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十五世纪末叶和十六世纪初期,从西欧开始了一系列的远洋航行,为众所周知的最初两件大事就是:一、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现在古巴和海地等处;二、1498年达·伽马在绕过好望角之后,越过印度洋,到达了现在印度南部的科泽科德(Kozhikode,旧作Calicut,中国古籍作古里).  相似文献   

2.
港口安全     
<正> 我国将扩大海上监控范围据悉,我国计划在2010年将海上监控范围由现在的50海里延伸到100海里,并大大缩短50海里内的重要干线和主要港口的应急到达时间。  相似文献   

3.
港口安全     
<正> 我国海事快速反应能力将大幅提高到2010年,交通部海事局将把100海里内的重要航线和海上设施等纳入监管范围,50海里内的重要干线航道和主要港口的应急到达时间将由现在的4至5个小时缩短到不超过150分钟。届时,我国将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传统的船舶签证系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航运业的发展。传统电子签证系统在船舶到达港口时需要停泊,影响船舶航行效率,而基于物联网结构的智能电子签证系统利用RFID射频﹑AIS自动识别系统及电子签证平台实现了船舶电子签证的自动化及远程化,使船舶到达港口不再需要停泊。本文研究现有物联网结构及船舶电子签证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一套高效智能船舶电子签证平台,最后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航海》2014,(6):30-31
童鑑良先生是位实业家。在商业的汪洋大海中,驾驶着他的帆船,一次又一次成功到达彼岸。但这艘小小之舟,在茫茫大海里无法辨别。然而他制作的西洋船模在上海船模界却是名声鹊起。他欲打造百艘西洋船模的船队,现在已经完成了大半。  相似文献   

6.
抢修浮标     
附图是一幅布满暗礁的航道图。可以看到在迂回分歧,犬牙交错的暗礁群中央,屹立着一座浮标。现在,这座浮标发生了故障,有一艘小艇想驶进去抢修,但通往浮标的安全航道只有一条,从哪条路航行才能通行无阻地到达浮标呢?请你指出一条最短的航线来?  相似文献   

7.
闵光 《海运情报》2006,(4):23-23,34
日本国土交通省在日本财团的合作下对2004年马六甲海峡的船舶通航量进行了调查。除了船籍国、实际船主国外,还首次对船舶进入该海峡前的最后一个挂靠港的“出发国”和通过海峡后进入的第一个港口的“到达国”作了调查。结果,确认日本从利用马六甲海峡通行获得了好处,新加坡等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中国等东亚国家、欧美国家,以及产油国等许许多多国家都从中受益,船主国、“出发国”和“到达国”也享受了好处。今后,日本计划利用对这次调查和1994年调查的分析比较,制定“将来预测调查”,并将在2007年3月公布。  相似文献   

8.
航海博物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在一个全名“康·蒂基”航海博物馆中陈列着两个木筏:1947年海耶德尔等5人,从秘鲁卡亚俄出发,航行101天,到达中太平洋拉洛亚群岛,从而证实了古代印第安人能够用原始木筏征服太平洋;1970年,海耶德尔等人又从北非摩洛哥出发,航行57天,到达巴巴多斯,从而证实了古代非洲人可以用原始木筏横渡大西洋。海洋博物馆在苏联爱沙尼亚共和国塔林,展出古代  相似文献   

9.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站到达时间差和一个到达角的无源定位方法。以到达角消除时差定位的多值模糊,用最小二乘估计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对海上机动目标的无源定位和跟踪。经计算机仿真后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七九年第一期发表胡伟民撰写《谁先到达新大陆》一文后,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许多读者来信、来稿探讨“谁先到达美洲大陆”的问题。我们将陆续刊登各种观点的文章,欢迎争鸣。  相似文献   

11.
安息日相会     
路路通上气不接下气地喊着:“……天哪!您算错了一天……可是现在只剩下十分钟了?”于是他一把抓住主人的衣领,象发疯似地拖着福克先生就跑,他们跳上了一辆马车,一路上轧死了两条狗,撞坏了五辆马车,到达了伦敦的改良俱乐部,大钟的指针正指着八点四十五分……福克先生终于赢到了两万英镑的东道!  相似文献   

12.
利用DOA和TOA对运动辐射源的单舰无源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优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和卡尔曼滤波算法,讨论了利用目标到达角和到达时间测量数据对运动目标进行单舰无源定位与跟踪的方法,经计算机仿真证明,该方法在无源定位系统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直升飞机航空母舰“贞德”号(JEANNED’ARC)和护卫舰“福尔班”号(FORBIN)组成的法国海军军官学校舰艇编队,在指挥官富凯海军上校的率领下,进行为期半年的远航训练。一九八一年一月廿六日,编队到达上海,停靠六天,进行了友好参观、访问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朱秀坤 《航海》2003,(1):9-11
美籍华人翁以煊先生于1998年12月14日从美国旧金山出发,途经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绕过合恩角、好望角、鲁汶角、塔斯马尼亚西南角、斯图尔特岛西南角(航海家心目中最富挑战性的五大角),2002年4月9日到达新西兰首府惠灵顿为终点,共到达26个国家,登上过百余个岛屿,航程5.4万公里(31200多海里),历时3年半。这位祖籍北京的年轻人征服海洋的重大消息,在中华大地引起强烈反响。2001年4月起国内就有过报道。9月初他回到出生地北京。9月24日,翁先生在北京远洋大厦作了一场《孤帆环球航海及其产业——“信天翁”之梦》的报告,笔者有幸亲临现场聆听,并了解到他环球航行的内幕。  相似文献   

15.
庄辑 《珠江水运》2008,(6):59-59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事》2007,(7):75-76
按照《规划》,到2020年,水上监管和救助力量将有效覆盖我国管辖水域和搜救责任区。在9级海况(风力12级、浪高14米)下全天24小时都能实现救助力量的出动,在沿海离岸100海里的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分钟,内河重要航段的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并保证在6级海况(风力9级、浪高6米)下能够实施有效监管和救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世界港口史     
<正>三、西班牙和美洲的发现 (1)哥伦布发现美洲 每当人们谈起美洲的发现,一般常识是从哥伦布开始,哥伦布焕发出了向"大自然的奥秘挑战"的欲望,特别热衷于在大西洋向西航海到达亚洲。哥伦布是1492年8月3日在里奥廷托港的帕洛斯出发、开  相似文献   

18.
3月27日,中美海运贸易恢复30周年纪念活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港举行。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美国运输部部长代表詹姆斯·卡波尼基、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张云、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以及中美两国运输企业、港口企业代表近300人出席了纪念活动。上午有关代表参观了停靠在长滩港的“中远长滩”号集装箱船。下午举行了主题为“中美海运合作与发展的30年”的主题研讨会和招待会。30年前,美国远洋货轮到达中国上海港,随后中远公司“柳林海”号货轮从上海港启航,穿越太平洋到达美国西雅图港,从此揭开了中美两国海运贸易新的一页。三十年来,中美海运关系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目前正处于稳定健康发展的历史时刻,两国海运贸易已经成为双方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90年8月,苏联的原子能破冰船罗西娅号载着来自加拿大、德、法等国家的41名旅游者到达北极,从而在人类进入北极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根据组织这次旅行的双方——摩尔曼斯克航运公司和西德“极地Schiffahrts咨询公司”的协议,这次极地航行持续两个星期。  相似文献   

20.
杨晓航 《珠江水运》2011,(10):80-83
公元15世纪,哥伦布的航海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世纪。而早在此之前的80多年,公元1404年,一个中国人就曾率领船队从苏州出发,七下西洋,航迹远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