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及面临的严峻形势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已具有六大类103种基本型100万辆的生产能力。基本上形成了二汽、重汽、中国北方公司三大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一汽、东风两大中型载货车生产基地;西南,南京、北京、东北四大轻型载货车生产基地,以及通过引进形成了“三大、三小、二微”的轿车生产基地。可以说,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货车为主的相对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但是,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一个结构特点是散、乱、差。120多家汽车制造厂中除了少数几个有较大的经济实力的企业外,多数汽车制造厂根本不具有产品的独自开发能力。低质量的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几乎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相似文献   

2.
各省市自治区经贸委上报的“十五”规划中,全国规划的汽车生产能力不低于622万辆。 然而,国家经贸委正式发布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关于2005年的汽车需求总量,低限为310万辆,高限330万辆,其中轿车的低限110万辆,高限120万辆。国家经贸委确定2005年汽车产量的总目标,取低限与高限的中间值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 温故而知新。“九五”末的最后一年即2000年,我国国产汽车销售208万辆,生产206万辆,其中轿车销售与生产均在60多万辆。该年全国轿车生产能力不会低于13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也少不了300万辆。巨大的产能放空  相似文献   

3.
天津汽车工业在“六五”、“七五”期间,于1984年引进华利微型厢式车,1986年引进夏利轿车.1988年一期工程完工后,形成了2万辆华利和3万辆夏利轿车的生产能力.近期开发了华利高顶微型车,华利空调微型车和夏利三厢轿车3种新产品,并在改革中逐步提高了质量,使华利微型车1989年创市优,1991年创部优. “八五”期间,天津汽车工业调整了产品结构,确立了以夏利轿车为“龙头”带动全市汽车工业全面发展的总格局. “八五”期间规划目标是达到8万辆夏利轿车和2万辆华利厢式车的生产能力. 天津汽车工业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要实现经济规模形成支柱产业还相差甚远.从规模和能力看实力较弱,在技术、开发上能力也较差,管理水平也跟不上形势发展,特别是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1997年,我国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股票在沪深股市已具一定规模,形成有融资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汽车板块。这不仅为我国处于发育时期的证券市场增色添彩,而且反映了汽摩工业投资融资体制所发生的变化。汽车工业面向资金市场直  相似文献   

5.
1996年是“九五”第一年。今年是我国汽车工业新品辈出,特别是轿车工业企业纷纷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一年。汽车零部件工业将会有更强、更大的技术引进和合资势头。在国家宏观调控适度从紧的大政方针下,市场竞争越趋激烈,汽车新技术的应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成为主要汽车厂商的投资热点,大众公司捷足先登,已成为我国轿车工业的最大合作伙伴。为获得中国轿建设权,各主要汽车厂商竞相其车型,克莱斯勒争夺南方的轻型客车项目,为获是上海轿车项目,通用与福特竞争激烈;美三大汽车公司为在华竞争,采取亲善战略;日本厂商开始调整战略,投入技术和资金,在开发和生产汽车方面与我方合作。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汽车工业 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批汽车.经过20余年发展,1978年全国共生产汽车14.9万辆.其中绝大部分为载重车,轿车仅为2611辆.尽管基本上依靠自力更生,形成了较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差距持续扩大.概括说来,中国汽车工业"缺重型车少轻型车,专用车,轿车几乎空白",主要汽车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存在30年左右的巨大差距.1979年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企业--第一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仅6.287万辆.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 台湾汽车工业的兴起是从1957年裕隆汽车制造公司通过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技术合作生产吉普车开始的。目前汽车年生产能力为50多万辆。本地市场吸收能力,1985年为16.8万辆,1991年已达47.7万辆,其中轿车35.6万辆、商用车12.1万辆,6年翻了二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国外汽车企业以低成本为基础进行价格竞争,争占我国汽车市场,我国轿车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能力开工不足,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为增加我国轿车竞争力,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施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市场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已有一定基础,零部件先于整车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市场格局上始终采取全方位、多元化和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重点突破的战略方针,目前已出口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商品增多.出口企业已形成了国有外贸、外商和国有生产企业“三位一体“的体系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我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市场的开发,应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一、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与零部件工业的机会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重要战略转移的新时期,从以生产货车为重点,转变为以生产轿车为重点;并且决定加快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国家已经决定在一汽、二汽和上海布点立项建设轿车工业。此外,北京、天津和广州等地方政府也决定以一定的规模发展轿车。轿车工业起步,必然带动轿车零部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将出现空前的机会。从发展趋势看,世界汽车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变化。汽车整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的从零部件厂商那里购进零部件,组装整车。据最近的统计,几个发达的汽车生产国的外购件比重已达50~70%。  相似文献   

