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汽车》2014,(8):9-9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某联邦安全监管机构正在与汽车生产厂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一项名为“无缝监测(seamless)”的车载新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触摸和呼吸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其目的是降低甚至消除因酒驾而引起的汽车安全事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官员表示,虽然目前酒精探测技术仍处于研发和测试阶段,但是计划于2018年开始在汽车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车时代》2009,(3):294-294
作为日产汽车在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技术展示会,日产先进技术说明会于近日首次在中国北京举行。本次说明会由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共同主办,诸多日产汽车首创或业内领先的技术悉数登场,其中除了包括“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AVM)”,“CVT无级变速器”等环境保护和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和产品,还包括了诸如车载“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技术。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运动》2012,(12):235-235
由福特汽车与微软公司共同研发的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技术——SYNC系统,为车载智能连接技术树立了行业标杆。近日,福特首席技术执行官蒹研究创新部副总裁PaulMascarenas与微软嵌入式事业部(Windows Embedded)总经理Kevin Dallas在美国GigaOM Roadmap大会上宣布,福特已售出500万辆搭载SYNC系统的汽车,并且双方对于在车载智能连接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车辆的车载终端不能连接第三方特定云服务平台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汽车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通用型车载终端。车载终端以STM32F103ZET6单片机为核心,由GPS模块、4G通信模块、液晶显示器(LCD)等组成。车载终端通过汽车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获得OBD数据流,通过GPS模块获得汽车位置数据,通过4G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试验结果表明,该车载终端工作稳定可靠,能够读取汽车OBD数据流,能够准确地获得车辆的定位数据,并将数据实时发送到多个云服务器,能够接收云服务器下发的数据信息,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道路风险预警等车联网功能。  相似文献   

5.
美国保险行业非营利团体IIHS(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日前公布73款大型皮卡的侧面碰撞试验结果。此次进行试验的是美国通用汽车的“Chevrolet Silverado 1500”、美国克莱斯勒的“Dodge Ram1500”以及日产汽车的“Titan”三种车型。标配用于保护头部的帘式侧气囊(Side Curtain Airbag)的Ram获得了“M(Marginal:允许范围最低线)”评价,以未安装侧气囊的车辆接受试验的Salverado均为“P(Poor:差)”。  相似文献   

6.
《汽车杂志》2005,(12):30-30
日前,通用汽车公司示范运行了一批拥有“第六感”的汽车,通过配备简单的天线,计算机芯片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车载通讯设备,该汽车就可以敏锐感知四百米(四分之一英里)内其他车辆的所在位置,同时也能通知附近其他车辆自己的移动方向,帮助驾驶者“眼观六路”。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13日,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在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CIAPE)上举办“2008AIAG汽车零部件采购高层与供应商论坛”。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运动》2013,(11):186-186
10月10日,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宣布向中国市场推出其创新的、基于云的全新汽车互联服务:Delphi Connect。继在美国成功上市之后,Delphi Connect即将为中国车主提供突破性的“车到云端/云端到车”的汽车互联服务。用户只需将Delphi Connect的模块插入车载诊断(OBD)端口(该端口通常位于驾驶杆下方),就能通过便h央捷地接收该车辆的诸多重要信息,比如车辆的健康状况数据、行驶记录等,同时还可以远程设置驾驶边界、跟踪车辆等。Delphi Connect可应用于2003年及以后在中国生产的大部分车型。  相似文献   

9.
汽车“黑匣子”已在日本市场投入使用,而且引起开车族的兴趣。有关人士分析,作为车载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汽车“黑匣子”有可能继车载电视、车载导航仪之后,掀起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汽车上,许多设备名副其实地成为汽车的神经系统,对汽车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就是其中之一。 ECU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从用途上讲则是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它和普通的电脑一样,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I/O)、模数转换器(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形容“ECU就是汽车的大脑”。 ECU由于构造复杂、科技含量高,是汽车的贵重部件,它虽然平时故障率较低,但是如果出现故障,一般维修人员很难判断,当前ECU故障判断成了许多修理工的维修禁区。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替代检查法不失为一个判断故障的捷径,但使用替代检查法判断ECU是否有故障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1.目前汽车故障诊断中存在的问题现代汽车一般都装有汽车自诊断系统,如OBD-Ⅱ(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一般可用解码器或发动机分析仪等设备与汽车上的自诊断接口连接,读取存储在汽车电脑(ECU)中的故障码(DTC)。  相似文献   

12.
钟师 《轿车情报》2005,(9):100-101
从上海牌轿车诞生之时起.收音机就已经装到了汽车上面。几十年过去了.车载收音机仍长盛不衰.成了汽车的标配.由此伴生了收听率极高、广告不断的中国各地交通广播电台。上世纪80年代,在收音机的基础上派生出了收放(录)两用机,现在发展到车载娱乐系统(及移动多媒体)。  相似文献   

13.
故障现象:OnStar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故障指示灯点亮。 故障诊断:此车为2012款爱唯欧,装配有第9代OnStar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中文名称为“安吉星”。OnStar系统通过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无线通信技术来为用户提供广泛的汽车安全信息服务,包括碰撞自动求助、路边救援协助、全音控免提电话、实时按需检测和全程音控领航等十多项。OnStar主要采用无线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完善的无线服务。  相似文献   

14.
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技术不断融合,汽车正朝着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随着车载网络(例如:CAN网络)的复杂性以及车辆与外界相连的方式增加,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大幅上升。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保护车载网络安全的重要屏障,可以有效检测外部入侵和车辆异常行为。首先,介绍了车载网络的安全属性,并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车载CAN网络的脆弱性和对其的攻击方式。其次,总结了近几年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提出几项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Astrata Group(OTC Bulletin Board:ATTG)日前宣布,该公司已同意在全球范围内向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 I plc)(简称“壳牌”)提供车载监测系统(IVMS)。Astrata的车载监测系统将被安装在壳牌的“高风险车辆”上,以提高驾驶水平、减少事故发生、将伤亡降至最低,同时也用来实时监控司机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16.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日前推出了第一款符合汽车电子设备委员会(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AES)标准Q100的视频解码器——SAF7115,这款视频采集设备适用于高性能的车载信息通信系统平台,包括车载视频接收、车载娱乐以及车载导航。  相似文献   

17.
《车时代》2008,(5):298-298
集多功能性、舒适性和可靠性于一体,斯巴鲁新傲虎入选美国汽车权威评选——凯乐蓝皮书网(Kelley Blue Book's)汽车榜“10佳新款家用汽车”。  相似文献   

18.
1新能源汽车概念及相关利好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相似文献   

19.
汽车影音主流品牌飞歌,近日推出目前国内最高端的专用机系列产品——黄金版8000系列。这套黄金版8000系列产品,不仅集合了传统车载导航影音的所有优势,更加注重新功能、新技术的后续升级应用。该系列产品是国内首创基于DSP(数字信号微处理器芯片)设计的车载音频信号数字处理系统,此技术为车主们构筑了更令人陶醉的“音乐厅”。独具一格的九段EQ均衡效果器,  相似文献   

20.
久陵 《轿车情报》2008,(4):144-147
为实现减少对石油的高度依赖、降低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和其它污染物排放的目标,目前全球汽车行业都在致力于发展以清洁燃料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我国政府在2007年10月24日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其中对新能源汽车定义为“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