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满意准则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首先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将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为居民出行意愿,然后以专家评判法确定的城市不同交通方式服务水平的综合评判结果作为满意度值,建立了基于居民个人出行意愿的满意准则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居民个人属性的特征向量,从而为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法。最后以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主成份分析法首先确定与老年人群就医出行方式选择高度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计算多值logistics回归模型参数得到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从而达到找出老年人就医出行主要交通方式的研究目的。基于对西安市的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实证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使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决策能够体现出行者的主观偏好特征,考虑出行者在出行方式比选时面对损失和收益的不同态度,研究一种前景理论与灰色关联方法相结合的运输通道出行方式选择方法.选取出行方式的经济性、便捷性、快速性、舒适性、准时性和安全性构建原始决策矩阵,借鉴奖优惩劣的思想,利用[-1,1]线性变换算子对原始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以出行方式的正负理想方案作为参照点,结合灰色关联方法建立前景价值矩阵,进而计算各出行方式的综合前景值.以出行方式的前景值最大为选择依据,然后运用多项Logit(MNL)模型计算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的分担率.以兰州至宝鸡运输通道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出行者对高速大巴、既有铁路和高速铁路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3种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分别为13.45%,28.0%,58.55%,相较于效用最大的出行决策方式,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最大误差在3% 以内,并分析了高速铁路在不同定价策略及速度下分担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城市铁路线路客流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比较中国和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几座大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情况,提出在中国特大城市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的必要性。然后,给出规划立体交通体系的技术方法,即利用个人出行调查数据和实测数据、预测各种出行目的的交通方式胆的技术方法。还以日本大阪市港区--南港城市轨道线路为例,进行实例介绍。采用非集计模型进行了交通方式划分,并且利用个人出行调查数据拟合模型中的参数。在城市铁路线路交通分配中,仍然采用了非集计模型,预测出了铁路各站的客流量,为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小汽车社会成本与个人支付成本计算指标构成,并考虑现有条件下可获得的数据情况,对部分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对于不易直接获取成本额的成本指标,采用市场价格代替成本数据进行估算。然后以北京市各历史年城市客运交通领域的投资等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成本各构成指标,汇总得到北京市2000年、2005年小汽车社会成本和个人支付成本。结果表明,北京市小汽车个人支付成本偏低并且低于社会成本,从一定程度上可解释小汽车出行比例增高的现象。同时说明,可通过一定措施来调整个人支付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以引导北京市公众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受益对象的多元化,与传统ITS效益评价基于车辆所有者经济效益不同,给出了基于居民出行方式分担比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该效益包括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等不同交通工具车辆运输成本、乘客出行时间成本、CO2排放环境等成本节约效益,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总效益.在乘客出行时间成本计算中,考虑收入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出行方式不同目的人工时间成本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为反映交通大数据平台信息发布对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采用有无对比法,提出了因交通方式转移而产生的车俩运输成本、CO2排放环境成本效益计算方法.以武汉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例,给出了影响范围与主要参数取用方法,进行了成本效益预测分析实证研究.解决了交通大数据平台效益分析定量化的问题,为交通平台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TransCAD软件的交通影响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简化交通影响分析的交通需求预测计算步骤,降低计算难度,提出了进行过境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思路.根据调查路段交通量,利用TransCAD软件反推现状出行OD矩阵,再根据反推的OD矩阵标定重力模型参数推算出各小区出行产生量;然后利用简化的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的组合程序,得到预测的未来年路段过境交通量;应用出行率法得到项目交通产生量,通过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可得到未来年由项目产生的路段交通量.将路段交通量叠加,得到未来年路段交通总量,以此为基础计算服务水平,作为交通影响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中多种出行方式共存等特性使传统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法难以分析出交通投资产生的效果。文中假设发生在各起讫点问的交通出行是1个消费者代表的出行选择结果,推导一般均衡条件下交通服务供应水平变化与消费者剩余之间的关系。通过Logit模型模拟方式选择得到需求函数,结果显示交通投资产生的消费者福利与交通方式选择集的最大效用的期望值有关,表明以离散选择模型为基础的福利评价方法适用于多种交通投资的效果评价,包括交通方式选择集发生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快速路运行时间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爱霞  陈艳艳  任福田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26-128,132
运行时间可靠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率测度参数能有效地评价交通网络的动态特性。在对运行时间可靠度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快速路运行时间可靠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运行时间可靠度,即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随机的对快速路入口的交通需求变量进行抽样,根据得到的样本值确定路径出行时间,然后对此出行时间进行检查,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阚值,则认为不可靠,否则可靠。并通过一个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指出了运行时间可靠度这一概率参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居民出行时间成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收入法,考虑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等因素,给出居民出行时间成本计算的方法与步骤,将居民出行时间价值货币化。以北京市2000年和2005年为对象年,估算了分目的、分方式出行对应的单位时间价值,并根据历年交通调查的数据,获取了当年北京市全社会小汽车、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的平均出行时间和出行量,计算得到北京市全社会当年居民出行的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合作竞争类OD的轨道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基于全方式OD采用联合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模型进行轨道客流预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竞争类OD的采用联合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模型的轨道交通客流则方法,即由出行产生和分布预测得到全方式的OD矩阵,通过分层次策略性交通方式划分法得到合作竞争类出行OD矩阵,然后采用联合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模型进行轨道线网客流预测。  相似文献   

