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优化广州地铁四号线大学城南站交通换乘,通过对大学城南站进出站乘客的属性类别和交通转移意向调查,结合有换乘条件下乘客出行总时间与全程使用公共汽车的乘客出行总时间的对比分析,得出大学城南站的接驳时间远远大于有效接驳时间。根据大学城南站的地理位置因素和乘客群体属性,需要采用建设车辆寄存场、增设一般换乘站或搬迁公共汽车停靠站的换乘优化方案,大学城南站换乘优化实施后接驳时间约为3min,约31%的乘客将实现交通方式意向转移。  相似文献   

2.
收费公路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较好地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极大地加快了公路建设的步伐。收费还贷公路的建设,对促进我国交通公路事业的发展,提高公路网整体水平,缓解交通拥挤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交通拥挤收费不仅能缓解交通拥挤,还能通过收费使交通基础设施获得建设维护的部分资金,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论证,然而对于实施的一些基本问题,认识的还很不充分,也就对拥挤收费的实施造成了一些基本障碍。从交通拥挤收费实施的基本原则出发,对收费的基本方式、收费实施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识到交通拥挤收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是一个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众心理的问题,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收费的公平性、效益性和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对于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的措施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建自行车专用路 从2000年以后,以色列各地就大建立交桥,基本上不设交通信号灯。 在以色列,沿着交通干线的道路边都设有电子显示屏,以此通知司机这一时段哪些道路比较拥挤。此外,广播电台每个小时也会发布类似信息。司机还可以通过拨打固定电话了解到最快的行车路线。  相似文献   

5.
交通拥挤漂移的形成机理与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从诱导比例、替代路径数量、替代路径合理性和路网交通负荷分布的角度,分析了在动态交通诱导条件下拥挤漂移现象的产生机理,提出了逐步增加诱导比例,在路阻数据中加入干扰因子与K最短路方法等3种预防交通拥挤漂移的技术,并采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评价。模拟结果表明:在局部拥挤的道路网络中,所提出的3种方法都能够减轻或消除拥挤漂移现象,其中K最短路方法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逐步诱导方法,尽管在路阻数据中加入干扰因子的方法效果最不理想,但仍优于对车辆进行100%诱导和不采取任何诱导措施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换乘枢纽的类型及特征的梳理及对比,重新审视广义停车换乘枢纽的定位及作用。从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增加慢行交通可达性、降低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广义停车换乘枢纽在卫星城及中小新城市中更有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王凡  左志  王涛 《交通标准化》2014,(15):25-31
将出行者按照时间价值(VOT)和地域划分为不同群体,在一个简单路网上建立交通网络模型,分析拥挤收费的公平性影响.研究模拟居民的多种不同出行选择,分析了实施拥挤收费对两处居民各类人群在出行方式分担、行程时间以及交通可达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始发地居民,引入拥挤收费能够降低其行程时间,提高可达性;而对于周边道路沿途的居民,若周边道路通行能力不高,适当的拥挤收费会提高可达性,若周边道路通行能力较好,拥挤收费则会小幅度的减少其交通可达性.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在智慧城市中的发展定位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拥挤、交通管理、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每个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此大背景下,智能交通建设担负了重要使命. 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里的"人"是指一切与交通运输系统有关的人,包括交通管理者、操作者和参与者;"车"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路"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通路、航线.发展智能交通是政务智能化、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解决交通拥挤、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等问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典信号控制理论(Webster、HCM等)应用在拥挤交通环境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明显下降的问题,从分析交通参与者在拥挤与非拥挤交通环境下的驶离需求出发,以体现交通参与者的公平权益为目标,借用延误三角形方法推导了拥挤与非拥挤交通环境下交通参与者的总权益,并建立了两种交通环境下交通参与者权益与绿信比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非拥挤交通环境下,Webster等经典信号控制理论兼顾了交通参与者的公平权益,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控制效果;而在拥挤交通环境下,单纯从交通量角度提出信号控制方案去解决或缓解交通拥挤会存在一定缺陷,需要综合考虑形成交通拥挤的其他因素来完善现有信号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八一大道几个重要交叉口的地道口对广场周边地区路网交通运行质量的影响和行人交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八一大道上三个重要交叉口行人地道口的改造措施,并分析了改造后对八一大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在交叉口渠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行人交通组织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