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握民用底盘车承载面尺寸,确保重装备安全装载首先从民用底盘车的承载面宽度来分析。由于重装备大都属于超宽车辆,其履带接地宽度在3.2米以上的有32种,而民用底盘车承载面宽度超过3.2米的有53种,如果要求其宽度必须大于重装备的履带接地宽度,那么可直接应用的就很少。而底盘车  相似文献   

2.
四履带驱动车辆附着牵引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履带驱动滑模摊铺机的实际作业工况出发,对四履带驱动车辆切线牵引力的产生及其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提高履带液压驱动系统的速度刚性有利于改善四履带驱动车辆附着牵引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车辆的接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移动通信车辆的接地含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对解决其他类型移动车辆的临时接地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军  李灏 《北京汽车》2011,(2):33-35
我国未来陆军转型的目标为全域机动作战,这要求陆军装备在各种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但瞬时降雨会对军用履带车辆的机动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降雨时履带车辆打滑明显,速度损失严重。文中主要利用外军的试验分析瞬时降雨对车辆机动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我陆军车辆的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表征车辆地面附着性能的车轮接地性指数,分析了影响车轮接地指数的因素。并利用车轮接地性指数评价了车辆高速通过坏路面的能力。提出了具有高速越野性能车辆悬架参数的选择方法,为设计具有高速越野性能的越野车辆悬架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军用通信车辆接地的意义及作用,介绍了目前军用通信车辆接地的常用方法,对通信车辆接地的现状及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轮式车辆速差转向过程中轮胎工作状态的基础上,考虑轮胎侧向非线性滑动和载荷非均匀分布,参考履带车辆转向理论,建立了速差转向轮式车辆的转向阻力系数模型.通过实时采集实车转向机构油压数据,间接测量速差转向车辆在不同转向半径下的转向阻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转向阻力系数模型具有一定精度,轮式车辆转向阻力系数小于履带车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特殊使用场合下的低比压铰接式重型动力车辆的设计原则及总体方案,并给出了所研制该型车辆的主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压控制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车辆结构形式和DC—DC变换器控制方法,在功率跟踪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电压控制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控制策略。并在Simulink/Stateflow环境下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建模,将控制逻辑与整车驱动系统模型联合,得到以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和转向盘为输入,包含控制策略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模型。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行并可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和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10.
按照以往的惯例,渣油表处路面是禁止履带车辆行驶的,但有时难于避免。因此,研究适应一定数量的履带车辆正常行驶的油路技术措施,是摆在我们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 过去,我区有200多公里表处路面通  相似文献   

11.
可更换履带单元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更换履带单元的发展与组成 发展历史可更换履带单元的设计思想源于发明者——美国工程师布雷热11岁的儿子马特的想象。一天,马特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绘有一辆用履带代替轮胎的汽车图画问爸爸:“我们能制造出这样的汽车吗?”儿子的想象引起了布雷热先生的极大兴趣,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了可更换履带单元,并因此获得了一项美国专利。自1994年开始在市场上销售以来,十几年间,可更换履带单元已经设计并生产出30多种规格型号,目前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热销。事实证明,可更换履带单元能使车辆顺利通过复杂路段或恶劣地形,可满足不同行业与场合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产品性能、接地效果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车载接地极具有便携易安装撤收、接地效果好、防腐性能佳、能重复使用等接地特性,因此使用车载接地极构建移动监测(控)站和电子车辆等的接地网具有突出的性价比。文中对车载接地极在移动监测(控)站和电子车辆上的接地应用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接地解决方案和基本思路,最后就车载接地极的施工选址、埋设与撤收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2)
进行了外包钢板混凝土墩柱在车辆碰撞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模型试验,通过采集撞击过程中的撞击力时程、桥墩的加速度及位移响应时程,分析研究了车速、车辆质量、轴压比等对撞击过程中外包钢板混凝土桥墩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撞击力的大小与车速、车辆质量、轴压比均成正相关关系;桥墩的加速度与位移响应均随车速提高而增大,桥墩顶部的加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撞击位置处的加速度,而桥墩顶部的位移总是大于撞击处的位移;桥墩位移与车辆质量之间近似成线性关系,随轴压比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实际车辆与桥梁撞击及桥梁防撞设计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Matlab编程建立了用于履带车辆虚拟试验的三维随机路面模型,并对单道路面不平度进行了功率谱估计和不同单道相关性验证.创建了适用于Adams软件履带车辆模块(ATV)路面模型的三维路面节点生成通用算法.分别分析了三维随机路面和有确定外形路面网格数量对路面模型精度的影响.在随机路面上进行车辆直驶虚拟试验,结果表明,三维随机路面的虚拟试验结果与二维随机路面的有较大不同;三维随机路面可以模拟车辆垂向和侧向两个方向载荷的作用,优于二维随机路面.  相似文献   

15.
徐宏南 《专用汽车》1996,(3):26-28,46
介绍了CTW12型橡胶履带全地形一的研制过程及主要结构,性能参数和用途通过与国外同类型车辆的比较及国内市场的调查分析,论述了该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半履带气垫车工作原理和原理样机建立了其虚拟样机模型.对虚拟样机模型的悬架和气垫系统进行调试,并在软地面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结合半履带和气垫技术可提高车辆在软地面上的通过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在一天内温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与移动荷载耦合,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温度场在一天内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迅速增大、再减小并趋于缓和的趋势,基层以下路面结构层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路表最大竖向位移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最大竖向位移增大8.60%,沥青层层底拉应变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层底拉应变增大176.26%;车辆速度和轴重影响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随着荷载移动速度的增大,路表竖向位移减小、竖向压应力增大,随着轮胎接地压强的增加,路表横向压应力、竖向压应力和纵向压应力都增大。  相似文献   

18.
汽车家族的履带车成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学彦 《汽车运用》2006,(12):17-20
“无限轨道”之梦 车轮在平坦路面上才能快速行驶,如何使普通车轮也能在泥泞道路或荒野中顺利行驶呢?于是有人想到发明一种能随时随地给车轮铺路,又能在车轮驶过后马上将路面收起,再重新铺设到车轮前面的“无限轨道”,这就是“履带”的概念。在无路或难以通行地段,“履带”是车辆最好的行驶装置。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防雷接地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汉枢  张毅  李卫民  江凡 《公路》2004,(6):170-172
分析了公路隧道防雷接地的特殊性,提出将隧道初期支护的锚杆、管棚、拱架等焊接固连起来多点引出做基础接地体,构成接地装置,并采用拦截、屏蔽、均压(等电位连接)、分流和共用接地系统等综合防雷方案。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对公路隧道防雷接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倾和侧偏联合作用下轮胎接地印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德国Daimler Chrysler研发的Dtire轮胎模型,对外倾和侧偏联合工况下轮胎接地印迹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高轮胎的附着性能,改善车辆的操纵性能以及改善轮胎磨损寻找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