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船舶航行安全是航海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船体的总纵弯矩数值在不同情况下会发生变化,研究船体结构极限承载力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关键,为此提出总纵弯矩作用下的船体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船体结构模型,计算船体结构总纵弯矩,以此为基础分别从船体梁结构挠度极限承载力和船体剖面平衡角度,计算结构极限承载力,并在有限元环境下展开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构建船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并有效分析船体结构不同总纵弯矩情况下,船体结构挠度极限承载力和中截面结构极限承载力分布情况,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惯性匹配的船体姿态基准传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3,(12):60-64
船体变形角的存在是造成船体局部姿态基准失准的根本原因。本文基于惯性姿态匹配法,提出一种抑制船体变形影响、实现高精度姿态基准传递的方法。首先对光学设备测得的船体变形角数据进行频域分析,实现船体变形角高精度建模。然后利用中心主惯导和船体局部捷联惯导的姿态输出构建卡尔曼滤波方程,实现船体变形角的实时高精度估计。最后仿真验证了船体变形角建模方法和姿态匹配算法的可行性,为船体局部高精度姿态信息获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建造中的船体在船台上的船体变形数据,基于FBG技术设计了船体在船台上的蠕变和应力松驰现象的监测系统,将该系统布置在实际船体结构上,测量了在船台上受结构蠕变和结构应力松驰现象综合作用所造成的船体结构变形,分析了监测过程中造成船体结构变形的因素,指出应力松驰是主要因素。数据分析表明:利用FBG传感技术进行船体变形长期监测是可行的;船体在船台上存在结构蠕变和应力松驰现象。最后,并基于壳体理论估算了船台上的船体结构的内应力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4.
船舶船体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船舶航行的关键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船体易出现变形问题,增大导航系统中参数的误差。为及时发现船体变形问题,要采用摄影测量技术对船体变形进行连续检测,快速识别坐标误差和修正,以保证船体结构的稳定性,有效控制船体变形。本文分析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摄影测量技术在基于图像的船体变形测量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并进行船体变形测量的应用仿真分析,测量结果表明符合实际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极限强度表征船体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是船舶强度校核的主要内容。船体结构在拉压载荷下的极限强度多年来已被广泛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随着船舶大型化及开口部位的增多,扭转载荷成为船体结构剪切极限强度计算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剪切载荷的特殊性,国内外目前尚未开展船体结构的剪切实验。因此,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剪切极限强度十分必要。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船体结构主要是船体板在不同情况下的力学性能,探讨不同结构对船体板剪切极限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剪切极限强度对船体板的几何尺寸具有较强的敏感度,随着几何尺寸下降,极限强度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0,(5)
美国74岁的卡尔文·冈沃设计的,命名为“西奥多·冯·卡门”的三体船由美国建造,制造这艘船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好望角的暴风雨。这艘船有三个船体:一个主船体和两个副船体。主船体和副船体间用盒式预应力梁牢固地联在一起,其主甲板焊到主船体和两个副船体上。主船体低于副船体8英尺,它深没在水中。主船体上装有一个17英尺的灯泡状前桨,起稳定船的作用,它可避免船的横倾、纵倾和颠簸。船启航时,由人通过液压操纵机构来调节前桨平面,以减少船的颠  相似文献   

