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和经病理的普通 X 线诊断,并报导两例误诊病案,共中一例误诊为腹后腔肿瘤,另一例曾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骨髓瘤等。52例全曾经诊断其他疾病而剖腹者1.6例,占32.5%。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在诊断上可能走一段弯曲的道路,因此应该提高警惕、胸腹部普通 X 线检查,胃肠道餐检查,胆囊造影,肾盂造影,气腹等能给原发性肝癌提供有力的证据。原发性肝癌在普通 X 线检查所呈现的征象如下:1、膈升高,局部凸起,动度减弱或消失,相邻肺通气不良,盘状肺不张,胸膜炎等等;2、肝肿大,肝脾同时肿大或小肝大脾;3、腹水或无腹水或肿块附近的脂防影如腹膜线,肾轮廓、腰肌影等保存者,4、食道静脉曲张,甚至胃底静脉曲张;5、胃向左向后向下移位,十二指肠向左移位,结肠肝曲及横结肠向下移位;6、胆囊可以显影或不显影,胆囊显影者可除外由于阻塞性黄疸所引起的肝肿大;7”肾盂造影可以除外肾肿瘤,主要的儿童的 WLcm 氏瘤;3、肺或骨的转移。上述 X 线征象对原发性肝癌起着提示作用或在鉴别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如能善于利用各种简单易行的 X 线检查,可以缩短确诊日期并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如果根据胸腹部普通透视,见到肝脏肿大且肺内有转移瘤者,我们没有理由不怀疑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2.
1.本文总结我院(1956—1979)23年所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20例,进行了临床分析。2.对肝癌自发破裂的发病率,破裂的机制,误诊的原因,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3.据本组资料肝癌破裂50%在一个月内死亡,提示我们应争取积极抢救,对于肝癌自发破裂的外科治疗,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肝动脉结扎以及紧急的肝叶切除的适应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编码产物P-gp(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来我院行肝穿刺检查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肝组织中MDR1的mRNA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后的肝癌组织P-gp的表达。根据P-gp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分析P-gp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术后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肝脏组织中MDR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肝癌组MDR1的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76例,MDR1的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32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gp呈棕黄色,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其中P-gp蛋白阴性患者(非耐药组)35例,阳性患者(耐药组)73例。非耐药组患者化疗有效率(74.28%)明显高于耐药组患者(43.28%)(P<0.05)。非耐药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77.14%和42.86%,明显高于耐药组(54.12%和27.40%,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DR1编码产物P-gp异常过表达与肿瘤化疗耐药性相关,提示其可作为临床术后化疗用药的指导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切除的效果,探讨影响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行肝切除术的79例年龄≤40岁的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67例年龄≥65岁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分析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手术切除术后的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肝癌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甲胎蛋白值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丙肝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吲哚氰绿15min滞留率、肝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肝硬化、肿瘤个数、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后发现,术前白蛋白<35g/L和最大肿瘤直径≥5cm是影响青年原发性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治疗青年、老年肝癌是安全的、可行的。术前白蛋白<35g/L和最大肿瘤直径≥5cm是青年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 为估价多种可疑致病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病因过程中的作用,在102例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及其1:1配对的一般病人对照中进行了病例回顾研究,同时另选106例其它肿瘤病人作为平行对照。三组对象均逐一调查了肝炎史、烟酒嗜好及精神创伤史等10类因素,并静脉采血测定了HBV感染的5项指标。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肝癌发病与HBV感染密切相关。由于加深了资料的分析过程,本结果对说明两者的关系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证据。1.将HBV感染指标分为感染性和免疫性两类,结果肝癌病人HBV感染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三例经肝活检铁染色证实之原发性血色病。进行了家系调查,其中二例为近亲结婚,一例为非近亲结婚,结合文献对病因和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关于原发性与继发性血色病的鉴别诊断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罕见双原发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合并胆囊癌)病例以指导临床。方法与结果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囊癌病例,54岁男性患者以"右上腹间断性疼痛4d"之主诉入院。于当地县医院行上腹部CT示:胆囊结石、胆囊癌肝浸润后,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HBsAg(+),HBcAb(+),甲胎蛋白(AFP)>60 500ng/mL,癌胚抗原(CEA)5.25ng/mL。CT检查提示:肝门部稍强回声光团,肝癌待定,胆囊癌待定,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动脉、门静脉血管CT成像(CTA+CTV)检查示肝左内侧叶巨大恶性肿块影,胆囊壁不均匀增厚,疑肝脏病变侵犯胆囊或/及胆囊病变侵犯肝脏。术前初步考虑为原发性肝癌伴胆囊浸润,行肝脏Ⅳb、Ⅴ段切除+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术后病理示:肝脏巨块型肝细胞癌Ⅲ级、胆囊隆起型中-低分化腺癌。术后1个月,患者复查CT示肝内播散,预后差。