12.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非集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理论与建模方法,结合2003年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选择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在内的5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交通方式作为居民出行的方式选择肢,确定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及相应的取值方法,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无约束最优化函数对所建的MNL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并通过命中率的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非集计建模方法能够较全面的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尤其是将出行者的个人特性影响因素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苏州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州居民出行调查中有关通勤出行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通勤出行交通结构、不同人群交通方式选择特征以及通勤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特征,该分析结果有助于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特别是针对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交通政策的制定和交通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深城际运输通道为例,分析城际运输通道中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传统的多项式Logi(tMNL)模型具有无关方案独立性,无法对不同出行者的选择偏好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故应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分析城际交通出行选择行为。选取城际出行旅客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心理潜变量(对交通方式舒适性、可靠性和便捷性的心理感受)、城际出行方式特征变量设计问卷。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534份问卷,基于此建立并求解随机系数Logit模型。随机系数Logit模型估计结果的伪R2为0.17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城际出行旅客的收入、职业、私家车保有情况、家庭儿童数量以及对出行方式便捷性的感知对其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出行方式的舒适性、可靠性对城际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改善交通方式的便捷性对提升城际出行方式的吸引力起关键作用。因此,在城际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中应着重考虑便捷性对城际交通方式选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舒适度对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影响,通过分析出行舒适度的影响因素,构建舒适度价值模型,从而建立考虑舒适度因素的出行价值模型。首先考虑行程时间、出行费用和舒适度3种出行价值的影响因素,建立出行价值模型;然后采用意愿调查法对出行者舒适度选择特征进行调查,以性别、年龄、出行方式、行程时间为特征变量,通过排序选择模型对舒适度选择概率进行标定,发现交通方式和行程时间两种影响因素对舒适度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通过计算出不同交通方式、不同行程时间对应的舒适度选择概率,从而得到不同出行状态下的舒适度概率分布,由此建立了基于舒适度排序选择模型的出行价值模型。最后以公交车出行价值为参考,进行算例分析,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行程时间、出行费用和舒适度3种因素的单位价值进行判断,得出出行价值计算模型,分别针对考虑和不考虑舒适度的出行价值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舒适度因素时,私家车和自行车的出行价值分别下降了2.6%和30.2%。由此可见考虑舒适度的出行价值模型能够更好地评价不同出行方式的价值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公路网络段交通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公路网络段交通量预测方法,以通过交通分配模型由路段交通量推算OD量为基本交通分析手段,应用回归分析建立各分区经济指标与出行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经济指标的规划值预测未来规划期的公路网络段交通量。  相似文献   

17.
MaaS是以需求为导向将交通作为服务向用户提供的新的出行理念.该文将MaaS理念与公众旅游出行的需求融合,在以城市景区为旅游目的地情况下,将公众出行关注点对应为交通服务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景区的交通服务能力可通过可达性,交通运行特性和信息服务特性描述,通过AHP方法能形成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对交通服务能力量化.应用该评估方法对典型景区南锣鼓巷进行了交通服务能力计算.该方法能对城市景区的交通服务水平进行量化,为用户选择旅游目的地及城市管理者改善交通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居民的出行方式是优化出行结构、科学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前提。目前针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人属性和出行特征方面,没有考虑交通供给水平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文中在山西太原、运城和吕梁3个规模不同的城市进行居民出行调查,选取个人属性、出行偏好、出行特性、交通供给水平、城市规模和出行方式作为变量,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出行行为研究,为交通部门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优化居民出行结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济特征对个人属性的影响最大,经济条件越好的出行者越有可能选择私家车出行;公交供给越充足或停车位供给越少,居民越有可能选择公交车出行;出行偏好期望越高、出行距离越远、出行次数越多的居民选择私家车的概率越大;高峰期出行和工作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的概率更大;大城市居民相比中小城市居民更倾向于私家车出行。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调节城市居民出行结构,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以南方某小城市居民出行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多项MNL(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了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方案属性对出行方式选择产生的作用。通过分析MNL模型统计回归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个人属性中,年龄、性别、个人月收入、受教育程度、驾照拥有情况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2)家庭属性中,住户小汽车拥有情况和摩托车拥有情况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3)出行属性中,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出行费用在出行选择过程中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引导一部分人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可以减少路面交通压力。以北京市城市轨道建设为目的,通过在北京市6个小区进行的交通方式选择特性调查,在分析了当前的交通状况的条件下,着重分析了5种情景组合设计下人们选择轨道出行比例的变化以及个人特征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出行比例与轨道费用、时间以及衔接费用有着显著的关系,并且不同年龄、职业、出行目的的群体选择轨道出行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分析结果对于北京市城市轨道建设具有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