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国际航运市场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彦 《世界海运》2005,28(1):15-16
回顾2004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航运市场,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通过对世界商船队供求平衡的分析,预测干散货航运市场、石油航运市场、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发展和趋势。2005年国际航运市场仍然是非常好的年景,但是2004年是航远市场周期的最高点,未来几年国际航运市场将是缓慢下降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从上半年我国经贸及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情形来看,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并没有改变我国班轮公司经营的被动局面。这充分说明我国船公司的经营管理意识和发展战略还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笔者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运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集装箱班轮运输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目前无论是船队规模,还是市场综合服务竞争能力都赢得了相当的国际地位。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业也面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信息     
《集装箱化》1998,(1):34-35
班轮运输市场清理整顿见实效,中国箱运跨入世界前列,MTL将投资中国集装箱港口,12台龙门吊运抵盐田国际,长荣集团欲独占世界运输业鳌头,东方海外与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加入“伟大联盟”,短途集装箱运量将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航运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集装箱班轮运输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目前无论是船队规模,还是市场综合服务竞争能力都赢得了相当的国际地位。然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业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自去年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在供大于求、运价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随着国外班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的新的国际发展环境下,国际班轮运输市场发展格局正在出现重大变化。从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趋势看,班轮运输业仍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近年来世界各大航运集团与班轮运输公司出于巩固和发展自身的国际竞争地位、不断提高综合服务竞争能力的需要,纷纷制定新的全球化经营发展战略。很显然,国际班轮运输服务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航运业战略联盟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航运企业间以联合、协作为主基调的航运业战略联盟逐渐成为国际航运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据2000年的资料显示,在世界20大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中,至少有15家公司作为各大联盟的成员,从事全球三大主干航线的业务。1998年初形成的五大联盟体经历了在联盟战略和联盟伙伴方面的重大调整后,使各联盟的实力和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目前,国际航运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和对航运市场格局的深刻影响有目共睹。而我国航运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战略决策时,就必然要面…  相似文献   

7.
瞿金良  韩兵权 《集装箱化》1999,(10):14-15,24
上海港自1978年开辟中澳集装箱班轮航线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猛,尤其在1996年我国政府作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案后。上海港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上海港继1995年进入世界第20大集装箱港口之列后,1998年跃升至第10位。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1集装箱班轮运输之国际竞争集装箱班轮运输就其业务本身来看,属于跨国性业务,营业范围遍及全球,因而其竞争必然是一种国际性的竞争,而其兴衰亦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世界经贸的发展。近年来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剧烈震荡,尤其是多起国际事件突发,对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的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信息     
《集装箱化》1998,(5):36-37,40
1997年世界前20大集装箱港口,强强联手开拓国际航运市场,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交接船全部结束,我国前10大海关排定座次,镇江港首季进口重箱大幅增长,连云港集装箱公司出台服务承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船检》2007,(4):72-72
为促进我国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国际航运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对涉及中国航线的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的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晓惠 《水运管理》2001,(10):19-21,6
航运市场改革开放后,基于国际航运市场的不景气和中国集装箱运输每年30%以上“跳跃性”增长的巨大潜力,国外船公司大举抢滩我国航运市场,使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运价战”此起彼伏,无序的价格竞争不仅严重影响船公司和货主利益,也给整个贸易和航运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运价问题已成为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一个相当棘手的重要问题。鉴于此,1997年交通部授权上海航运交易所实施出口集装箱班轮运价报备制度,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口岸经营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的航运公司必须向上海航运交易所书面报备有…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回顾及2001年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航运市场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近两年来,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持续旺盛,完全受益于世界经贸稳步、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2000年集装箱市场的走势,对2001年的国际集装箱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事》2007,(4):16-16
为促进我国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国际航运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交通部近日对涉及中国航线的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的有关事项下发《关于加强对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监管的公告》,公告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的短短3个月中,受世界经济增速走软的影响,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淡季特征明显,业界人士期望的去年那种“淡季不淡”的局面并没有如期出现,直到3月中下旬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才开始转旺。但各航线的走势格局却发生了新的、较大的变化。综合今年首季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状况,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基本航运业务聚集地,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业务是航运服务,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业务是智能航运,目前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处在第一代航运中心向第二代航运中心过渡的阶段。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港口前列,201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超5亿吨,集装箱1663万TEU,分别位居世界港口第五、第八位,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123条,江海联运支线200多条。在广州注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洋航务》2004,(10):30-34
1999年,世纪之交. 在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千年之际,作为中国远洋运输旗舰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感受到国际航运市场的深刻转型: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班轮运输进入真正的集装箱化时代,航运企业走上联合兼并之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成为国际航运企业的主要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娟 《集装箱化》1997,(5):7-8,10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加快、亚太经济的高速发展,海上物流尤其是集装箱货物运输量明显增加,国际航运市场上各集装箱班轮公司拥有的集装箱船舶总吨位在不断增加,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势头有增无减。是什么原因促使集装箱班轮公司纷纷订造大型船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hina ContainerizedFreight Index,CCFI)是国际航运市场的三大指数之一.自1998年4月13日由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以来,该指数客观、及时地反映我国出口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阴晴"变化和运价走势,得到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海建设集装箱转运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麒栋 《水运管理》2003,(11):8-11,19
一、国际集装箱转运市场高速发展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很快,其中集装箱转运市场发展尤为迅速。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干线化和联盟化的发展趋势,大型集装箱干线船为追求运营的经济性,要求尽可能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尽可能满载。因此,国际集装箱主干线班轮船舶只停靠一些大型高效的枢纽港,再由这些枢纽港向周边地区的港口辐射。根据Drewry航运咨询公司的统计和预测,全世界港口转运吞吐量的比重1980年为11.4%,1996年达到23%,预计到2005年将增长到26.5%。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加快集装箱转运中心的…  相似文献   

20.
国际航运市场快速增长的集装箱动力使得全球各大集运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截至到2002年底,境外航运企业在我国设立代表处、办事处971家,外商独资船务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7家,独资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7家,120多家境外航运公司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年进出我国港口外轮5万多艘次,我国集装箱运输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