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最新潮汐模型FES2014提取广西沿海K_1、O_1、M_2和S_2等4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计算潮汐类型,并绘制广西沿海潮波图及潮汐类型分布图。结果表明:广西沿海潮波传播方向为西南向东北方向;潮汐类型以正规日潮为主;北部湾东北部为不正规日潮混合潮。根据北海、防城港、龙门港及钦州航道等4个重要验潮站的实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原理的调和分析方法得到4个验潮站的调和常数。根据调和常数计算潮汐特征值,结果表明4个验潮站潮汐类型均为正规日潮,这与模型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利用北海长期验潮站分析得到北海站设计高水位约为470 cm,设计低水位约为110 cm。通过潮波图与水下地形分布图的比较,表明广西沿海潮汐的形成与水下地形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航海》1987,(5)
用于准确掌握潮汐涨退情况的我国第一个验潮站,新近在长江尽头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从此,我国测海系统开始步入电子时代。建国以来,我国测定潮汐和水位变化仪器设备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解放后,上海黄浦江建立的验潮设备,不适应3米以上的高低潮汐测定和水位变化,而  相似文献   

3.
分析调和分析法潮汐预报的局限性和神经网络技术用于潮汐预报的可行性,设计潮汐预报的神经网络模型,用验潮站二十多年的潮汐记录作为样本进行网络学习和预报,验证神经网络用于潮汐预报和提高预报精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阳江港丰头作业区拟建多用途码头附近水域潮位控制的问题,论证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验潮站布设方案,对以后的水深测量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文中实验结果验证此区域范围内潮汐性质一致,潮位基本相同,后续测量只需布设一个临时验潮站即可满足此区域内水深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久性验潮站通常与码头或防波堤同时规划和设计,达到布局合理,便于施工的目的。但滨州港验潮站在码头建成后立项,作为单体建设工程量大,造价高,本文特从满足永久性验潮站使用要求和降低施工费用方面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在码头护岸胸墙面层和岸壁进行植筋,锚固H型钢支架,由支架悬挑验潮井的方案。该方案既保证了验潮站的稳固性,又避免了海上桩基施工,降低了施工费用,建成后完全达到使用要求。该方案不仅对后增验潮站有借鉴意义,对码头类似新增设施或构筑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和自记式潮位仪等仪器,对茂名站及其附近海域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了观测分析。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茂名地区气候较为温暖,温差相对较小;全年风向以ESE为主,秋季主风向平均风速较大,冬季主风向平均风速较小。气压的季节变化呈为冬高夏低。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在多数情况下每个潮汐日(大约24.8h),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有显著的日潮不等现象,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观测期间共观测到两例台风影响本站,茂名是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3):163-163
2009年5月25日至26日,《连云港港30万t级航道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省内预审。专家组认为,连云港港30万t级航道一期工程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据连云港港30万t级航道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连云港区航道建设规模为25万t级散货船乘潮单向航道,总里程53.4km;徐圩港区10万t级散货船乘潮单向航道方案,总里程24.7km。  相似文献   

8.
基于东江三角洲的5个水文观测站和东江下游的博罗流量观测站数据,分析近50 a来东江三角洲潮汐运动特征的变化。水文统计学方法表明上游石龙站点的水位和潮差变化程度远大于下游的大盛和泗盛围站点,且石龙站点低低潮曾发生于小潮,后发生于大潮时期,这一变化与潮汐分潮振幅变化相关。T_Tide调和分析得出的分潮振幅结果显示,各站点的振幅变化与水位和潮差变化相关,尤其石龙站点的半月分潮和半日分潮大小的转换能够说明低低潮发生时间的变化。此外计算出的地形指标变化,表明石龙站点因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河床下切所引起的潮动力变化,对以上变化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潮汐调和分析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一种潮汐调和分析的新方法.其基本想法就是从理论上已知的天文分潮中,优选出40~60个分潮,作为进一步分析和预报的基础.试算证明这种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实用.特别适合于新设立的验潮站的分析和推算.  相似文献   

10.
王怀利  刘宏 《港口科技》2012,(11):33-36
为掌握实时潮位资料,连云港港在开山岛建设长期验潮站。结合开山岛长期验潮站的设立,简述了长期验潮站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合理有效的工艺是验潮站得以顺利建设及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