设置有明显影响,验证了公交被动优先对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动态调整的有效性。本文模型根据被动优先中调整了周期时长及绿信比策略确定更优信号配时方案,相较仅以Webster最佳周期模型为依据计算人均延误的传统模型,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平均降低了8. 12%的人均延误,证明了最小人均延误模型的有效性。说明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可更好描述公交车到达率的波动性,降低对社会车辆负面影响,达到减少人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信号干扰控制交叉口右侧处于与左转横向交通道路产生的信号冲突点最多,对车辆直行道和车流双向通行的信号干扰最大,使得城市平面道路交叉口左转交通信号延误程度增大。左转专用车道的交通设置使用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内置左转车道与外置左转车道。不同方向车道灯的布置及其形式对车辆左转方向交通的通行影响很大程度也会有所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选取典型地区和交通重要路口情况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分析,从转弯运行能力和通行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交叉口处不同左转车道的布置形式在不同交通特性下对整个交叉口的影响,从而明确其适用范围,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利帆  鲜楚逸  孙凯 《综合运输》2020,(10):66-70+83
针对传统交叉口存在的交通拥堵与运行速度缓慢问题,建立以移位左转思想为核心的交叉口设置与配时模型。分析移位左转交叉口各个信号相位以及左转车道长度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慢行交通组织,综合考虑车均延误、排队长度、通行能力三个指标,各个指标之间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采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综合求解,运用在深圳市兴海大道与月亮湾大道交叉口收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移位左转思想的交叉口可以明显改善交叉口运行情况,移位左转交叉口较改进前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了21%,排队长度指标下降了32%,通行能力指标提升了17%。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移位左转车道的设置及信号配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和优化交叉口的运行状态,判断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是否满足通行需求,定义了交叉口可靠度的概念,引入交叉口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参考Webster模型,计算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使用连续型概率分布模型拟合交叉口各进口道车辆到达率的随机性,推导出交叉口可靠度与周期时长、车辆到达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仿真验...  相似文献   

12.
以往干道信号协调的研究只能解决周期时长相同的交叉口的协调问题。为了满足实际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需求,解决同一干道上不同周期子区间的协调控制问题,将现有的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扩展以实现路网内不同周期干道间的协调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考虑不同周期交叉口间的相位差周期性变化导致车流到达分布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定义了大周期控制时段,绘制了大周期时段内上下游交叉口间的时距图;提出了大周期内的相位差优化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控制方案的过渡原理,提出了相位差动态调整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突破了原有协调模型要求交叉口信号周期长度必须相同的限制,可推广应用到不同周期干道的信号协调中,真正实现由干线扩展到整个区域,对于改善区域路网的交通运行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交叉口的拓宽车道引起通行能力降低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周期长度,信号相位顺序对这种折减程度的影响机理,为交叉口设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的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综合考虑社会车辆的运行,实现信号配时的公交优先与人均延误最小化。本文运用延误三角形及其相关理论建立延误模型,推导出人均延误函数,为公交优先单点定时控制提供了优化算法。同时本文利用VisualC仿真模型与改进算法对城市具体交叉口信号最佳周期及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交叉口作为交通流的中转站,其路口的拥堵影响着整个交通路网的安全与效率,信号控制优化与道路渠化能有效地缓解交叉口处拥堵。本文以恩施市金桂大道—金山大道交叉口为例,通过对交叉口处的交通路况、几何现状、交通流量和信号控制方案的分析,制定了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与道路渠化结合的综合优化方案,最后利用VISSIM软件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车辆排队长度及平均延误时长。结果表明:实施新的优化方案后,车辆的排队长度显著降低,平均延误降低16.8%,有效缓解了交叉口处的拥堵,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相关研究可为恩施市道路的发展与规划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延安  李艾  闻川 《综合运输》2022,(7):154-160
提出在保障交叉口总体效益最优和考虑驾驶员对红灯时长容忍度的前提下,设置逆向可变车道达到降低交叉口延误和提升通行能力。以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长为优化变量,建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采取MOEA/D算法进行求解,结合设计案例,利用VISSIM7.0仿真软件在单位时长下对比优化前后各相位车均延误、车均排队长度和通行能力。求解的有效绿灯时长为19s、16s、15s、16s,有效验证了均衡相位绿灯时长的假设;仿真结果表明,车均延误平均下降26.15%;车均排队长度平均下降76.84%;通行能力平均提升约11.39%。提出的方法在降低交叉口延误,提升通行能力同时,能够均衡分配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长,进而降低驾驶员等待红灯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出了一种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提出的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包括候选相位选择控制器、绿灯相位观测控制器、相位切换控制器和两个交叉口协调控制模块共五个控制模块。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基于对当前上下游交叉口交通紧迫程度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交通状态演变的估计,采用相序可变的模糊控制方法实时、动态调整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利用MATLAB对VISSIM二次开发搭建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在单交叉口和双交叉口两个控制层面均优于传统定时控制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方岩  齐心  李意  赵斌 《综合运输》2020,(6):61-68
为描述交叉口车辆到达的时变性及路段服务车辆的状态相关性,本文提出了交叉口Mt/G (x)/C/C型排队网络系统。同时为解决现有关于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的解析优化模型及算法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该提出的方法以车辆平均行程时间最短和交叉口群通行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信号公共周期、绿灯时长、交叉口饱和度及绿信比为约束条件,并基于同步扰动逼近(SPSA)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势,采用该算法求解优化模型。为验证模型有效性,选取昆山市一交叉口群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好。同时,采用基于离散事件仿真优化的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较小且交叉口群通行能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左转掉头交通是平面交叉口转向交通的重要构成部分,左转掉头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文章分析了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掉头的交通影响因素,并通过归纳分析我国现有的3种左转掉头设置方式的优劣,提出了合理的左转掉头设置方式,同时阐述了左转掉头的空间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现有地图道路通行状态显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道路交叉口通行状态显示及服务的主要内容、周期及方式。同时介绍了西宁市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状态显示及服务系统的开发框架以及显示界面主要内容,并给出了部分代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