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提高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效果,提出纹理高阶分形特征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分析海面舰船目标检测原理,并对海面舰船目标图像进行处理,然后提取海面舰船目标检测的纹理高阶分形特征,并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分析海面舰船目标的变化特点,从而建立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海面舰船目标检测的效果。结果表明,对复杂背景的海面舰船目标,本文方法不仅提升了海面舰船目标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海面舰船目标漏检的难题,而且海面舰船目标检测速度明显加快,可以实现海面舰船目标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面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海面温度在海面红外辐射能量计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针对海面热平衡方程中的海面热传导分量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傅里叶热传导方程来计算该分量。在求解热平衡方程过程中,首先通过隐式差分方法对方程进行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离散化,接着将方程转换成矩阵运算形式,然后利用追赶法求解海面温度。最后通过和实测海面温度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表明海面温度计算模型能准确反映海面温度变化情况,满足后续对海面实时仿真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李旭光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131-132,146
照片尺寸为20mm*30mm;最好不用红色背景建立海面光学成像理论模型研究海洋内波是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的热点之一。文章初步讨论了太阳耀斑在光学卫星上的影响,结合海面光学可见光反射率模型,基于Cox-Munk模型计算了海面的辐亮度,并研究了海面风速、海面油膜对海面太阳辐亮度影响,并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海面粗糙度对于海洋工程、海气相互作用和军事海洋研究来讲非常重要,但由于海面粗糙度难以直接测量,因此只能通过间接计算得到。随着卫星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高度计、散射计等为研究海面粗糙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渠道。作者利用T/P星1997-2000年的高度计反演得出的海面风场数据实现了对海面粗糙度的反演,并对太平洋海域(15°-30°N,135°-150°E)海面粗糙度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发现太平洋海面粗糙度在El-Nino、La-Nina期间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舰船科学技术》2013,(10):25-28
通过随机粗糙海面的P-M谱密度函数,建立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三维随机粗糙海面模拟模型,并得到随机粗糙海面的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的解析解。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产生随机粗糙表面的高度起伏,数值模拟了不同参数下的三维随机粗糙海面。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海面高度起伏随风速增大而增加,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面薄油层的回收问题,利用不同导电性能的流体在电磁场中因受力而分层的原理,提出将电磁流体技术应用于海面薄油层处置中,设计开发电磁流体海面薄油层回收系统,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实验分析,为电磁流体技术在海面油层回收中的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对海面垃圾进行分类识别,从而降低无人水面艇海面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难度,提出一种利用Keras深度学习框架来进行海面垃圾分类的算法。以Inception-Resnet-v2为训练网络,对4种海面垃圾进行分类识别,并与VGG-16网络模型做对比,结果显示,文章中训练的网络模型正确识别率达到93%,比VGG-16网络的准确率高出17%。充分证明文章中所研究的算法可应用于无人水面艇海面垃圾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8.
舰船热尾流必须经历海面辐射和大气传输过程才能被红外探测器发现。本文建立了海面红外辐射产生和大气红外辐射传输数学模型,在海面红外辐射产生中考虑了粗糙海面分布、风速和探测器观测角度对海面红外辐射的影响,在大气红外辐射传输中考虑了大气分子吸收、大气散射和气象条件对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衰减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影响红外隐身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红外隐身评估技术提供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现有时变海面舰船多目标优化跟踪数学模型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存在跟踪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时变海面舰船多目标优化跟踪数学模型研究。以雷达获取的海面图像为前提,采用可变部件模型检测舰船多目标,利用光流法生成舰船多目标轨迹片段,将得到的舰船多目标轨迹片段映射到成本流量网络中,形成网络流图,得到最小网络流的舰船多目标方程,通过最短路径算法求解最小网络流网络,实现了时变海面舰船多目标的优化跟踪。通过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时变海面舰船多目标优化跟踪数学模型相比较,构建的时变海面舰船多目标优化跟踪数学模型极大的提升了跟踪效果,充分说明构建的时变海面舰船多目标优化跟踪数学模型具备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多天线阵列技术的发展,MIMO多输入输出系统已在移动通信领域得到深入研究及应用,其核心是在通信系统的接收和发射端都利用多天线技术。但由于海面通信系统的风速、海面折射反射及多径干扰,造成海面通信系统在MIMO多天线阵列信道解析的误码率较高,降低了海面通信容量。本文在研究MIMO多天线阵列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现有的天线分集技术,提出MIMO天线的方向对海面通信信道容量的定性影响模型,最后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海上无线电通信特点出发,采用Longley-Rice模型对海面浮标中继通信系统电波传输损耗进行仿真研究,确立了海面浮标通信与海洋环境及通信系统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海面浮标通信电波传播损耗进行研究,为浮标通信系统设计特别是对浮体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溢油回收过程的低效率,高强度等状况,文中研究海面溢油的扩散趋势,掌握油品的扩散轨迹及不同的厚度分布,实现海面溢油装置的的自动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回收海面溢油,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达到减少海洋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海面噪声预测算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陶荣  詹锋 《舰船科学技术》2015,37(2):172-175
海面噪声是整个海洋噪声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预测海面噪声对于船舶探测系统及水声系统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对影响海面噪声的信号源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噪声源的分布情况及噪声传播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传播中的射线原理对噪声的影响。最后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简正波模型进行改进,研究小角度范围内噪声场的密度函数,并发散至大广角范围,得到海面噪声以及噪声信道的统计特性函数,并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4.
