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培健 《公路》1999,(10):44-48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认为建设省域快速公路网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福建省为例,通过产业结构、交通量预测等综合因素的分析,提出“一纵一环”为主骨架的“一日公路网”快速公路的布局、建设规模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伟  王炜  邓卫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7):123-127
针对我国公路目前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省域公路网管理系统的目标及总体框架,运用GIS技术,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建立了公路网管理所需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提出了省域公路网管理系统信息可视化软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省域公路网治安卡口机动车缉查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公安机关对全省公路网在途机动车的监控能力,提出建立省域公路网机动车查缉布控系统,对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结构、交换结构及核心服务模块等进行了设计,并从应用层面对应用模式及警务机制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省域公路网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路网安全评价指标、路段主要安全因素和安全措施后,提出路网安全评价方法、路段安全因素和安全措施评价方法。该评价体系可应用于省域公路网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内部信息发布调度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泉  周晓宇  石建军 《公路》2004,(9):99-102
在我国已建成高速公路收费、监控和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讨论为实现高速公路网的全程管理和全程信息服务应当进行的高速公路内部信息发布调度系统设计的研究。包括信息需求、系统的体系结构、软件结构和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为高速公路信息网的合理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朱军功  柴干 《公路》2005,(11):147-150
指出当前在经济发达的省域内建设高速公路联网信息发布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信息发布系统就可以使用可变信息标志(VMS)来通知和诱导驾驶员以一种平稳、连续的方式改变行车路线。本文提出将目前高速公路上已有的监控系统和本文建议的联网系统结合起来,在路网内建没联网信息发布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软件没计,必能有效解决省域路网内的交通拥挤和阻塞。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公路网资源的有效均衡和保障公路网运输的效率,在分析公路网调度需求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公路网实际状况,提出了公路网综合指挥调度策略,并设计了公路网交通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平台.该平台以公路网指挥调度系统平台设计为基本框架,综合公路交通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以及信息服务功能,实现面向交通管理者和面向公路使用者的交通信息查询功能设计,以期实现公路网交通疏导控制、事故应急处理、路政紧急救援、特殊天气应急处置的目的,进一步实现公路网交通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准确、快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GIS技术在县域公路网中的应用将会使数据资料的获取和管理更加系统、高效、准确,从而带来数据搜集、管理方法的革命性变化,同时GIS特有的对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功能也将实现公路网规划过程的可视化操作,给县域公路网规划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好处.文中介绍了GIS在交通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建立基于GIS的县域公路网规划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GIS的县域公路网规划信息系统功能分析的方法,并对基于GIS的实现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公路出行者信息服务短信发布的设计方法,从信息需求分析、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5个方面对发布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公路出行者信息服务短信发布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修复灾后公路网的受损路段从而加快恢复路网畅通,研究以韧性最优为目标的灾后公路网修复调度问题。首先,采用交通需求满足率表示路网性能,并构建路网性能韧性和恢复速度韧性评价指标。其次,构建基于韧性最优的修复调度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是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用以确定修复路段的选择和修复先后顺序,下层模型为日变交通流分配模型,模拟修复期间的路网交通流动态演变。然后,采用禁忌搜索算法和Frank-Wolfe算法分别求解上层模型和下层模型,并通过循环迭代得到模型最优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数量的修复资金和抢修队约束下,该模型得到的最优修复调度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路网韧性,并且在修复过程中,只有当受灾区域内某线路中的所有受损路段均完成修复后,路网性能才开始呈阶梯式上升,并且路网性能的提升速度表现为先慢后快。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修复预算的增加使路网性能韧性和恢复速度韧性分别以15.65%和17.72%的平均速度增长和降低,但当修复预算超过1 800万元后,只增加修复预算不一定能获取更优的修复调度方案;当决策者偏好系数变化时,路网的性能韧性和恢复速度韧性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且2个韧性指标的平均变化率分别为5.96%和4.48%;增加抢修队数量可提升路网的性能韧性和恢复速度韧性,但增加抢修队数量所产生的边际效益逐步降低,分别由0.11和0.43降至0.01和0.02。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有视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视频系统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方法,提出影响方案决策的主要因素与比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集成调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研究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各种运输方式调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集成调度的构想,并研究了集成调度策略。研究表明,实现公共交通调度的整体集成是可行的,集成系统能够使得各种公共运输方式之间更加协调的工作,各种运输方式资源能够更加合理优化配置,实现整个城市公共交通联运联调,提高系统整体运营效率,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乘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以吴江公路信息系统开发为例,介绍了公路信息系统的架构,公路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基于桩号的线性坐标系统变换,桩号定位和桩号识别技术。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模式组建信息系统,以公路基础数据库为核心,针对管理部门和公众开发不同服务。将地图数据、属性数据、路产设施数据及交通管理数据分离,以公路路线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以事件表形式存储所有相关路产设施。利用车载GPS设备获取路线资料,利用桩号进行线性坐标变换,实现了快速桩号定位和桩号识别,同时结合动态分段技术和事件表,动态生成所有路产设施的地图图层。  相似文献   

14.
从高速公路建立设计阶段路线平面控制测量的特点出发,就其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选择与确定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分析高斯投影变形的基础上,对5种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金文良  李品利 《隧道建设》2008,28(2):158-160
主要讨论了通风网络理论及其在公路隧道通风中的应用。推导出交通通风力在通风网络理论中的计算公式,介绍了风机、自然风等各压力源在通风网络中的处理办法。应用隧道通风网络解算程序,对雪峰山隧道的通风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公路工程造价信息系统(HCIS)是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辅助子系统,可大大提高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根据福建省开发的交通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对HCIS初级模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张丰焰  周伟  李雪 《公路》2007,(4):123-127
针对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和养护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在养护工程费用分析和经济分析等方面可能存在功能重合的问题,分析了网级养护管理系统和项目级养护管理系统的造价管理功能特点,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项目级养护管理系统与可行性研究之间的比较,从而明确了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在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结果表明:项目级养护管理系统在大修工程、专项工程或改建工程时相当于项目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研究,具有初步估算和经济评价的功能,与它们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功能不重合,而在中小修时则相当于概算的功能;网级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则具备养护规划阶段的养护工程造价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韩印  刘闯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6):74-76,80
应用BP神经网络自动生成公交线网的调度方式,研究了公交线路上各站点的客流量统计和预测方法,将BP神经网络与城市公交系统紧密结合,确定了输入变量的构成、变量数据的获取,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对应关系及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对应关系.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确定智能化调度中变量转化,最终自动生成正班车、快车、区间车、准点控制和放车调度等5种调度方式,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公交调度层次与模式,是一种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双车道公路超车特性的基础上,将超车过程划分为超车意愿、超车条件、超车行为、超车中止强制回车4个步骤,建立了超车模型。选用超车率、超车次率和区间平均速度作为验证指标来对比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符合误差范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应用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分析得到的超车率一流量关系,发现该关系曲线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且呈现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随着双车道公路流量的增加,超车率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后一阶段流量增加而超车率不断下降,当流量达到2900pcu/h以后,超车率几乎为零,以此作为临界点,推荐我国标准2级双车道公路的双向通行能力为2900pcu/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