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弥补传统防追尾预警算法在兼顾虚警率与及时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前方车辆的防追尾预警算法。利用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安全车距预警模型计算临界安全车距,自车车载单元(OBU)利用自适应广播算法将安全情况信息发送给前车OBU;通过运用移动节点轨迹的生成工具(Vanet Mobi Sim)和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2(NS2)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以及主动安全系统开发工具Pre Scan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广播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预警算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预警算法在虚警率和报警及时性方面的矛盾,这对发展与完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汽车跟车行驶的安全性,从驾驶员特性、汽车特性、道路特性及交通流特性的角度,以经典的牛顿力学理论为依据,充分考虑制动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分别建立了9种状态下的临界安全车距模型、基本安全车距模型和充分安全车距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驾驶员跟车行驶安全度评价模型,并利用驾驶模拟系统,对追尾预警模型及驾驶员跟车行驶安全性评价模型应用于仿真平台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驾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预警模型有效、可靠,可用于驾驶员跟车安全性检验,为提高驾驶员高速跟车行驶的安全性及速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预测并识别追尾事故突出诱导因素,在对两车追尾事故进行类别划分并确定出典型两车追尾事故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两车追尾事故的事故率与线形指标、车速差、大型车混入率、交通量等单一因素间的相关关系。鉴于单一因素与追尾事故率间的关系不能准确描述追尾事故发生规律的缺陷,建立了线形与交通状态组合条件下的追尾事故次数负二项分布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变量弹性系数计算方法,用以确定追尾事故的突出诱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线形与交通状态的追尾事故负二项分布预测模型能够对追尾事故进行准确预测,利用弹性系数计算方法确定出车速差、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以及竖曲线半径为典型两车追尾事故的突出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高速公路弯坡组合路段载重车追尾碰撞风险,通过研究不同平纵组合下高速公路弯坡类型,界定弯坡组合路段参数范围,选取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车型,针对现有最小安全车距模型的缺陷,建立基于载重车制动减速系统且满足驾驶人驾驶行为特性的弯坡组合路段安全车距计算模型并对其参数进行标定;利用载重车仿真软件TruckSim 2016建立弯坡段双车跟驰模型,分析小半径平曲线下载重车爬坡与下坡行车状态时车辆滑移率、行驶速度、车间距等指标,验证该最小安全车距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追尾事故通常发生在两车之间,但也会引起多车之间的连续碰撞.在高速公路上一旦发生追尾事故,通常是恶性的多车连环相撞,所造成的人身与经济损失都极为惨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碰撞事故的发生,及时向高速公路一定范围内的相关车辆提供事故预警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车辆碰撞事故预警模型。首先,基于4G和DSRC通信网络构建了高速公路通信场景与事故预警框架。其次,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下双车道两车相撞的事故场景,分析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的动机以及可能发生的碰撞事故类型。最后,分析了追尾碰撞与侧向碰撞发生之前两车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接近的全过程,探索两种碰撞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建立潜在碰撞事故判定规则,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建立了以时间、位置、速度、车间距以及制动距离为参数的车辆追尾碰撞预警模型与车辆侧向碰撞预警模型。针对实车场地试验对碰撞事故测试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基于Veins仿真平台搭建了具备4G和DSRC异构通信网络环境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仿真场景,对两种事故预警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车速低于120 km/h的情况下,通过潜在碰撞事故判定得到预警结果,并给相关车辆发送事故预警消息广播,能有效避免追尾碰撞和侧向碰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驾驶园》2008,(8):92-93
7月11日,大理通往保山的大保高速公路万宝山路段发生一车失控、两车追尾的交通事故,造成3车损坏,所幸无人受伤。当日中午11时许,大保高速公路万宝山路段下了点小雨。一辆长城哈佛越野车进入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速公路汽车追尾交通事故中前车乘员颈部运动及其损伤形态,即挥鞭效应。采用有限元动态仿真技术模拟汽车追尾碰撞过程,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应的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利用仿真结果分析汽车追尾事故中前车假人颈部的运动损伤特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前车假人颈部的最大前屈和后屈转矩都在评价标准的安全范围之内,但已经接近临界值。研究的结果主要应用于汽车的安全性设计、道路的安全设施配置和交通安全管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李智安 《天津汽车》2009,(11):35-38
高速公路的事故类型中追尾碰撞占了很大的比例,因而开发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分析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安全车距数学模型,利用现代技术,构造了一种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指出此安全系统能减少由于驾驶员分心和疲劳等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追尾碰撞事故频发和事故中驾乘人员头颈部易受损伤等问题,利用激光雷达测距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对高位制动灯和主动式头枕进行控制。首先利用激光雷达和本车状态信息对行车环境进行预测;接着对后车分液压和气压两种制动形式进行行车安全车距的分析,推导出临界安全车距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AT89C51单片机系统预设的程序,将实际行车间距与临界安全车距进行比较,并据此控制高位制动灯的开闭和主动式头枕控制系统的执行。所提出的方法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鉴于高速公路上汽车追尾碰撞事故比例日渐增的状况,汽车防撞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针对追尾交通事故分析,主要涵盖由于驾驶员未能专心或疲劳驾驶导致不能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的两种主要原因。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定点检测技术的发展,设计出了基于环形线圈检测的汽车防撞系统,在事故多发地点设置若干检测线圈,线圈检测出来的数据通过无线传感设备上传至数据库,导入安全距离公式后,当得到的数据小于安全距离的时候,路旁红色闪灯打开对驾驶员予以警告。随着环形线圈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记录在数据库的数据可广泛用于交通调查,事故判断等。  相似文献   

12.
