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1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对国家智能制造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进行了说明,提出:到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到2025年,在数字孪生、数据字典、人机协...  相似文献   

2.
2021年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正式发布《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大力推进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智能船舶、液化气体船舶等标准制定;围绕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船舶等的安全生产编制工业和信息化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积极推进智能船舶等领域标准体...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建立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列为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智能船舶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以法规、标准、规范制定为重点,加快构建智能航运治理体系。为了顺应智能航运的到来,海事系统作为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如何推动实施协调海事监管与智能船舶的发展,促使智能船舶乃至智能航运的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详情请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网站。  相似文献   

5.
孙旭 《中国船检》2021,(1):56-58
"智能船舶,标准先行"已成为业界共识,工业与信息化部于2019年发布了《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导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ISO/TC8/WG10也提出了初步的智能航运国际标准化路线图,根据路线图各造船强国先后提出了10余项智能船舶国际标准提案.智能船舶标准与智能船舶技术研制上升到同等重要的高度.智能...  相似文献   

6.
封波 《船舶工程》2020,42(3):1-8
为响应《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章给出了智能船舶的定义和分级标准,应用大系统理论及其方法,提出智能船舶大系统架构,建立智能船舶技术体系。通过分析智能船舶技术体系,识别其关键技术,最后提出智能船舶发展路线图和防范安全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20新年致辞     
刘震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20,53(1):I0001-I000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2020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编辑部全体员工向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2019年,是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第三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标准体系建设之年。“中国标准2035”研究项目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船舶行业标准化改革发展,以及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顺应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而岀台的《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有效指导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构建,推动船舶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7月20日,中国船级社(CCS)《船舶网络系统要求与安全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生效。CCS编制该《指南》,旨在规范船舶网络建设,指导船舶网络安全评估,提升船舶网络风险意识,提高船舶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为智能船舶提供条件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徐宏伟  王学营 《船舶》2021,32(1):17-21
随着《中国制造2025》提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智能制造工程正在各个产业迅速推进。但作为制造强国基础的智能工厂并不仅仅局限于智能制造,还应该包括智能设计、全范围的智能物流和智能管控等。其中智能设计是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的关键,通过智能设计产生最优化的数据、高正确率数据是缩减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文章简要剖析智能设计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基于现状展望智能设计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了发展智能设计所需的数据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0.
周海锋  杨文英 《船舶工程》2018,(11):I0003-I0005
2016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1.
对装备体系工程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装备体系工程全过程要素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并提出总体目标和总体方案。从建立统一高效管理平台、搭建数字协同设计平台、集成智能装备制造平台、推进产品寿命周期管理、建立数据库和分析系统等5个方面对建设实施要点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佳佳  王鹏静  汪晓菲 《船舶工程》2021,43(3):110-116,145
为了更好地支撑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法分别梳理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领域的总体态势、竞争形势以及技术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研法,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专用技术两个角度对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智能船舶、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在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技术创新方面,应注重基础及交叉学科体系构建,包括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材料技术等在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领域的应用,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无人系统体系化建设,搭建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研制与应用的现实环境、应用目标体系及标准体系,形成高度融合、创新型联合体.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对促进我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需要标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讨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标准化趋势,认为现阶段船舶产业制造端宜在巩固夯实已有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基础上,在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层面上进行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现有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在技术领域上有交集,但关注角度不同。在船舶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过程中,应对2个标准体系进行同步更新和维护,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船舶产业智能制造及其标准化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对促进我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需要标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讨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标准化趋势,认为现阶段船舶产业制造端宜在巩固夯实已有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基础上,在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层面上进行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现有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在技术领域上有交集,但关注角度不同。在船舶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过程中,应对2个标准体系进行同步更新和维护,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5.
智能制造和工业4.0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制造业发展方向,所谓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简化工业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行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制品的质量。船舶工业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船舶制造供应链涉及范围很广,因此,提高船舶工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有重要意义。物联网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对象,它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将工业生产的终端联网,实现了点对点的通信。本文首先介绍物联网的基本原理,然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XMPP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船舶智能机械制造物联网架构。  相似文献   

16.
耿雄飞  洛佳男  王永才  李春旭 《船舶工程》2021,43(8):前插16-前插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智能航运是航运强国建设的综合性抓手,也是全世界航运竞争的主战场之一.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发布了《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初步建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突破智能航行核心技术,完成相关重点智能设备系统研制,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等功能的典型场景试点示范,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央网信办发布了《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首次系统地针对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监管、智能航行保障和智能航运服务这5个智能航运的组成要素提出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由此,智能航运发展走上了快车道[1].  相似文献   

17.
封波 《船舶工程》2020,42(S1):97-100
根据国家两部门《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实现船舶设计、建造、管理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目标,本文通过智能船舶与传统船舶的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智能船舶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影响。应用现代设计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智能船舶设计原则和方法体系,供智能船舶设计人员在设计智能船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章给出了智能船舶的定义和分级标准,应用大系统理论及其方法,提出智能船舶大系统架构,建立智能船舶技术体系。通过分析智能船舶技术体系,识别其关键技术,最后提出智能船舶发展路线图和防范安全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是从事大型电子信息系统装备研制的国防重点研究所。长期以来,坚持技术领先的发展理念,紧跟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装备水平,获得上百项科技进步奖,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构建了智慧电子信息系统、智能高端装备系统(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和超低温系统装备)、新材料研发应用与食品包装智能制造系统等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板块,为船舶、海洋工程、汽车、家电等工业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中国修船质量标准》的实施,将有力助推中国在2020年建成新型船舶工业标准体系,为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造船修船工业,不仅将成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新亮点",还将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