结论双原发癌中的"两者不相连续"这一标准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双原发癌,并为以后诊治类似疾病提供了有益经验;及时准确地鉴别"转移"或"原发",是临床医师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报道用肝脏接种法制备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细胞肝癌动物模型,通过测定肝癌、肝癌旁和正常肝组织等不同组织中的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酶的含量,分析了氧自由基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揭示了肝癌细胞中二者的含量下降即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是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期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对2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普通肝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并观察肝癌分期与凝血功能的关系;进行随访并收集相关的预后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凝血指标和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期及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指标变化不仅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显著,而且随着肝癌分期程度的加重,凝血功能障碍加剧(P<0.05);D-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水平与晚期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呈负相关。结论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能从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癌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及危险程度,动态地观察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对肝癌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我们制成131I标记碘化油(131I-碘化油),并成功治疗1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观察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及其半衰期。结果表明注入体内的131I主要浓集于栓塞肝叶内,肺内放射量平均12.1%。癌内131I有效半衰期4~5.4d。术后病人恢复顺利,仅有中度发热,未发生肝功衰竭。1~2周后9例病人AFP全部下降,8例肿瘤缩小。作者认为用131-I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正> CT扫描为脑转移瘤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分析3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 七十年代以来,关于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病例报道和综述逐渐增多,病因研究有所更新,诊断有所进展,疗效也有提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癌治疗的进展,结合我们的实践,综述如下: 肝切除技术的进展1891年Lucke氏首先行肝肿瘤切除,1902年Wendel氏行右半肝切除成功以来,手术切除仍是肝癌综合治疗中首选而较有效的方法,但还存在着切除率低(20%)、手术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增强对原发性胆脂瘤的认识。方法报告原发性胆脂瘤4例。结果周转性面瘫是先天性原发性胆脂瘤的首诊症状;听力下降是后天性原 胆脂瘤的首诊症状。结论CT检查是确诊原发性胆脂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术是原发性胆胆脂瘤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国内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寻求肝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我们对经超声波探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2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在于从超声检查方面寻求肝癌早期诊断线索,并就肝癌超声的不同波形发生机制及鉴别诊断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8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脑照相结果。初步认为静态脑照相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阳性率为83.9—89.7%。幕上病变为87.7%,幕下为64.3%。与其它检查方法比较,脑照相(扫描)是一安全、简便、阳性率较高的颅内病变诊断技术。初步分析了假阴性的漏诊原因及幕下病变阳性牢低的可能因素。对影响脑照相阳性率的病变本身因素及有关方法学问题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57~86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1例,其中根治术17例,局部切除4例,内引流术10例,术后存活最长达11年之久。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在临床上与壶腹周围癌,胰头癌不易区别。本文就其发病率,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强调早期诊断是提高术后五年生存率的关键,并指出,局部切除对年老、体弱、局限性病变的病人亦能提高其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临床或病理确诊的98例原发性肝癌及269例非原发性肝癌疾患的血清AFP放射免疫测定结果。阳性率(>25ng/ml)分别为76.53%及28.25%原发性肝癌组AFP含量多呈高水平>400ng/ml升高,动态检测呈进行性升高或持续高水平。非原发性肝癌组则以低水平(25—200ng/ml)升高为主,超过肝癌阈值的(占7.81%)则多为一时性或在1—2个月内即恢复正常。AFP浓度的这种变化规律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并分析了原发性肝癌的AFP假阴性及非肝癌疾患的AFP呈高水平升高的可能因素,提出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综合分析及加强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结节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已知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5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9.45%)。其中30例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或腺瘤样增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8.82%),甲状腺髓样癌1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均为查体发现。7例恶性肿瘤B超均为低回声实性单结节,6例扫描冷结节。其余病例分别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舌管囊肿、桥本氏病。结论本组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以良性疾病,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占多数。B超为低回声实性单发结节且扫描为冷结节者恶性可能性大。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病例,临床应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以减少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我院1981~1985年五年间,手术治疗乳腺癌170例,其中双侧乳腺癌10例(男1例、女9例)占5.9%,平均年龄46.1岁。属原发性双侧乳腺癌8例(占4.7%),属继发性(转移性)双侧乳癌5例(占1.2%)。第二癌灶距第一癌灶间隔最短10个月,最长41个月,平均27.5个月。指出双侧乳腺癌大多发生在绝经期之前的妇女;原发癌为先后发生者,第二癌灶多出现在第一癌灶治疗后的头2~3年。强调对患者有一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要进行对侧乳房的全面检查,术后2~3年内也要密切随访的重要性,警惕将对侧乳房发现的孤立性肿块误认为转移癌而放弃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0.
对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皮下泵行双介入治疗,即对肝动脉栓塞化疗和门静脉灌注化疗,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临床结果表明:无论在临床症状改善,肿瘤缩小程度,治疗的有效还是延长生存期方面,栓塞组均比化疗组显著,而肝癌切除后局部预防组对肝癌复发的预防比周围预防组疗效显著,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提供了一条治疗肝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