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珊  任瑞波  栾海  王哲人 《公路》2003,(12):62-65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半刚性基层温度变化引起的,半刚性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加入柔性过渡层可有效地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根据传热学原理,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吉林省通化试验路3种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顶部温度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夏季或冬季,柔性过渡层都能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的温度状况,从而减少或消除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成忠  陈万祥 《东北公路》2002,25(3):25-27,30
本文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半刚性基层的温缩机理,干缩机理和疲劳机理,介绍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模式,提出了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静  程耀辉  陈超纲  孙东根  秦卫 《公路》2006,(8):197-200
我国二、三级公路一般采用半刚性基层和较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承载能力强,但是容易产生裂缝,并会逐渐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形成反射裂缝。面层裂缝是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也是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二、三级公路面层较薄,反射裂缝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半刚性基层的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方法,对于提高低等级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措施研究”科研项目的主要内容、观测结果和主要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工程应用的实际推广为出发点,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黑龙江省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情况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系统分析了反射裂缝对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坏情况,得出反射裂缝是黑龙江省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主要的早期破坏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詹海玲 《公路工程》2008,33(1):122-123,134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产生和扩展机理的分析,结合渝湛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践经验,为同类裂缝的处治方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惠高速公路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分上、下两层,各厚20 cm。工程在夏末秋初施工,气候炎热干燥。部分路段水泥稳定基层出现裂缝。对半刚性基层裂缝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同类裂缝的处理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LSAM基层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经常容易出现反射裂缝,以往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LSAM基层因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防治路面反射裂缝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指出了LSAM的特点及性能,并建立三维路面模型进行了荷载应力分析,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其防治裂缝实际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产生和扩展机理的分析,结合渝湛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践经验,为同类裂缝的处治方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柔性基层在高寒地区沥青路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和应力吸收夹层在减缓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的半刚性材料层反射裂缝方面的不同效果,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技术,对半刚性材料层已有裂缝的4种路面结构进行了在车辆荷载和高寒地区的骤然降温综合作用下的热-力耦合分析.从应力强度因子和疲劳寿命两方面,开展了上述4种路面结构对反射裂缝在沥青面层中的扩展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和半刚性材料层之间设置的柔性基层和应力吸收夹层可大幅度减缓反射裂缝的扩展速度,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并按照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应力吸收夹层、半刚性基层的顺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级配碎石过渡层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是影响其使用功能的主要病害,重点研究采用高质量级配碎石过渡层防止和减缓半刚性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依托重庆水江─界石高速公路试验段,对级配碎石过渡层的抗裂机理进行分析,论述级配碎石过渡层优良的抗裂性能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半刚性基层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源于半刚性基层强度高成本相对低,但是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最大程度减轻甚至避免反射裂缝的产生,研究了一种用于减轻反射裂缝的创新方法——预微裂技术。预微裂技术需要在半刚性基层施工完成后1d~3d内进行预压,形成微细裂缝,分散前期基层收缩开裂后造成应力集中的能量,从而减轻甚至消除反射裂缝。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研究预微裂后半刚性基层微裂缝自愈合机理及强度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成忠  陈万祥 《公路》2002,(4):85-88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性能,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分析,介绍了该路面结构的3种开裂模式,指出防治反射裂缝应从选择合的材料和设计合理的结构组合着手,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机理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缝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严重影响着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机理,并针对"反射裂缝",提出了在半刚性基层中掺加聚丙烯纤维以抑制微裂缝产生与发展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减少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反射裂缝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砂砾半刚性基层裂缝(横向裂缝较普遍,部分会出现纵向裂缝)反射扩展至沥青面层,雨水易沿缝隙渗入,造成沥青面层破损。文章针对水泥稳定砂砾半刚性基层开裂机理,提出了降低半刚性基层裂缝的几点措施,以延缓路面因此而出现的早期破损。  相似文献   

1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有左 《公路》2001,(6):54-66
对德宏州境内铺筑使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形成机理、裂缝状况,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特性、车辆荷载和路面结构设计、路基强度及其均匀性、底基层强度及其均匀性,自然环境等,采用提高路基;千钧一发生及其强度,合理确定路面结构及其厚度、严格控制施工`中铺沥青贯入式防裂层,用铁丝网处理横向裂缝,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养护维修等措施对裂缝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7,(6)
为了弄清楚温度对半刚性基层道路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该道路由温度作用引起的反射裂缝进行细致的研究,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应用ABAQUS建立基层带有裂缝的复合路面有限元模型,首先分析了路面结构中的应力随温度作用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设置与未设置防裂功能层两种情况下路面结构内的应力变化情况。路面结构在增设了防裂功能层后的应力低于未设功能层时的数值,且下降幅度处于73.51%~86.97%之间,降低效果较为明显。提出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半刚性基层道路因温度作用引起的反射裂缝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结构路面常见的病害,裂缝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形成贯通裂缝,严重影响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季冻区昼夜温差较大,传统半刚性基层材料失水形成的干缩裂缝和环境温差导致的温缩裂缝是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阐述了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随后分析了橡胶沥青改性机理,重点讨论了橡胶沥青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表明:添加胶粉后,橡胶沥青延度、低温抗裂性能、稳定敏感性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断裂力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假定半刚性基层中有一贯通整个厚度的裂缝以及其反射到面层两种情况下,用有限元法对西三线模型在温度和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和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估算 疲劳寿命,讨论了西三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西三线而言荷载应力是影响路面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应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基层裂缝的存在对沥青路面的开裂起着重要作用;非对称荷载对裂缝的扩展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半刚性材料目前占到我国各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材料用量的95%以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虽然具有板体强、抗冻性好等诸多优点,但是容易出现反射裂缝。国内外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包括增加沥青面层厚度、在基层与面层之间增加级配碎石层或应力吸收中间夹层等多种方式。这些措施的侧重各有不同,综合利用多种防裂措施与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防裂措施。力图通过三维有限元建模分析,分别考虑层间连续和层间光滑两种状态,施加正荷载和偏荷载,用以分析典型路面结构中路面厚度对面层底部受力状态的影响,得出单纯增加路面厚度并非最佳防裂手段,并论证了保持良好层间粘结对与延缓反射裂缝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荷载作用下加铺应力吸收层的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应力吸收层厚度和模量,指出应力吸收层与半刚性基层粘结良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半刚性材料目前占到我国各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材料用量的95%以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虽然具有板体强、抗冻性好等诸多优点,但是容易出现反射裂缝.国内外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包括增加沥青面层厚度、在基层与面层之间增加级配碎石层或应力吸收中间夹层等多种方式.这些措施的侧重各有不同,综合利用多种防裂措施与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防裂措施.力图通过三维有限元建模分析,分别考虑层间连续和层间光滑两种状态,施加正荷载和偏荷载,用以分析典型路面结构中路面厚度对面层底部受力状态的影响,得出单纯增加路面厚度并非最佳防裂手段,并论证了保持良好层间粘结对与延缓反射裂缝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荷载作用下加铺应力吸收层的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应力吸收层厚度和模量,指出应力吸收层与半刚性基层粘结良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