7.
《航海》2017,(1)
船体监造是根据船舶设计要求,监督船厂建造船舶的船体质量的工作。本文从锦江航运1 100TEU集装箱船造船项目实际工作经验出发,研究和探讨支线集装箱船船体监造过程中的监控要点,以保证船体建造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36000吨级散货船的技术设计是由沪东造船厂从日本大阪船厂引进的,并进行了技术设计的中国化工作。在大阪厂提供的船体生产设计参考图的基础上及其设计工程师的帮助下,结合我厂的生产特点和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中国化的船体生产设计。绘制了36000吨级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工作图”。一、船体生产设计的概念和设计程序船体生产设计已成为新的施工设计体系而被确立。它是在船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输入了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舰船船体结构设计行业中,大多实现了数字化船体结构设计。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普及,提高了船体结构设计的水平,不过由于船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设计一个集成化的船体结构数据库来管理繁杂的构件数据。为实现这一目标,分析船体结构的组成,将1艘完整的船体分成多个段。对各段船体构件间复杂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再按照功能和位置来归类船体数据。在此基础上,实现船体结构特征数据库的设计,为船体设计过程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船体变形对INS/GPS/CNS组合导航系统的影响,研究了船体变形的抑制、变形测量以及补偿方法.对船体变形特性以及变形对组合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船体变形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船体变形的补偿方案,进行了考虑船体变形的联合卡尔曼滤波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船体变形补偿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地克服了船体变形对INS/GPS/CNS组合系统的影响,保证了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舰艇船体自然寿命的分析在船体寿命分析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船体强度的观点来分析船体的自然寿命。首先,给出船体寿命的定义,并据此对制约船体自然寿命的一些因素及船体腐蚀规律做了论证;然后,根据耗损后的船体强度与规定的船体强度衡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船体自然寿命;最后,结合某型舰艇,利用上述方法,对其船体自然寿命进行了计算仿真。实例表明:该评定方法结论可靠,简便易行,利于工程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船体线型放样是船体制造的第一道工序。船体线型放样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船体建造的精度。而放样台的平面度则影响到船体线型放样的精度。因此,对样台的平面度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大面积样台进行修整,如按水平面刨平,样台厚度有限,即使有些地方刨穿,也还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各国大型民用船舶的船体钢可按强度分为两大类,即普通强度船体结构钢和高强度船体结构钢。普通强度船体结构钢是指抗拉强度为41~50 kgf/mm~2[40~49 kPa]的船体钢,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抗拉强度为51~63 kgf/mm~2[50~61.8 kPa]。本文仅对高强度钢在造船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船体焊接坏点识别对保证舰船制造工艺精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提高舰船建造质量的关键技术。针对当前船体焊接坏点识别精度低的问题,设计基于智能视觉的船体焊接坏点识别方法。首先对船体焊接坏点识别的视觉图像进行采集,并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然后提取船体焊接坏点的图像特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船体焊接坏点进行分类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提高船体焊接坏点识别精度,应用于实际舰船制造工艺中,能够保障舰船建造质量。  相似文献   

15.
NURBS曲面在表征带球鼻艏、折角线船体三维曲面时必须分片处理,增加了曲面造型复杂度,影响船体曲面建模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T样条曲面表征复杂特征船体曲面,从3种典型特征船体曲面表达入手,探索T样条在复杂特征船体曲面造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与NURBS曲面表征相比,T样条曲面能够采用单个曲面、更少的控制点表征复杂的船体局部特征,非常适合用于船舶设计中的船体曲面造型,是船舶领域前景广阔的CAD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船舶设计与制造过程中,船体下水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是指船舶基本建造完成后,由制造区域转移到既定水域中。根据不同的船舶类型和吨位,船舶下水的方式可以分为漂浮式下水、重力下水和牵引式下水。船体下水过程受到水的冲击作用力,是考验船体结构强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船体纵向下水实验过程,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和分析软件Ansys,对部分船体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并建立了相关水域的动力学模型和离散化模型,最后对船体结构的下水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船体结构零件产生系统SPGS(Structural Parts Generation System)是用于船体结构施工设计阶段至生产建造阶段处理船体各类结构件的绘图、下料、加工数据准备及材料统计的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它是HCS(船体建造集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本身又是一个较完整的独立系统。经过扩充它可与船舶结构设计系统相连接。SPGS系统由船体结构零件产生和船体结构零件后处理两大部分组成。前者由结构线定义、船底结构分析计算、舷侧甲板结构分析计算等模块和船体结构图形处理语言组成;后一部分由船体结构零件图绘制、船体结构零件统计、零件套料及切割后处理、零件修改和结构件划分等模块组成(图1)。SPGS系统对船体各构件进行统一的命名编号,使零件的所在部位、件号等都有明确的表示方法,便于存取、管理及检索统计。  相似文献   

18.
船体外板加工是船体修造的重要工序,外板加工成型后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安装的难度与完工后船体线型美观。文章通过多年来船体外板加工实践与船体修造工艺理论相结合,介绍了外板三角加工样板制作及辊压线求取的工艺方法,从而为外板的准确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船体结构极限强度是船体结构安全检验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船体结构极限强度模型试验技术在船舶工程行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船体结构极限强度模型试验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在极限强度模型试验相关原理的基础上,从对甲板加筋板和箱型梁对不同模式下的船体结构极限强度模型试验技模型设计进行分析,最终采用实际的船体结构极限强度模型试验对极限强度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船体纵向极限强度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船体甲板或船底板结构视为是一系列加筋板单元的组合,然后利用复合材料梁柱理论计算船体加筋板单元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最后用Smith法计算复合材料船体的极限承载能力。由于复合材料船体纵向极限强度的极限状态方程不能简单地用船体各参数显式表达,故将近年发展起来的响应面法与JC法相结合,对复合材料船体纵向极限强度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并讨论了影响船体纵向极限强度可靠性各变量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