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鼓励公众尽可能多的采用地铁及停车换乘(PR)方式出行,从而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研究区域差异性停车收费策略.针对大连市西安路商业中心及外围区域主要地铁站,开展停车来源与停车费用调查、PR意向性调查及沿线地铁、公交与小汽车客流调查.基于随机用户均衡理论,构建包含地铁、公交、小汽车及PR共4个选择肢的Logit模型,并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参数标定.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停车收费价格,得到停车费用与PR及全程小汽车出行比例的关系曲线.通过案例,分析了区域差异性停车收费的效果.研究表明,提高中心区停车费将使全程小汽车出行比例显著降低;降低外围区停车费将使PR出行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印度城市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的可能性. 借助新的混合交通流仿真模型测定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公交服务水平改善状况. 基于陈述偏好入户调查的抽样数据,本文还引入其他影响出行方式转移的变量,标定出行方式选择二元Logit模型. 根据实际和预测数据,确定了公交服务水平改善条件下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的一系列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两种方式出行时间差,绘制出行方式转换概率曲线,并为多变量宽值域条件下交通方式转移的预测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й����ͨ�볣�湫��֮����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轨道交通在我国大城市中的逐步发展,轨道交通势必与常规公交之间发生客流竞争。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客流吸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确定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流争夺区域。利用Logit模型,用相对比较容易量化的广义费用函数来代替模型中效用函数,从而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模型,形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分担比例曲线,提供了一种确定两者之间客流分担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南昌市经济、人口、道路交通情况,着重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常规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因素,对传统的效用函数进行了改进,放大了时间以及票价对选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分担比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一定的调查数据标定了模型参数,预测出南昌地铁1号线在不同的票价模式下对北京路地面公交客流量分担的比例。并据此对南昌市地铁运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西安地铁逐渐形成网络的背景情况下,本文通过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从西安市对外交通衔接、基于地铁线网的公交网络优化调整,到常规公交、步行、自行车、出租车及私人小汽车五大交通方式的衔接设施规划等层次,依据车站所处的区域位置、道路交通功能、土地利用、客流情况等综合因素重点探讨了适应于西安城市交通一体化中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的内容、方法及规划落地思路.文章对西安地铁网络化运营前景下的客流运能的充分发挥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定制公交分担率,以定制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和地铁4种出行方式为对象,考虑乘坐时间、出行费用、便捷性和舒适性4个出行影响因素,基于多项Logit模型构建前景理论和灰色关联相结合的出行选择模型,并以董屿·福建师大地铁站到福州南火车站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定制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和地铁4种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分别为28.35%、14.63%、23.14%、33.88%,与实际问卷调查的最大误差在5%以内,与运用效用理论计算所得的分担率相比更符合现实情形;定制公交分担率在票价为1元或2元增减时,并没有产生较大变化,而乘坐时间的缩短却使分担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兰-武运输通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科学地分析预测该运输通道的客流分担率,对于确定项目投资规模,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十分必要.基于兰-武城际铁路前期研究成果和旅客出行意愿调查,选取影响旅客出行方式的5个主要因素,采用Logit模型,建立其广义费用函数,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各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研究结果显示,建成后的兰-武城际客运专线将吸引大量客流,使铁路客流分担率增加16.5%,最后提出了通道内各运输方式的运营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交通枢纽站客流交通方式选择的非集计多项Logit离散选择(MNL)模型的过程中,以火车客流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分析对象,确定出MNL模型中影响乘客选择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方式的特性变量,然后根据调研数据,应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对所建的MNL模型的参数进行运算和检验。结果表明,非集计模型对大型枢纽内的乘客换乘行为预测是可行的,并且相对于集计方法,它减少了调查样本的数量,更为经济和高效。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都市圈范围内通勤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出行特性,揭示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及出行属性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建立都市圈通勤出行Nested Logit 模型,对北京都市圈内廊坊市“北三县”的4 385 个进京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出行方式的费用、出行时间及换乘次数均对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两种政策改善方案,分析各方案下出行方式划分率变化情况,数据显示综合改善效果下小汽车的出行方式比例下降2.46%,公交与地铁的出行比例分别提高1.73%和 0.75%,表明方案对交通方式分担率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都市圈范围内通勤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出行特性,揭示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及出行属性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建立都市圈通勤出行Nested Logit 模型,对北京都市圈内廊坊市“北三县”的4 385 个进京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出行方式的费用、出行时间及换乘次数均对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两种政策改善方案,分析各方案下出行方式划分率变化情况,数据显示综合改善效果下小汽车的出行方式比例下降2.46%,公交与地铁的出行比例分别提高1.73%和 0.75%,表明方案对交通方式分担率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通勤走廊构建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分析公共交通票价对通勤走廊出行结构的影响;考虑公共交通多种末端衔接方式,针对有车和无车通勤者,分别构建了包含组合出行模式的出行方式选择NL模型;以北京市地铁5号线沿线通勤走廊为例,结合实际数据对NL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在考虑公共交通运能约束的基础上,应用NL模型分析不同单一交通方式票价、组合票价下,各出行方式分担率与公共交通满载率的变化,从公共交通运能利用率和服务水平的角度研究不同票价下出行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票价调整政策可以提高地面公交运能利用率,但对降低地铁满载率的作用有限;若将地面公交票价调整为0.01~0.06元·km~(-1)或地铁票价调整为0.32~0.42元·km~(-1)时,通勤走廊内地面公交的高峰小时平均满载率为60%~65%,北京市地铁5号线高峰小时满载率为86%~100%,公共交通运能利用率保持在一定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且小汽车的分担率基本保持现状,未造成小汽车出行量的激增;当地面公交和地铁票价同时满足限制条件时,通勤走廊内地面公交的高峰小时平均满载率为58%~80%,北京市地铁5号线高峰小时满载率为86%~100%,小汽车分担率的增幅在5%以下,票价调整可以改善通勤走廊的出行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明了接驳客流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并着重抓住天气因素对接驳客流预测的影响,结合现实调查数据,找出了晴天和雨天的各种接驳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率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借助于经典的Logit模型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客流预测的改进模型,指出各种接驳方式的设施需根据不同天气条件下客流需求的最大值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3.
