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连德 《中国船检》2004,(10):32-35
伟明很忙,能放下手头工作接受采访的时间不多,马伟明很”怪“,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有一种本能的排斥。采访马伟明的计划一再搁浅,几次途经武汉,都没能和他面对面聊上三五分钟。八月中旬,记者赴重庆采访期间再次致电马伟明,希望借到武汉换乘火车之机对他进行采访,这次他竟破天荒地答应记者到武汉后视情况而定。然而,由于车、船延误,记者比原计划晚了6个小时,到武汉时,马伟明已赶往上海。  相似文献   

2.
我国运输船舶存在着严重老化,老旧船舶数量多,船舶技术状况差,安全隐患突出,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对航运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尽快淘汰一批老旧运输船舶,特别是严重老旧的客滚船.但是在淘汰老旧船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值得令人深思.2001年7月中旬,记者赴舟山地区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想采访王立真很久了。自本刊2002年第三期对她进行报道后,就一直期待着有机会再次做些深入采访。每次,王立真总是友好地与你交谈,然后是彬彬有礼地谢绝。 从2002年到2003年,从去年到今年,几乎每一期《中国船检》都将采访王立真列入选题。记者不断重复着一个同样的请求,王立真的友好依旧,谢绝依旧。 直到这期《中国船检》即将付印前夕,记者才在领导的帮助下,坐在了王立真的办公桌前。  相似文献   

4.
走近验船师     
陈菁闻 《中国船检》2003,(10):72-73
就像车辆要年检一样,营运船舶也要接受每年一次的检验,而新船从设计到交货这一过程的每一阶段都要接受检验。从事这项检验工作的人员就是验船师。验船师是造船业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出具的审验结果代表了一个国家在这个领域里的水准,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船舶制造品质。近日,中国交通报记者陈菁闻对中国船级社上海分设派驻沪东中华船厂的验船师马风俊进行了一天的跟踪采访,本文纪录了记者近距离接触验船师的见闻及感受。  相似文献   

5.
导读     
又是一年春风到。一缕初春的清新和风从北京吹来,本刊记者赴2007年全国“两会”进行了采访,并专访了交通水运行业的代表、委员,听到来自水运行业的“强音”后,让人感受到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对于阿联酋国际航空公司来说,又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阿联酋国航空公司在上海金茂大厦被授予"飞抵中东最佳货运航空公司"奖牌,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连续第16年获此殊荣的航空公司.在2004年航空货运博览会上,阿联酋国际航空货运部副总裁彼得·塞格利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说实话,在采访万晓跃之前,记者对她颇有点微词。因为她一而再,再 而三地往后延迟采访时间,让记者尽早完成采访任务的愿望落空。记者心想,既然答应了,就要按时兑现! 她说实在没有时间。可当记者见到了万晓跃,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没错,她的确是很忙。当时,她正在布置工作,见到记者,万晓跃灿然一笑说,真是抱歉,稍等。之后,她继续有条不紊的布置着任务,记者在侧面看着、听着。此时,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她的心里装的是船舶和整个海事界……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程》2005,27(6):I0005-I0006
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海事展览会开幕前夕,《船舶工程》编辑部(以下简称《船舶工程》)记者慕名来到位于上海复兴中路1号的上海高尔登船舶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高尔登)上海商务总部,采访了李志强(Peter Lee)先生。  相似文献   

9.
安飞 《中国船检》2006,(11):14-19
2006年10月下旬,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秋意正浓。在星海会展中心,一场精彩的国际海事论坛正在召开。在这里,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三司副司长张相森先生,其谈吐与风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0.
安飞 《中国船检》2004,(8):24-26
自从这个世界上有了第一艘船,就伴随着有了船舶工艺。在古代,中华传统木船工艺享誉数百年。而在现代,中国船舶工艺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近邻日、韩更是长期被作为我国学习、追赶的对象。事实上,我国现代船舶工艺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于1964年在上海成立了船舶工艺研究所。数十年以来,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船舶工艺研究的单位。今年6月,该研究所喜迎40华诞,值此良机,记者赶赴上海进行采访,并了解到我国现代船舶工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同时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急需我们更多关注和支持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