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尔福的新一代MagneRide磁流变阻尼可调减振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尔福正准备推出其MagneRide品牌之磁流变(MR)减振技术的下一代产品,OEM重点将从北美拓展到欧洲市场,意在为新车配套.  相似文献   

2.
针对Passat B5轿车前悬架,开发了双筒滑阀式磁流变液减振器,提出了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及其与非簧载质量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估计算法,利用实测悬架参数和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非线性阻尼力特性,建立了带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模型。沥青路面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采用磁流变液半主动悬架后车辆平顺性改善大于10%。  相似文献   

3.
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磁流变液在剪切流动中存在剪切稀化特性,根据流体力学N-S方程,建立了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的准稳态平板Poiseuille流动方程,得出了磁流变液在阻尼通道中流动的速度分布函数,分析了磁流变液的剪切稀化效应对阻尼通道磁流变液流动的影响,推导了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计算表达式,对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产生的阻尼力进行理论预测研究。按照长安之星微型汽车技术要求,设计和制作了微型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并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磁流变液是一种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流变特性发生急剧变化的新型智能材料,且这种转变可控、连续、训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磁流变液的作用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其在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5.
磁流变减振器是一种阻尼力连续可变、反应迅速、机械装置简单、外部输入能量小的新型减振器。近年来,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碳排放量过高等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子化、智能化的磁流变减振器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与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磁流变减振器的核心技术,研究了磁流变材料的沉降稳定性和磁流变减振器能给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讨论了磁流变减振器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对磁流变减振器现阶段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中值得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可受外加磁场控制的特性,实现减振器的阻尼系数的可控,从而实现阻尼力的控制,基于磁流变换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特性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如磁流变液、工作模式、磁路结构、导磁材料、线圈和机械结构等。对磁流变液的性能、阻尼通道的设计、磁路中磁芯材料的选用以及磁流变减振器的体积补偿等在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电流的精确控制是实现半主动悬架的算法、达到整车系统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磁流变液的温度敏感性使得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强烈依赖温度变化,带来模型失配和控制效果弱化的问题。基于此进行磁流变减振器在不同电流和速度下的高低温(-40℃~80℃)示功试验研究,揭示磁流变减振器在低温下丧失阻尼特性而表现出刚度特性,在高温下黏滞阻尼退化的特性规律。为了描述磁流变减振器随温度变化的复杂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新的磁流变减振器变温参数化双曲滞回模型,该模型引入温度作为自变量,对磁流变减振器黏滞阻尼、刚度及滞回特性进行准确描述。为了面向实际减振器控制,在此双曲滞回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线性化求逆得到磁流变减振器温度修正的逆模型。该逆模型输入预期阻尼力和减振器压缩速度作为自变量,可以直接给出满足减振器力值约束的控制电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温度补偿的逆模型,该逆模型能够平均提升12.79%的电流控制精度以及12.53%的控制力跟踪精度;进行温度修正的模型能够在仿真中还原更真实的磁流变减振器力学特性,逆模型能够给出更精确的控制电流,为充分发挥磁流变减振器的能力、实现车辆的半主动悬架精确控...  相似文献   

8.
德尔福公司已准备用一系列创新产品来满足亚洲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它向客户表明:它不需要在操纵性和稳定性两方面采取折衷方案,而采用最佳的驾驶舒适性的系统,获得“两个方面的最好”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天棚控制方法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动力学的影响.根据磁流变减振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二自由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型,分析了在天棚控制方法下悬架的频率响应特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被动悬架和天棚控制悬架的平顺性.结果表明,天棚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簧载质量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但是增大了轮胎动载荷.  相似文献   

10.
李峰 《汽车与配件》2005,(49):19-19
日前.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北京总部传来消息:隆昌山川减振器工业有限公司和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达成长期技术合作关系。2005年11月12日,中美两家减振器专业厂商在重庆签定了正式的协议文本。  相似文献   

11.
汽车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分析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对筒式液阻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提出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是不的;分析了被动式减振器的发展历程及非充气和充气减振器的特点,阐述了机械控制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电子控制式减振器以及电流变和磁流变液体减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了筒式液阻减振器其于经验设计/实验修正开发方法的缺点,阐述了基于CAD/CAE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方法的过程及其关键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展望了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存在非线性及不确定性等因素而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磁流变减振器输入输出特性的基础上,针对1/4车辆悬架模型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以某微型车为试验用车,搭建了平顺性道路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车速、不同控制策略(自适应模糊控制和天棚控制)下的随机路面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说明将自适应模糊策略应用于半主动控制是可行的,能够抑制车身的垂直振动,提高乘坐的舒适性,且控制效果要优于天棚控制。  相似文献   

13.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模式,通过试验获得了其速度特性和力学特性,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带磁流变减振器的二自由度车辆简化模型及其参数表;最后,基于双环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控制系统,其外环产生理想的结构阻尼力,内环调节电流驱动器的电流,以使磁流变减振器实时地产生控制阻尼力。仿真结果表明:以磁流变减振器为基础,通过半主动控制技术,悬架系统的振动动态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出了用3个输入单元、1个输出单元和7个隐含单元的神经网络来摸拟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动力学特性,采用实验室测试得到的数据和基于高斯—牛顿法的改进算法对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进行优化。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磁流变减振器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周玉丰  吴龙 《汽车技术》2006,(4):31-34,45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汽车悬架系统具有明显的滞后非线性,系统中的非线性阻尼和非线性刚度等对其动力学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响汽车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是车身的垂直振动。为了描述这种振动,建立了汽车悬架系统的力学模型及其动力学方程,并结合阻尼特性试验,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磁流变减振器的非线性滞后特性和饱和特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台架试验为自制磁流变减振器建立可控阻尼力-励磁模型以便于计算机控制,并根据1/4车辆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确定天棚阻尼开关控制算法和LQR最优控制算法的相关参数;应用Labview模块化语言开发了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控制算法和计算机与PWM通信控制等模块,并在1/4车辆悬架试验台上进行半主动振动控制与无控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磁流变减振器结合所开发的控制算法能有效抑制车辆振动.  相似文献   

17.
引言作为20世纪世界百大科技发明之一.磁流变减振器具有输出阻尼力连续可调.响应迅速,功耗低等优点。目前美国Lord公司.德尔福等公司等已开发出商业产品。  相似文献   

18.
德尔福制动控制系统7.4(DBC 7.4)是智能制动控制技术的最新一代。DBC 7.4应用了精密的电磁阔和电液控制循环泵以控制车轮压力;在防抱制动系统(ABS)中,来自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输入信息被用于调节单个车轮的制动压力,以确保操纵稳定性,改善转向操纵性能和缩短制动距离.本系统作为选装件也能够有助于车辆起步和改善车辆的稳定性和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磁流变减振器的磁性车控制系统有助于提供出色的悬架控制并缓冲每个车轮所受的反冲力,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增进驾驶性能和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上接2006-8期) 驾驶室悬架系统驾驶室悬架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连接驾驶室与车架,同时衰减由车架传递给驾驶室的振动,进一步提高商用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减轻了驾驶员的精神负担,提高了驾驶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了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