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为了研究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能,对不同温度下3种橡胶颗粒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蠕变性能试验和动态模量试验,采用Burgers模型表征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能,分析了温度和橡胶颗粒掺量对于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蠕变变形量逐渐增大,2%橡胶颗粒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的常、高温稳定性较好,60℃下4%橡胶颗粒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出现严重的蠕变损伤现象。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大而降低,掺量为2%后继续提高橡胶颗粒掺量对动态模量影响较小。综合上述因素,确定合理的橡胶颗粒掺量为2%。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纤维种类对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在60℃下对掺入3种不同种类纤维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蠕变性能试验,采用Burgers模型表征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能,并通过Burgers模型的转换对蠕变速率进行研究。掺入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蠕变应变率最小,表明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现代重载交通对路面材料性能要求提高的特点,欧美一些国家就广泛开始了加强沥青材料的应用研究。目前,我国对此的研究也已经比较成熟,着重对纤维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透水性沥青路面是海绵城市特有的路面结构形式,高黏沥青作为该路面结构保持稳定路用性能的核心材料,其高温性能至关重要.将3种不同类型的高黏剂分别掺配70号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并进行动力黏度试验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探究高黏剂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高黏剂含量越高,高黏沥青的抗高温流变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内聚力模型模拟了沥青混凝土的小梁断裂试验,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梁中间截面上的法向拉应力的分布、损伤规律和裂缝的形成与扩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梁断裂试验中,梁中间截面上法向拉应力在梁底端最大,向梁顶端逐渐减小;梁中间截面上损伤区域的损伤值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损伤深度也逐渐增加;梁中间截面底端的损伤值达到1时,梁底端就会产生裂缝,而后裂缝向梁顶端扩展,扩展速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沥青混凝土在三轴压力作用下的损伤本构模型.分别对不同温度,不同围压下用该模型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与用双曲线模型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围压的增大而升高,且该模型适用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弹性阶段. 相似文献
7.
从依据标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几方面,对沥青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粒径规格、力学性质、科学选用等都作了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的发展,针对天津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提出的适合北方地区特点的钢桥面铺装技术解决方案,可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确保铺装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的发展,针对天津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提出的适合北方地区特点的钢桥面铺装技术解决方案,可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确保铺装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细集料粒径组成的沥青砂浆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试验结果,并通过灰熵法分析了细集料粒径对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以研究沥青砂浆的黏弹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18~2.36 mm档集料对黏弹性参数E1、E2、η2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小于0.075 mm档集料对4个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都居于其次;2.36~4.75 mm档集料对参数η1的影响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疲劳应力分解的方法,把总的疲劳效应分解为一个蠕变效应和一个简单疲劳效应的叠加,利用粘弹性力学的积分型本构关系、动态性能以及模型理论,得到了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疲劳本构模型。最后,基于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运用O rigin软件的非线性曲线拟合功能,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中分别采用公式法和有限元法,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沥青混凝土杆累积温度应力计算,通过计算说明了有限元法的有效性.接着考虑沥青混凝土因降温导致的非均匀性后,对一维沥青混凝土杆的开裂温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渗流模型是处理相变与临界现象的有力工具,在本质上属于概率论的一个分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破坏是由于无数条微裂缝之间相互连通而导致的,其微裂缝无限连通的过程在数学上属于渗流问题。将渗流模型理论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过程的描述,通过选择合适的渗流模型,对沥青混合料破坏的最近邻、次近邻和第三近邻等3种状态的渗流演变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用重整化群方法求出渗流阈值,用以确定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的临界条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优势,使用Bisar3.0软件分析了设置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后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模拟路面施工时的压实温度,运用极差分析法和综合平衡法确定了纤维沥青砼生产和施工的优化方案,通过马歇尔试验研究,阐述了干拌法、湿拌法和后拌法等3种拌和工艺的特点,分析了3种拌和工艺和压实温度对纤维沥青砼马歇尔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纤维沥青砼的生产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克拉玛依90#石油沥青为基质沥青,对掺量为0.3%、0.6%和0.9%的DUROFLEX高模量沥青改性剂和4%SBS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掺加DUROFLEX改性剂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可以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而对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的影响不大。从性能方面考虑,建议DUROFLEX高模量沥青改性剂的最佳掺配量为0.6%。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模拟路面施工时的压实温度,运用极差分析法和综合平衡法确定了纤维沥青砼生产和施工的优化方案,通过马歇尔试验研究,阐述了干拌法、湿拌法和后拌法等3种拌和工艺的特点,分析了3种拌和工艺和压实温度对纤维沥青砼马歇尔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纤维沥青砼的生产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场车辙调查表明,路面车辙一般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处,超车道和停车道基本没有车辙,而且车辙较深的路段通常沿车辙带分布着带状泛油.在车辙槽处和停车道上钻心取样,对不同面层的混合料进行对比抽提试验.抽提试验结果显示车辙处沥青产生自下往上的迁移:上面层混合料的油石比增大,中、下面层混合料的油.石比减小.运用非线性粘弹性力学原理解释了沥青迁移的机理,即行车荷载下路面结构产生了剪应力,而剪切应力会产生法向应力.导致沥青材料沿剪切应力的法向产生流动.最后,探讨了减轻沥青迁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