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锐 《时代汽车》2021,(1):24-25
我国高等教育紧跟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框架,衍生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即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关注度,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由此而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新兴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笔者拟通过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创业团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积极意义,接着着重分析了目前我...  相似文献   

2.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实现快速发展的一种体验型经济,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的支撑,人才是发展的首要资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需要通过共享经济实现资源共享。基于此,文章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分析了共享经济和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措施,并推动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下我国汽车服务产业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及升级,汽车后市场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较高,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培养,考虑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行业的发展动态,创新课程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当前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罗博 《时代汽车》2022,(5):29-30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其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学生在毕业季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高校汽车构造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创新创业思维在课程中的实践应用.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良好的汽车构造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互动沟通,但在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被归入于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基于此,文章对OBE理论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完善OBE的普适性课程体系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形势下,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加之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就大学教育领域来说,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许多高校逐渐渗透个性教育理念,在明确和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此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接下来的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个性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随后对个性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相关学者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落实我国中职教育关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文件精神,在汽修专业教育中需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能人才。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汽修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汽修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开展校企融合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加强高质量的教材建设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汽修专业教育的策略,以期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是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它将成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本文将从氛围营造、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创业实战、四部分阐述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仍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创业教育活动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等等。因此,要使我国创业教育得到快速健全的发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促使产学研各平台互促互进、合作共赢,对推动高校教学方式变革具有较大影响,受其影响的主要有产教融合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以赛促教和OBE理念4种教学方式,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主要阐述了以上4种教学方式变革创新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转变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积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即将步入工作岗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特殊群体——职业院校学生而言,自然也就成了需要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重点培养对象。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是从"接受继承"向"发展创新"转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但是  相似文献   

13.
正1目前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近年来广东每年一度的"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和2021年"创客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都显示出政府层面对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极大重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衡量学生是否创办了公司,是否当了"老板",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齐欢 《中国电动车》2023,(10):115-117
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和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高等教育纷纷将“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结合高职新商科专业,探讨高职教育中“双创”教育融入的具体措施,提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加强产教融合、组织创业活动、加强教师培训等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在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自此,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依然巨大,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职业技能实现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与提升高校的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依托创新创业大赛的浪潮,抓住机遇,必定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创新创业大赛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企业、社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完善创新创业大赛政策与机制,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胡红坡 《时代汽车》2023,(11):65-67
为确保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工作能够在推动国家汽车行业发展进程,为汽车市场输入更多综合性人才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需要分析传统教学理念及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满足未来就业需求。针对以上背景,首先阐述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环节存在的各项问题,明确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开展重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职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爱香 《中国电动车》2023,(10):146-148
高校肩负起培养满足当今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的重任,而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并帮助学生掌握前沿的创业技巧,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需知识,并学会把握就业机会。文章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指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进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化与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现和落脚点。通过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适合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析,结合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和存在的问题,以池州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实证研究,得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注重在建机制、抓课程、强队伍、搭平台、重实践等环节协同发力,探索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