以实现水下运载体从水下探测海面环境为目的,在分析海面风速与风浪破碎、海浪破碎与温度差异、红外传感器性能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红外传感器探测风浪破碎引起的温度偏差,利用风浪破碎与表层风速相关性获得一定区域内海面风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海洋对于人类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对海面风场的研究、海洋渔业、军事活动以及海洋资源探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前对海面风场的监测受到设备精度以及海洋环境复杂多变的限制,获取的结果精度较低。本文提出使用改进的光流算法对海面风场进行反演,在传统光流算法基础上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非海浪的图像信号,提高海面风场反演的效果。构建基于WaMoS Ⅱ雷达的X波段雷达监测系统,对某海域的风场数据进行监测,使用改进后的光流算法和原光流算法进行对比验证,表明,使用改进后的光流算法进行海面反演在稳定性、集中度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海面噪声对于船舶探测、水声系统以及水下装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多源噪声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一种基于高阶循环谱的海面多源噪声特征分析方法。利用循环平稳信号模拟海面噪声,能够有效记录噪声周期中各状态的经历,使其更加逼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传感技术在海面多目标检测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海面战争中,多目标的检测关系到战争胜败。相对于一般运动目标检测算法,海面环境下的检测模型背景更加复杂,目标物相比较背景成像更小,对目标物检测的实时性和精度都有所降低。本文研究基于分布式传感技术的海面多目标检测系统,同时针对海面复杂背景的模型,在模糊理论及自适应反馈的分布式目标检测及数据融合基础上,首次结合训练静态数据信息融合传感器采集信息的模糊检测进行自反馈的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海面多噪声环境下油膜目标快速提取问题,兼顾分割效果和效率,提出基于区域特性的快速分割应用。采用超像素构建区域级语义图像,以像素区块特征形成新的相似度量单元,对超像素进行聚类分割,完成海面油膜的快速分割处理。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完成海面油膜目标的分割提取。基于超像素的分割技术能够兼顾图像区域特性和处理效率,具备抗噪能力优势,提高海面油膜分割算法精度。  相似文献   

19.
深海技术的发展增强了舰船在海上精确定位的需求。本文以超声波测距原理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讨论了一体式和分立式两种超声波测距原理,研究了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基于分立式的超声波测距原理的舰船海面定位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数学模型可以精确地算出舰船在海面上的坐标;探讨了超声波测距在舰船海面定位系统中的具体实现方案。该方案对我国舰船海面定位系统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站作为海面工作中电能的管控,为海面作业提供保障,所以作用至关重要。对电站的监控现在也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各种控制软件的应用。本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及最新发展,提出基于PLC的海面电站监控系统,芯片选用的是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S7.300作为核心处理器,该型号PLC工作效率高,控制精度比较高,性能稳定,对于信号处理及硬件控制都有很好的优势,可以有效保证海面电站监控系统的稳定性。海面电站监控系统所承担的角色非常重要,所以要尽可能降低系统的漏洞,对其进行仿真,可以有效地减少研发成本及开发周期,并且可以提高操作员的技能,本文结合Matlab及VC编程软件,对该监控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