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从路网整体战略角度出发考虑不同的交通状态针对性的设计信号控制方案,本文在未饱和状态"连续流"绿波的基础上,提出了"连贯流"交通的概念,分别针对准饱和、过饱和状态提出了连贯流信号控制方法。首先提出连贯流的概念,对其交通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目标;然后分别针对准饱和、过饱和状态提出了连贯流信号协调控制方法、连贯流边界信号控制以及连贯流信号疏导方法,建立了一套区域连贯流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部中小城市老城区交通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中小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特殊的地理背景,决定了其交通改善的特殊性。文章介绍了西部中小城市老城区综合交通系统现状和城市规划现状,分析了其特有的城市交通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信号设备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述,就信号设备国产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国产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培训效果,在室内空间、电源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设置集成化的室内培训设备,室外利用车辆基地铺设道岔,道岔间采用短钢轨连接为轨道电路,设计一种简易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培训系统,以期为同类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无信号周期、无固定相位相序限制的自组织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于对路网中局部拥堵的交通流进行快速疏导。  相似文献   

6.
国内许多城市的合流制排水泵站存在着由于季节和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污水量及变化速率的不同,采用手动控制和一般的自动控制常常造成水泵机组的频繁启动与停止.采用水泵机组微机控制优化方案可以解决合流制排水泵站频繁启停泵的问题.文中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及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城市由于受空间布局、居民出行特征等因素影响,公共交通发展与大城市相比存在诸多困难。文章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刻总结其他中小城市公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崇左市发展特点以及客流预测分析,提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及近远期公交发展策略,为其他中小城市公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群  肖鸣 《综合运输》2021,(1):133-137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湛茂阳城市带18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综合交通可达性指数及交通区位优势度、县域内交通连通度和对外通达性三个分指数,全面分析湛江国际机场搬迁前后湛茂阳城市带各县级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湛江国际机场搬迁后,湛茂阳城市带综合交通可达性得到明显提升,较高可达性市县区由7个增加至10个;表现出更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自相关,并且形成以湛江各区、茂南区和江城区为中心,沿海连续形成可达性高值带状片区。对湛茂阳城市带县域尺度综合交通可达性进行研究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交通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也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发展。为了推动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分析开展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意义,研究当前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策略,可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本文结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各大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浮动车数据,提出基于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的交通信号控制辅助优化机制。研究发现可利用互联网路口拥堵报警数据及时有效发现问题路口,利用路段拥堵指数及路口交通流参数变化趋势辅助评估配时方案的优化效果,并通过成都市应用实例证明该机制适用于当前交通控制场景需求,可有效辅助交通信号优化工作,是传统交通模式向真正智能交通模式过渡的阶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需求,解决我国中小城市交通系统不成体系、结构紊乱等问题,以分层设施选址问题(HFLP)理论为核心,对中小城市客运枢纽体系规划进行适用化分析和模型分类。同时引入反映交通场站吸引力的效用函数,在考虑容量限制和基本需求全覆盖等约束条件下,以最大化交通系统效用与建设成本比值作为规划目标,建立了中小城市客运枢纽体系综合布局的分层规划模型及其模拟退火算法。最后,以南充市中心城区为例,对该分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东京都市圈、巴黎大区和纽约大都会区的市郊铁路与中心城区交通衔接特点,提出了本线直达、跨线直通和枢纽中转三模式衔接分类方法;认为我国超大城市应尽量采用本线直达模式、新建市郊和相衔接城轨线路应开展跨线直通专门论证、充分利用多枢纽中转模式,实现与中心城轨道交通网衔接、城市副中心应作为市郊铁路选线的重要控制节点和枢纽中转首选;提出重点突破两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技术标准障碍,探索利用对外铁路枢纽之间联络线通道实现市郊铁路贯通中心城,加快研究满足跨线直通、连结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轨道环线,加强市郊铁路车站的接驳交通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优化设计,对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盐城市胜利路与海阔路交叉口为例,针对分析交叉口现状交通量、交叉口渠化现状、混合交通冲突点,信号配时现状,提出改善措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公路工程是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常出现一些弊端,对公路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从当前社会背景出发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对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与控制策略,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助力道路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昭俊  李雪芹 《综合运输》2022,(5):74-79+143
为改变目前我国道路信号配时方案与实际交通流不匹配的情况,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加绿灯的使用率,提出基于Python与Tensorflow的交通信号决策系统。介绍交通信号决策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各个模块的层次关系,详细说明每部分的原理及实现方法。通过Python在互联网上实现实时交通数据自动采集,将搜集的数据分类存储。采用TensorFlow框架建立车速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调整优化模型。根据优化后的车速模型预测未来交通流状态变化趋势,交通信号决策系统能够在不同的交通流状态下自适应决策采取不同的绿波信号配时方案。通过VISSIM仿真结果表明,交通信号决策系统能够显著降低道路的拥堵程度,有效降低了道路机动车的停车次数和停车延误,极大地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增大区域协调控制系统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群众基本出行需求,保持公交行业稳定和持续发展,使群众能持续享受公共交通的便利,同时尽可能减少财政补贴支出费用和提高公交的运营效率,本文选择重庆万盛经开区为实例,结合实地调研、跟车调查、部门座谈会以及智慧万盛公交客流计数系统,剖析公交现状出行特征和线路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线路站点、车辆配置以及发车调度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保留重复率低、客流量有保证的线路;整合线路重复率高、客流量小的线路;优化非直线系数大的线路。优化后,公交线路减少了5条,配车数减少了49辆,日发车减少了851班次,日运营里程减少了10055.6 km,同时平均满载率提升0.15,优化后的公共交通资源可提供12.7万人次/天(约4635万人次/年)的公交运力,满足现状3600万人次/年的需求,不仅保证了市民群众的公交出行,还提升了公交运营效率,缩减了运营成本,为同类型城市的公交线网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用能体系新能源消纳比重,推动高速公路绿色转型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光伏发电系统与服务区典型用电负荷构成的虚拟电厂协同互动的控制策略。通过整合高速公路服务区典型可控负荷,按类型分别聚集形成虚拟电厂,与光伏出力相配合,实现最大化消纳绿色能源,结果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提出的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和调控策略为加快高速公路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左转掉头交通是平面交叉口转向交通的重要构成部分,左转掉头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文章分析了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掉头的交通影响因素,并通过归纳分析我国现有的3种左转掉头设置方式的优劣,提出了合理的左转掉头设置方式,同时阐述了左转掉头的空间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的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综合考虑社会车辆的运行,实现信号配时的公交优先与人均延误最小化。本文运用延误三角形及其相关理论建立延误模型,推导出人均延误函数,为公交优先单点定时控制提供了优化算法。同时本文利用VisualC仿真模型与改进算法对城市具体交叉口信号最佳周期及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王延安  李艾  闻川 《综合运输》2022,(7):154-160
提出在保障交叉口总体效益最优和考虑驾驶员对红灯时长容忍度的前提下,设置逆向可变车道达到降低交叉口延误和提升通行能力。以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长为优化变量,建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采取MOEA/D算法进行求解,结合设计案例,利用VISSIM7.0仿真软件在单位时长下对比优化前后各相位车均延误、车均排队长度和通行能力。求解的有效绿灯时长为19s、16s、15s、16s,有效验证了均衡相位绿灯时长的假设;仿真结果表明,车均延误平均下降26.15%;车均排队长度平均下降76.84%;通行能力平均提升约11.39%。提出的方法在降低交叉口延误,提升通行能力同时,能够均衡分配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长,进而降低驾驶员等待红灯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