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导航技术是快速正确引导载体到达目的地的一种技术,它对提高汽车运行效率、节约能源有重要意义。目前,最新的GPS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和组合导航技术在汽车领域得到应用。着重阐述了GPS技术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惯性导航技术和组合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技术及发展动态(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达 《专用汽车》2002,(1):21-25
重点分析和介绍了世界汽车技术的现有成果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汽车整车技术,车用发动机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专用汽车技术及先进的制造技术等,全文分三期刊载,本期主要介绍了轿车的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和制造技术三方面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XML的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介绍了XML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的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具体研究了该方案的实现技术和方法。实践证明,与传统数据交换技术相比,XML技术在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特别适合于形状复杂、精细的零件加工。生产柔性化很高,技术高度集成,设计制造不需专门的工装夹具和模具,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试制时间,零件的复杂程度和生产批量与制造成本无关。目前该技术逐渐得到了工业界的重视。渗透到更多领域。取得越来越多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5.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拥有众多品牌。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也首届一指。该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汽车安全,开发出多种用于避免或减少乘员伤害的安全技术。本文介绍了福特汽车公司最新的一些汽车安全技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缩短研制周期,降低制造成本,采快速成型技术制造了HIF增压器涡轮叶轮。涡轮叶轮制造如下:根据设计的叶型数据,采用CAD技术建立叶轮的精确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基于以选区激光烧结为原理的快速成型技术直接成型出供叶轮精密铸造用的消失模,最后以K13高温合金铸造出涡轮叶轮。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涡叶轮,已加工成涡轮并涡轮性能试验,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拥有众多品牌。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也首届一指。该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汽车安全,开发出多种用于避免或减少乘员伤害的安全技术。从福特汽车的一些汽车安全技术中,可看出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军用汽车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用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军用汽车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在提高机动能力,生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目标的指引下,军用汽车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杉 《汽车杂志》2006,(7):158-159
“我们不但将最先进的轿车技术运用到商用车生产上,最先进的商用车技术还将会被轿车产品所采纳,引领轿车技术发展的潮流。”这是主管戴-克商用车全球开发的韦伯教授对商用车技术发展的评价,而在现实中,商用汽车技术和轿车技术的互补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东强 《摩托车》2009,(8):I0001-I0004
以日本雅马哈平衡动力技术为代表的YB发动机平台,源自21世纪初雅马哈最新技术,其代表品牌在国内市场仅有同属于建设工业旗下的建设牌摩托、重庆牌摩托和建设雅马哈。YB发动机平台,技术更新,整体缸头,轻量化,节能环保,代表着未来摩托车发动机的发展方向;采用齿轮斜齿降噪和内置平衡轴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何振宁 《隧道建设》2016,36(6):636-665
以30多座在施工中发生与地质因素有关的工程事件为例,归纳为15类疑难工程地质问题: 高压富水岩溶、软弱围岩大变形、太古界硬质变质岩大变形、侵入岩脉蚀变风化破碎岩体塌方和突泥、富水逆掩断层破碎带大规模突泥、层状地层大规模顺层塌方、中更新统老黄土崩塌、新第三系地层突泥涌砂、泥岩页岩可燃气体燃烧和爆炸、白云岩剪涨裂缝突砂涌砂、岩溶地面沉降、含石膏地层围岩变形、断层破碎带与软岩层面组合围岩变形、新第三系粉质黏土岩(土)垂直节理坍塌变形及石英砂岩断层破碎带突水涌砂。分析各类疑难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原因,总结其工程地质特征。针对高压富水岩溶的分类、断层破碎带突水涌砂和大变形问题、高压地下水的防治、高位选线、大变形及大变形分级标准、挤压大变形和卸荷大变形、隧道顺层偏压构造的危害、5种围岩变形失稳类型的特征对比、隧道围岩压力现场实测、岩溶地面塌陷、Q2老黄土和N2黏土层垂直节理渗水崩塌、N2弱胶结地层“流变”、石膏地层隧道衬砌开裂以及非煤系地层的可燃气等14类问题进行讨论,并从依法合规性、地质不确定性、专项地质工作、工程劣质岩、修订围岩分级和纳入规范等方面提出6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影响山区公路小半径路段典型事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其异质性效应,基于某山区双车道公路1 067起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4个方面选取15个潜在特征变量,采用二项Logit模型和随机参数二项Logit模型,分别构建小半径弯道路段上追尾碰撞、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3类典型事故的严重度分析模型,分析3类典型事故严重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并采用边际弹性系数量化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小半径弯道路段上不同形态事故的严重度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①追尾碰撞严重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依次为摩托车、夜间、弯道转角、驾驶员年龄、季节,摩托车和冬季分别是服从(2.716.1.5642)和(-1.495,2.1162)正态分布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为95.72%和23.58%;②正面碰撞严重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依次为货车、摩托车、驾驶员超车、弯道转角和弯道长度,货车导致其伤亡事故概率增加108.8%,摩托车和弯道长度分别是服从(6.941,9.9012)和(-0.004,0.0032)正态分布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为76.11%和9.18%;③侧面碰撞严重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依次为摩托车、驾驶员年龄及弯道有接入口,摩托车和接入口分别是服从(5.211,5.1112)和(-1.408,2.1462)正态分布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为88.87%和25.47%。