追尾是我们在路上最常见到的交通事故,以前多见两车追尾,现在三车甚至多车的追尾事故也时常发生。这些事故多发生在雨、雪或大雾等恶劣天气下,在城市道路上发生事故一般都不太严重,但在高速路上就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鉴于我国在安全行车间距方面未有明确规定,文中探讨了安全车距,对车辆的碰撞过程作了合理假设,简化了车辆制动过程,建立了安全车距的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附着系数在车辆制动滑移过程中的变化,对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和制动器作用时间做了合理设置,得出了不同路况、不同车速下的安全车距。最后对模型进行扩展。计算了高速公路在不同限速路段应具有的安全视距,为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仿真结果与国内外数据的良好吻合验证了模型以及参数值设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汽车主动防撞系统,介绍了该防撞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规避控制进行了研究。依据汽车运动学理论对安全车距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包括安全临界、锁定目标、危险临界和极限临界的汽车纵向安全车距模型以及横向安全车距模型;结合安全车距对危险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针对不同危险程度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规避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胡林  方胜勇  陈强 《汽车工程》2016,(5):567-573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设定正交实验,分别获得了对汽车、两轮车的参数影响权重顺序;据此指导PC-Crash对一起真实的汽车-两轮车碰撞案例进行模拟重建。结果表明,按参数权重顺序辅助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的再现仿真,可用较短时间再现与实际事故情况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北斗导航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主题。文章阐述的基于北斗的汽车智能限速系统打破了传统汽车限速系统的局限,通过北斗导航获取汽车定位信息和道路限速信息,车速传感器获取车速信息,不仅做到了根据道路限速对车辆速度的限制,并且能够依据两车的定位信息控制车距,实现了在控制汽车速度的同时有效地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吴海涛  贺鹏 《公路》1996,(12):18-22
利用沿公路架设的天线和车载预警器实现中心管理站与汽车的双工通信借助高精度时间基准对测位信令的路径传播时延精确计量,达到对汽车车位准确测定目的。当相邻汽车的间跑小于安全车距时,系统向汽车发现预警。该系统可有效地避免在能见度较差时的追尾撞车事故。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基于车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和基于制动过程的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前导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和匀减速等不同行驶状态,相应地建立了单车道跟驰状态下跟随车与前导车不发生追尾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并充分考虑了车辆制动过程中减速度渐变的过程,避免了以往模型中采用制动减速度突变的问题。最后,通过M atlab仿真系统对改进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的仿真,仿真数据从理论上验证了改进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模型计算的安全距离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可为今后研究跟驰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智安 《上海汽车》2009,(11):38-41
分析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安全车距数学模型,利用现代技术,构造了一种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20.
吴利军  刘昭度  何玮 《汽车工程》2005,27(5):514-517,521
提出了ACC车辆与前车之间的速度一位移关系以及分别以车距控制和相对车速控制为目标的2种LQR模型,并根据两车的速度一位移关系的不同实现2种模型之间的转换,以生成符合驾驶员操作行为的ACC车辆控制目标,建立了实现控制目标的车速控制模型。仿真计算表明控制策略满足乘坐舒适性和保持安全车距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