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港口工程地基计算系统(2008版)紧密结合JTS 147-1-2010《港口工程地基规范》的修订和实施,正式推出使用。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该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文中对新版软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进行介绍,希望能给各设计院所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针对港口工程防风单点浮筒系泊力计算问题,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和Daidola公式,求得船舶在风、浪、流荷载下的平衡位置;在此基础上叠加瞬时的波浪冲击力,建立单点系泊系统的受力模型。考虑到系泊船在风、浪、流共同作用下会产生偏荡运动,参考军标《防风系船水鼓》中的相关公式,对比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提出风、浪、流各力的组合修正系数,提供了一种可供工程应用的系泊力计算思路。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初步确定防风浮筒参数,为后续物理模型试验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港口工程中非均质土地基的工程越来越常见。针对非均质土地基的承载力计算,通过对JTS 147-1—2010《港口工程地基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及参数进行分析,从理论假定和计算模式上与原规范(JTJ 250—1998)的相应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工程实例计算,着重研究了上层硬土层厚度在两种方法计算中对结果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治理港口大气污染,以《港口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第1部分:集装箱码头》为依据,介绍集装箱码头的大气污染源构成和不同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以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为例计算并分析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排放量,由此提出积极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进港口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电气化、建立能耗和环境智慧管控系统、构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机制与体系、积极参与创新交流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一、港口工程建设是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2005年4月,交通运输部颁布2005年第2号《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部长令,10月又发布交水发(2005)470号"关于实施《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港口竣工验收条  相似文献   

6.
杨晓松  闫显亮  张兵 《水运工程》2023,(11):148-152
现行JTS 144-1—2010《港口工程荷载规范》提出了海冰和河冰的极限挤压冰力计算公式,但是规范中没有针对大面积淡水湖区的计算公式。基于实际工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相关行业规范针对极限挤压冰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数值模型实验得出,利用《港口工程荷载规范》的河冰公式计算得出的极限挤压冰力偏小,而海冰公式计算得出的极限挤压冰力偏大,根据现行JTG 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得出的极限挤压冰力与数学模型模拟值基本一致。因此对于大面积淡水湖区极限挤压冰力的计算可以参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该研究为计算大面积淡水湖区极限挤压冰力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修订规范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中国海事》2008,(1):26-27
交通部发布《长江口船舶定线制(2008)》和《长江口船舶报告制》;交通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交通部颁布《港口规划管理规定》;交通部颁布《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变通部决定在全国海事系统开展“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交通部海事局发布《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国设立验船公司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大型油轮的水流力是开敞式深水码头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分别对JTS 144-1—2010《港口荷载工程规范》、OPTIMOOR计算软件、英国BS 6349规范、石油公司国际海运论坛《系泊设备指南》以及MIL-HDBK等5种船舶水流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港口工程荷载规范》关于船舶水流力的计算公式当15°<θ<165°时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而国外规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因此,建议船舶水流力的纵向分力采用英国BS6349规范计算,横向分力采用OCIMF《系泊设备指南》中的公式来计算。  相似文献   

9.
郭明海 《水运工程》2001,(10):40-42
讨论《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划》(JTJ024-85)桩基内力的计算方法结合算例,提出运用计算机采用有限元分析进行桩基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起 《港工技术》2007,(5):37-38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我国《海港总平面设计规划》及国际航海学会《港口拖轮应用指南》关于拖轮总功率计算方法的比较,说明了按不同标准得出的拖轮总功率配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港口铁路系统的列车运输能力和信号设备的安全性,在黄骅港港区铁路扩容工程中,港区站采用计算机联锁系统取代传统的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在区间采用先进的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并在港区站采用微机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信号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改善与优化港区站场信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Flexsim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蒙  王少梅  肖峰 《船海工程》2007,36(2):69-73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机械设计技术,分析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虚拟环境的模型,利用三维离散事件仿真软件Flexsim建立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仿真模型,为生产管理者提供视觉上的决策支持,利用其核心机制——任务序列驱动设备模型,实现装卸作业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lphi环境的GPS数据监测与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Delphi环境下实现GPS数据监测采集的关键技术。GPS接收机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其数据格式为NMEA0183,程序利用MSComm控件实现数据接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实时显示给用户,并将用户位置、时间、速度和航向等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为监测开发GPS数据处理软件和其它导航系统定位信息输入提供依据和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FameView的港口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组态软件开发的码头实时监控系统能很好地实现港口生产的自动化要求.以某港口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实时监控系统为例,介绍基于FameView组态软件的港口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Linpack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并行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算机集群的高性能并行计算,已成为广大工程与科学计算的有效手段。本文以DELLHPCC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为硬件平台,以Linpack为并行性能测试软件,测试了不同计算机节点数或处理器数、最高Gflops值的矩阵规模N、求解矩阵的分块大小NB、处理器网格中水平方向处理器个数P、处理器网格中垂直方向处理器个数Q的并行性能。通过测试和分析来研究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并行性能及其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上海港口经济驱动因素和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经济系统演化过程遵循着一般产业的生命周期模式。基于港口经济发展的演化模式和动力机制,提出上海港口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并在SPSS的帮助下提取因子,分析1991~2005年上海港口经济的主导驱动因素,得出上海港口经济主要是由腹地经济、国际贸易、港口运作规模以及港口投资和经营能力等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进而计算综合因子得分,考察上海港口经济演化过程。分析结果与1991~2005年间上海港口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吻合,这说明该经济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港口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设计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港口信息安全需求的问题,进行新形势下港口企业信息安全架构的分析和研究,采用网络安全分层级分析方法对传统港口网络硬件架构和信息系统软件架构进行改进和重构,得出新的港口信息系统安全架构体系,满足了港口企业信息系统前端、中间处理端、后台一体化的安全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以太网、串口、实时网、1553B等接口通信的总结,抽象出“黑板式”的软件通信接口,对多种接口的通信方式进行了统一封装,使应用程序收发数据通过一块逻辑黑板进行,较好实现了应用程序与通信接口的有效分离,为多种接口间数据交换和应用程序在不同通信接口或网络平台之间移植提供了方便。同时介绍了配套的可视化报文设计、硬件接口参数配置设计和报文调试工具。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计算机控制流程广播在港区作业中的重要性,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功能。指出这一设计使普通公共广播系统变成一种通用性很强的实时生产广播系统,能更好地为港区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张雨琴  周强 《水运工程》2012,(4):139-142
合理规划港区闸口通道数量和道路宽度是保证整个港区集疏运顺畅的关键因素。首先对码头闸口系统的作业特点和道路通行能力进行研究,定性分析并给出了闸口通道数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相关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离散事件动态理论、排队论及交通流理论,建立了港区码头闸口通道数量及道路宽度仿真复合模型,并针对实际案例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研究方法对提高港区规划设计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