④与传统二项Logit模型相比,追尾碰撞、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的随机参数二项Logit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提高了2.85%,4.15%,6.76%,且定量捕捉了异质性影响因素,更适用于事故严重度的精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IC卡、移动支付等的普及,公交付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为全面、准确的把握公交运行特征提供了便利。公交客流特征分析中最重要的步骤在于下车站点的估算,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乘客上车站点概率分布的估算方法。基于上下车站点等属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得到公交分担比例、时间分布、距离分布、线站分布、特定群体公交服务情况等特征,为公交系统规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占样烈 《路基工程》2013,(6):102-105
山西临县地区黄土具有含水率低、孔隙发育、易溶盐含量高、湿陷性等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类型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的边坡破坏类型主要有边坡剥落、坡面冲刷、黄土崩塌、黄土滑坡,并对它们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黄土所具有的含水率低、孔隙发育、易溶盐含量高、湿陷性等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为边坡变形破坏提供了条件,广泛发育的落水洞、节理裂隙等不良地质现象破坏了边坡的完整性,成为水流冲蚀的优势通道,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翟波 《路基工程》2013,(6):75-77
通过挖井基础纵横向刚度的计算,分析了挖井基础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形状、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的受力形式、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尺寸、冲刷深度。结果表明,基础混凝土强度对基础刚度影响较小,基础形状、基础的受力形式、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尺寸、冲刷深度对基础刚度影响均较大。  相似文献   

17.
加筋土结构的动力性能对公路、铁路、边坡和挡墙等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选用填料为4种不同粒径范围的粗颗粒土:0.5~1.18 mm,1.18~2.36 mm,2.36~4.75 mm,4.75~8 mm,一种方形网孔的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的网孔尺寸为30 mm×30 mm,在剪切速率分别为0.25,1,2,5 mm·min-1,相对密实度分别为22%、55%、75%的条件下,研究填料平均粒径与土工格栅网孔尺寸的比值(粒孔比)对土工格栅-粗粒土界面循环剪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粒孔比从0.04增大到0.20时,土工格栅-粗粒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先增大后减小,粒孔比为0.07时,土工格栅-粗粒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最大;粒孔比分别为0.04,0.07,0.11,0.20时,土样的最终剪缩量分别为2.547,2.583,3.150,5.021 mm,表明随着粒孔比的增大,土样的最终剪缩量增大;同一循环次数下,粒孔比为0.07时,土工格栅-粗粒土界面的剪切刚度最大;粒孔比为0.20时,土工格栅-粗粒土界面的阻尼比最大;同一循环次数下,当剪切速率从0.25 mm·min-1增大到5 mm·min-1时,土工格栅-粗粒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土工格栅-粗粒土试样的最终剪缩量增大;相对密实度分别为22%、55%、75%的条件下,粒孔比为0.07时,剪应力峰值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6.63,76.79,79.17 kPa。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近20年来国内隧道改扩建的发展历程,梳理增建隧道、原位扩建隧道、组合扩建隧道及改建隧道等不同型式的案例,归纳隧道改扩建型式、施工工法、施工力学响应、支护参数设计与优化、安全控制等研究热点的进展,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具体如下: 1)在改扩建型式研究上,不同工程的选型指标差异大,缺乏指导性标准; 2)在施工工法研究上,设计多偏于保守,如何利用既有隧道衬砌并实现高效施工,亟待系统研究; 3)在施工力学响应及支护参数的研究上,不同工程的现场监测、解析求解、数值模拟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且缺乏对复杂动态加卸载条件下围岩变形、应力及塑性区演变规律的研究,需结合更多的工程实践总结出特点及规律,并建立支护参数优化分析体系; 4)在施工安全控制研究上,主要从减轻爆破振动、优化支护布置、软弱围岩局部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方面考虑,并制定风险源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最后,展望隧道改扩建工程标准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绿色施工及快速建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悬置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发动机悬置的材料、工艺、结构及材料、总成的技术要求,总结出发动机悬置的设计方法和控制发动机悬置质量的技术要求。从发动机悬置性能、连接、支撑、减振、NV H等方面全面了解、熟悉发动机悬置的设计、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过程,明确发动机悬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依托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公路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针对典型桥梁改扩建方案,从GIS勘察、既有桥梁结构BIM还原、自动化BIM设计建模、可视化施工模拟等方面,论述BIM技术在改扩建公路桥梁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对具体桥梁改扩建实例的分析表明,GIS+ BIM技术可充分发挥其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