为对城市常规公交接驳方式分担率进行准确预测,从不同方法组合预测角度入手对其展开研究。选取哈尔滨市3个常规公交站,开展居民接驳方式意向调查,获取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及选用的接驳方式等数据。利用多项Logistics回归和Bayes判别分析两种方法,分别构建常规公交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并采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具备较好的拟合度,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8.9%和75.8%。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多项Logistics模型适用于步行和自行车分担率预测,而Bayes判别分析在常规公交分担率的预测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以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Logit的城际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根据武汉周边4个城市(孝感、随州、襄阳和十堰)经武汉到上海的旅客出行方式意向选择(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旅客选择"空巴联运"(即航空与巴士接驳)方式的重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估计3种交通方式("空巴联运"、动车—高铁、大巴—高铁)的客流分担率.基于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城市内出行时间(程前程后出行时间)和总出行货币费用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各国能源政策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低碳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因为低碳因素对于未来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势必会造成影响,即各种方式分担率的变化.Logit模型是预测城市客运交通分担率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文中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度、低碳因素6个服务特性建立广义费用函数,结合Logit模型建立各交通方式分担率模型,采用相关调研数据和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模型参数,计算因低碳因素的变化前后的分担率差异,并根据碳交易价格机制计算低碳因素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开展了出行方式转换的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构建全目的和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MNL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定量分析了个体属性和交通方式属性对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乘客感知的轨道交通全目的出行时耗负效用为相同时耗公交的91%,而通勤时耗负效用为全目的出行的1.89倍;轨道交通出行总时耗对分担率影响最显著,前者增减50%时,后者变动约10%;公交是轨道交通的主要竞争方式,当前者出行耗时提高50%时,后者分担率将增加6.8%;停车费小幅提高和出行时耗增加不能显著促使小汽车使用者转向轨道交通,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出行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网的逐步建成加剧了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影响着不同方式客流分担率的变化。为充分发挥铁路通道的整体运输能力,论文基于出行效用最大化行为假说,确定了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及相应的取值方法,选择客运专线和既有线作为铁路通道内居民的出行方式,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二肢Logit模型。作者用非集计模型将乘客的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和票价等个人特性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通过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标定模型参数,得到了不同出行距离下铁路通道内客运专线和既有线的客流分担率,证明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客运专线的客流分担率与开行距离呈正相关,从而给出了铁路通道内客运专线开行的优势距离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州居民出行调查成果,本文从模型架构、效用函数基本形式、参数标定及校核等几个方面对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 提出了方式划分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无车家庭、有小汽车家庭和摩托车家庭构建层次划分. 以小汽车家庭为例,阐述方式划分的基本形式. 进而,提出了方式划分参数标定的方法和基本步骤以及系数校核的关键点. 最后将预测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本文提出不同层次交通方式划分模型,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并在效用函数中引入收入、车辆拥有和吸引量等因素,增强了模型的适用性,为其他类似城市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合理票价,利用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出行耗时和出行距离,确定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流争夺区域.然后利用Logit模型,用相对比较容易量化的广义费用函数来代替模型中的效用函数,从而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模型,形成在不同出行距离下的票价与分担率曲线,提供出行距离与票价制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城际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显著作用,同样也是交通规划领域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城际交通分担率也随之有相应变化.计算分担率的方法很多,其中Rank Logit模型能够充分利用SP调查中乘客对交通工具选择的排序数据,可以获得比其他非集计模型更高精度的特点.本文采集891份有效SP数据并建立Rank Logit模型,对广州—武汉的城际交通分担率展开研究以验证该模型的优点.模型结果从评价指标、参数实际意义和乘客时间价值等方面对比Rank 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证明RL模型拥有更高的模型精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武广通道上政策性调整进行了6组敏感性分析,为政府进行交通规划、交通运输政策的制订及修改等提供决策依据,也为铁道部、航空公司等运营部门制定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