12.
柳东生 《驾驶园》2002,(9):23-24
许多人对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的认识是从轿车中得到的,但轿车不能代表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的全部.只要走出城市,就会发现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另一个广阔的世界--货车天地,它的市场份额大于轿车,超过了三分之一.在货车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越来越引起同行们的关注,据有关方面统计,1995年1~7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约6 880万美元,而前一年同期的统计为5 180万美元。1993年全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为6 310万美元,到1994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9 570万美元。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笔者在汽车零部件出口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国外产品和市场需求缺少了解的缘故,生产企业在产品及市场开发方面仍缺乏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志于发展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生产企业应对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4.
至1999年末,我国共有汽车车轮生产企业46家,共生产汽车车轮(含铝车轮)1235万只,现已形成年产1600万只的生产能力。近年来轿车及轻、微型车用铝车轮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由于轿车及其霍部件企业没有形成经济规模、生产集中度低、科技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品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等原因,中国加入WTO后,轿车工业将要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货车、客车及其零部件工业的主要企业已进入经济规模。具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与轿车工业相比。受到的冲击较小,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我们要继续坚持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主导思想,轿车及其零部件工业要选择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纲  相似文献   

16.
芮新 《上海汽车》2001,(6):33-33
按说,前些日子持币待购的国人应该心情不错,经济型轿车接踵下线,好象接下来只等买单了.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去年人均GDP已达到8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更是达到4000美元,汽车巨头们一直期盼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按发达国家经验,家庭轿车应该看起来很近了,专家称之为轿车普及元年.日本1966年人均GDP为1000美元,与一辆小型轿车价格比为1:4时,轿车就开始噗噗地开进家庭.面对中国这个最后的最大市场,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各显神通,唯恐落后.  相似文献   

17.
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总汇为了做大国内零部件市场,建立了国内汽配行业内目前最大、拥有先进物流仓储设备的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配送中心,形成以各配套生产企业为基础,以上汽各分销中心为营销网络的桑塔纳轿车零部件维修市场流通体系。 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总汇实行会员制管理模式,由于配件品种繁多,各会员单位分别进  相似文献   

18.
1中国轿车自主品牌问题的提出轿车工业的发展水平是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我国汽车工业经过52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已达到570.77万辆,轿车产量已达到393.07万辆。轿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排头兵,表1列出近10年中国汽车及轿车产销量情况。由表1可  相似文献   

19.
双周要闻     
1995年1月21日,全国汽车工作会议在沪闭幕,会议就本世纪内的汽车工业发展作了部署。在九十年代剩下的几年将按两个阶段实施:1996年底以前为打基础、建设阶段,重点建成具有经济规模的年产15万辆以上的轿车生产基地4个,建成年产10万辆以上的轻型车生产基地3~4个。今明两年需新增投资约375亿元,以保证至1996年形成年产200万辆以上汽车的生产能力。1997年至2000年为发展阶段,重点要加大轿车生产的投入,预计这段时期将新增投资1038亿元,为这一支柱产业资金投入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20.
四、我国汽车用钢板的供需现状和开发方向1.对轿车工业钢板需求量的预测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到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在结构、品种、质量和产量方面都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根据2000年的规划目标:1995年的轿车产量为30万辆,2000年的轿车生产量为65万辆;1995年各类车生产总量为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