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对其电压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节点电压的电动汽车半协调充电优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电动汽车在时空中的移动情况,能够解决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时的电压拥塞问题,满足电网接纳能力。  相似文献   

2.
魏阳喆 《时代汽车》2022,(2):108-109,120
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成为接入电网的一个负载,大量用户在给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对电网造成了一定压力.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阐述目前的应对策略,指出了目前应对策略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微电网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并分析电动汽车通过V2G(vehicle-to-grid)接入电网的作用以及未来电动汽车接入微电网的技术方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适应充电方式、通过智能化的微电网充电控制,可以降低电网负担并保证充电效率和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车载端与地面端充电设施统一起来,实现不同电动汽车与不同地面端充电桩之间高效、安全地进行无线充电,保证无线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信协议标准GB/T 38775.2-2020进行解读,梳理得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的一般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一致性测试的软硬件架构;最后,提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有助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测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动汽车集中充电时电网负荷较大的问题,结合电网分时电价时段划分和局域配电波动情况,综合考虑充电站内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用户自主选择响应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电动汽车分时预约充电的设计方案,结合仿真与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非预约充电方式相比,每天预约谷期充电1次的电费可节省约16.03元,比平期时间段节省约6.97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动汽车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入网和“即插即充”充电行为将引起电网峰谷差增加,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用电需求的同时,又能使得配电网正常运行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合理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以及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友好互动,需要围绕充电站/换电站、电动汽车电池、用户、聚合商等多种参与方的关键模型和优化算法。文章从充电站/换电站布局模型、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充放电响应度模型、充放电优化调度模型等方面对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关键模型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聚合商和虚拟电厂两种模式,能有效实现电动汽车可调度资料整合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优化,对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形成支撑。  相似文献   

7.
充电接口的电子锁是电动汽车推广的前提条件之一,电子锁是电动汽车充电的安全性保证。本文介绍了国外充电接口电子锁的发展和现状,结合中国电网行业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对国内车辆端、桩端的电子锁的应用和技术细节做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8.
《汽车实用技术》2014,(3):50-56
<正>据报道,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Institute)、戴姆勒集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yofStuttgart)正在联合开发一个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全新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以及满足大规模车队充电需求的能量管理系统,项目名称叫做"ge@work"。项目中将设计一种能够为不同种类电动汽车(指燃料电池车、液流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等)同时提供充电服务的小型智能电网。今年,研究小组将在弗劳恩霍夫研究中心斯图加特工业区建立一个利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涉及电网、充电桩和车辆三方面,电能质量、充电设施和车载充电装置的性能、充电通信兼容性等均会影响充电过程,其中,电能质量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影响,在现有国家标准中,并未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对国内充电桩、充电站基数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电能质量调查、采集,分析所采集城市的电能质量相关具体数据,总结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研究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津汽车》2009,(8):6-6
福特汽车2009年8月18日宣布,公司正与美国能源部以及数家公司联合测试电动汽车的充电电网系统。参与此次测试的合作企业多达20余家,合作期限为2年。充电电网的设计目标是车主可以控制何时开始与结束给电动车充电。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退役汽车动力电池资源浪费和传统电动汽车占用电网资源的问题,文章以退役汽车动力电池储能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结合了电网,退役储能系统以及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多输入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文章从功能描述,装置选型及实验验证的角度出发,验证了该多输入充电装置方案切实可行,同时证明了该装置可以缓解电网压力,增加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率和新能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在全球推广的过程中,面临充电接口标准不统一的制约,影响各类电动汽车的充电互联互通,造成电动汽车设计成本的增加以及充电设施的重复建设。因此,梳理了全球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标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标准之间的差异和关联,对后续标准的协调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充电需求。同时,部分充电站规划不合理导致充电站空间布局和服务容量与实际充电需求不匹配,充电站利用率低和用户充电不便并存的现象已经成为了电动汽车产业痛点。充电站的合理布局规划是优化电动汽车使用体验和充电体验、降低用户“里程焦虑”、提高充电桩利用率、优化城市电动汽车交通网络和电力网络的关键,也成为当前电动汽车及智能交通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提供该领域较为全面的综述视角,首先概述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情况、设施类型、相关标准,总结从“车端”、“站端”出发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估计方法,然后从选址、定容、求解算法维度分析充电站规划模型,列举国内外在多优化目标、多约束条件、多阶段规划的覆盖模型、截流模型等规划模型中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各经典模拟网络和实际城市环境中的测试、应用情况,最后对目前充电站规划领域存在的充电需求估计准确性、充电站与未来需求的匹配度等问题进行总结,对“车-桩-路-网”互联时代下充分利用电动汽车的分布式储能、灵活充放电的特征进行有序充电引导、新能源消纳、电网削峰填谷的协同规划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规模插电式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安全运行造成威胁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配电网负荷的电动汽车分布式一致性最优充电方案。该方案采用双层优化结构:上层以减少配电网负荷波动与满足充电站功率需求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各时段电网分配给充电站的功率;下层在充电站功率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以最大化整体用户的利益和减少充电电流波动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充电协议求解电动汽车的最优充电功率。该协议是分布式的、可实现电动汽车的即插即用,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扩展性。该方案既保障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又提高了整体用户的满意度。仿真验证了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和充电安全的深入研究,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特来电在充电设施层和充电网大数据层建立了保护电池汽车充电安全的两层安全防护技术。通过两层安全防护技术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与充电安全相关的实际运行数据。在此基础上,从与充电安全相关的变化趋势、故障分析、防护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对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插电式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当今汽车行业流行的车型,可以利用用电低谷时的电网充电,提高电网的利用率.文章基于ADVISOR软件仿真平台,对插电式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方案制定、参数匹配以及系统仿真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为插电式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选型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纯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对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重要贡献,而且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动汽车的发展包括电动汽车以及充电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是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由于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技术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研究我国纯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新能源汽车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和产业化,促进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这一新兴产业的诞生。但是,由于电动汽车市场还未形成规模,其运营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和与之匹配的商业运营模式是电动汽车市场产业化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现存3种充电模式的比较和现状分析,提出运营策略,为我国电动汽车的运营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一期介绍了电动客车驱动电机控制器的电磁兼容特性及要求,本期重点介绍电动客车车载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由3个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充电模块。电网交流电经电源模块整流输出直流电,经控制模块后为充电模块提供充  相似文献   

20.
无线充电系统测试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品质的保证,测试技术的研究有助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向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无线充电标准设备现状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现状进行综述,然后系统地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测试分类及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现阶段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测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