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交通安全宏观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模糊统计,主成份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参数,提出道路交通安全宏观评价的两级模糊数学模型,并以中,德两国的实例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3.
4.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将模糊数学和层析分析有机结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亚洲太平洋地区道路安全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机动化和机动车拥有水平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交通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的粗略估计。通过对该地区交通安全趋势的分析,作者认为亚洲太平洋地区实施交通安全计算的时机已成熟,各国决策教者应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实施交通安全计划。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前普遍采用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均从整个国家或区域的角度出发,不适用于中国交通行业内部安全水平评价。文章从可测性、代表性和可比性3个方面对主要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讨论了各指标的显著特性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评价指标;在结合中国道路交通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代表性的宏观评价指标和更具可测性的道路交通行业安全水平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外常用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科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道路用户与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道路有户入手,对驾驶员、交通参与者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的作用、地位等进行了详尽分析,由此提出了一直困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认为只有严字当头,大力提高驾驶员队伍的人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遇制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的继续上涨。文章也提出了只有把道路、道路用户有机结合起来,从两方面采取改善对策才能使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获得较在提高。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内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确定道路交通安全3项评价指标,标定了阈值,运用道路交通安全灰色评价方法,从宏观角度进行纵向事后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安全灰色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研究国外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宏观道路交通安全灰色评价方法,适合我国交通管理特点,筛选了宏观道路安全评价指标,标定了阈值,并对5省市的交通安全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道路交通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将前期数据采集和后期反馈动态耦合的实时监控方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某高速公路的事故频发路段对道路安全和预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建立的评价矩阵计算研究对象的评价值,实现了对道路安全问题的定量评价。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定量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是交通管理部门实现道路安全控制和预警的必要辅助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通过实地走访德国相关交通管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专业研究机构,概括介绍了德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情况和具体做法,主要包括面向各类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实现社会化、关于交通秩序和通行规则的宣传和引导、以及注重宣传教育的细节和实效等方面,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确定了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模型对2005~2010年国内的道路交通水平进行纵向比较,同时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2010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横向对比.纵向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为危险等级,2010年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相对2005年来说处于安全等级,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态势有所好转.横向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和北京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处于一般等级,重庆、天津处于较安全水平.评价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严峻形势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将依然严峻的现实,在深入分析其基本原因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与改进道路交通安全宏观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层次体系,界定了道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