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造船精度管理软件系统SP.NET是结合国内造船企业精度管理业务实际需求,专门为造船企业提供符合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的精度造船管理支持的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涵盖了船舶分段、总段建造及搭载施工中的船体建造精度管理作业,与同类软件产品相比,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软件系统的成功实施,能够推动船舶建造精度管理体系,并极大程度简化从业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总体技术水平上较国外(日、韩等国家)的先进造船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船舶的建造周期、建造成本等方面.船舶制造企业在国际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缩短船舶的建造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使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彻底地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船舶制造企业需要通过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工作行为,在科学的标准化文件、长期积累的准确数据基础上,建立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系统(CIMS系统).规范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从而改变传统的造船模式,使企业逐步由“分段制造、设备密集”的现行传统造船模式,发展到“集成制造、信息密集”的现代造船模式,使我国造船企业的生产在更高的起点上完成“跳跃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CPC的船舶建造系统动态联盟组建及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中心制船舶建造模式是先进的现代造船方法。如果按敏捷制造理论来考虑生产中心制船舶建造过程,将船舶建造过程的管理中心按船舶项目分解,每个项目组作为盟主,则与各个生产中心和大量的配套厂可形成多项目动态联盟.并形成多层次和多交叉的形态。本文通过分析生产中心制船舶建造模式的基础和模式结构,基于CPC(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理念的协同平台,将船厂、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引入船舶的开发和建造过程,通过组建船舶建造多项目动态联盟,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造船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面向MC的船舶敏捷制造系统特征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造船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加快了船舶结构设计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的形成;随着先进制造理论的引入,使得现代造船模式迅速向敏捷制造方向发展。随着船舶结构设计模块化和标准化等关键技术的成熟,船舶建造大批量定制的环境将逐步形成。本文研究和探讨了面向大批量定制技术的船舶敏捷建造系统的特征及关键技术,为研究适应新市场形势的船舶建造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先进制造技术的层出不穷.以及先进造船理论的应用使得现代造船模式向敏捷造船发展,这为各国造船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针对船舶敏捷制造的特点.本文引入网格技术,在制造网格基础上建立了船舶敏捷制造的虚拟企业架构.将船厂、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引入船舶的开发和建造过程,通过盟员之间有效的协作,实现造船的敏捷化.本文中对该构架下的船舶建造虚拟企业的组织问题和运行模式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造船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择2021年度中日韩造船企业交付的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和气体船等4类12种船型进行建造关键周期的对标分析,目的在于找出中日韩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周期方面的差距,为中国造船企业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提供改进标杆。  相似文献   

7.
《中外船舶科技》2006,(3):F0004
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隶属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集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社会影响力优势和信息汇集交流优势于一体,面向社会提供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和成果研发,为造船企业提供成果培育、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培养造船企业专门技术人才和培训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专门技能等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外船舶科技》2006,(2):F0004-F0004
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隶属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集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社会影响力优势和信息汇集交流优势于一体,面向社会提供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和成果研发、为造船企业提供成果培育、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培养造船企业专门技术人才和培训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专门技能等服务。  相似文献   

9.
造船企业节能减排方式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水上运输、作业和海洋资源开发以及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工具。作为建造船舶和装备的传统造船企业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应该进行节能和减排的探索,举例说明了先进造船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这些节能减排措施已经为造船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江苏船舶》2009,26(2):F0004-F0004
江苏通洋船舶有限公司创建于1956年,占地65300m^2,拥有厂房18600m^2,造船设备先进、齐全,与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技术合作单位,是最具特色的船艇制造企业之一,具有造船二级资质、农林部颁发的渔船建造资质,ISO9001:2000质量认证企业、CCS船级社认可企业,在国内外造船市场上有着良好的信誉。  相似文献   

11.
《江苏船舶》2009,26(4):F0004-F0004
江苏通洋船舶有限公司创建于1956年,占地65300m^2,拥有厂房18600m^2,造船设备先进、齐全,与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技术合作单位,是最具特色的船艇制造企业之一.具有造船二级资质、农林部颁发的渔船建造资质,ISO9001:2000质量认证企业、CCS船级社认可企业,在国内外造船市场上有着良好的信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造船过程中,船舶焊接技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优化和改进船舶焊接技术有助于节约船舶建造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船舶建造的质量和效率,以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笔者将简要介绍船舶焊接技术的进展,并展望船舶焊接技术的未来,以推动船舶焊接技术的持久发展,为我国现代造船模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但家华  康秋联 《广船科技》2005,(2):32-36,40
本文就目前推进分段总组造船来缩短船舶在船台的建造周期的意义作了简单的陈述,同时从推进分段总组造船来改进船舶生产建造流程、固化船台分段合拢的现代造船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船舶建造工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船舶建造新需求的出现,以及造船管理理念的更新,船舶工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绿色造船,不断提高造船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是我国实现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际造船模式、造船方法以及各项建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对我国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船舶建造焊缝检测的主要方式,采用云架构技术,设计研发船舶建造焊缝检测管理系统。论述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置。该系统体现先进造船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可缩短船舶建造焊缝检测报验周期,减少质量检验工时,降低质量检验管理成本,提高船舶建造焊缝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生产中心制船舶建造模式是先进的现代造船方法.如果按敏捷制造理论来考虑生产中心制船舶建造过程,将船舶建造过程的管理中心按船舶项目分解,每个项目组作为盟主,则与各个生产中心和大量的配套厂可形成多项目动态联盟,并形成多层次和多交叉的形态.本文通过分析生产中心制船舶建造模式的基础和模式结构,基于CPC(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理念的协同平台,将船厂、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引入船舶的开发和建造过程,通过组建船舶建造多项目动态联盟,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造船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30日,是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工商登记名为: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五年来,该中心在江苏船舶工业的大地上,播撒着船舶建造数字化的种子,收获着科技创新的硕果。  相似文献   

18.
内河在建船舶抵押登记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训春 《中国水运》2010,334(5):37-37
由于造船企业自身特点,船舶企业贷款担保难是制约其融资的主要瓶颈。为落实国家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交通部海事局制定了《建造中船舶抵押权登记暂行办法》,对在建船舶办理抵押权登记,拓宽了船舶建造企业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正>推行现代造船模式,推动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是我国造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选择。2018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印发《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  相似文献   

20.
焊接技术是是现代船舶建造工程的关键工艺技术之一,不断创新船舶高效焊接技术,推动船舶焊接技术向焊接自动化、焊接高效、优质、低能耗和环保的方向发展,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缩短造船周期、节约造船生产成本的同时,打造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绿色造船企业。本文主要介绍广船国际高效焊接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