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日铁路为我国首条30 t轴重的重载铁路,嶂石岩地貌为我国特有的砂岩地貌。以太行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系统分析嶂石岩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并尝试应用不同涌水量预测方法对比分析预测精度,得出嶂石岩地貌区水文地质具二元结构,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岩溶泉水二次入渗补给等特征;Ω沟口、地形陡峻带、宽张裂隙发育带富水;宽张裂隙不发育区采用补给区修正大气降水入渗法,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区采用补给模数修正地下水动力学法对涌水量进行预测,可信度较高。研究所得结论对嶂石岩地貌区水文地质分析及隧道涌水量预测具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隧道涌水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涌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预测涌水量,有助于预警和制定施工对策。结合工程实例,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调查,分别采用降水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了隧道涌水量,通过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济源市济渎泉流量衰减及断流问题,从济源市工业布局、地下水的开采、济源盆地降水及地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剖析济渎泉水衰减原因.衰减结果归纳为:(1)工业布局影响地下水的补给;(2)在补给区和补给径流区大量开采地下水;(3)降水量及引沁水量减少.根据衰减原因分析,从济渎泉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的分布及水利工程建设情...  相似文献   

4.
玉蒙铁路旧寨隧道高温地热水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查明隧道内高温地热水的成因、来源及其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为高温地热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对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勘察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隧道内地下水(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通过断裂带(或其影响带)循环、加温后,向河谷运移排泄;隧道轴线与地下水流向大角度相交,开挖后,热水涌出形成隧道内高温;隧道通过全新活动断裂带,尤其是地表有温泉出露区域,应注意对高温地热的勘察、分析.  相似文献   

5.
铁路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常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目前铁路工程岩溶隧道中常用涌水量预测方法对成贵铁路的两座岩溶隧道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不同方法预测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从预测方法的原理、使用条件和范围、计算参数取值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简易水均衡法较适用于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地下水动力学法在岩溶隧道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降水入渗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勇 《铁道勘察》2013,39(2):34-36
在勘察设计资料基础上,对隧道穿越区域地面及洞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实地调查,对北武夷山隧道涌水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不同方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计算,经比较和验证,降水入渗法对涌水量的预报较精确。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工程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采掘-排水-地下水系统致灾机制进行分析,确定了大水矿山地下水水害致灾主要是由系统中关键参量特性决定的,即由相邻水文地质单元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及排水系统排水量的不确定性导致;通过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随机特征分布进行研究,得出系统灾害发生概率计算方法,为预测系统的灾害概率提供依据;将失效模型与矿山地下水模型结合,得到了地下水灾害强度及分布特征。该研究量化了矿山灾害,为制定水害防治方案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寒区隧道冻害问题与围岩温度及水压分布关系密切,采用铂金属热敏电阻元件与渗压计测试某寒区隧道的围岩温度与水压分布,以此为基础结合隧道实际,采用数值方法系统分析考虑渗流条件的温度场及冻胀力。研究结果表明:围岩水压力随时间变化基本稳定,在隧道边墙处约为60 k Pa,在隧底处约为80 k Pa,且在测试段落内水压沿隧道结构分布一致,地下水补给与排放处于平衡状态,基于实际入渗状态下的隧道洞口最大冻深达6.1 m,得到了最大冻深条件下冻胀力沿洞身的大小与分布。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寒区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分析隧道施工及水库蓄水对隧址区地下水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某铁路大梁山隧道为例,运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对比分析隧道施工降水前后隧址区地下水的运移变化情况,并结合剖面二维渗流模拟,开展了瓦沟台水库蓄水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瓦沟台水库和隧道DK56+724~DK57+000段位于大梁山山脊东西两侧不同的地下水流系统中,它们之间的水力联系并不紧密;水库蓄满水后,周边地下水位呈现先快速上升后渐平缓的现象,在水力梯度作用下,起初地下水接受水库水补给,但在历时近2年后,地下水将向水库排泄,该水力联系发生转变的时间远小于地下水从大梁山山脊流动到水库所需时间。综上可以判断,瓦沟台水库蓄满水对大梁山隧道安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山岭地区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方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山岭地区隧道基岩裂隙水的涌水量计算,至今仍是一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传统的地下水动力学法,与实践中应用的地下径流模数法、水文学法、降水入渗法均经过模型概化,或以均质介质进行解析,显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结论:为使涌水量的预测计算更趋于实际、合理与科学.结合工程实践认为,在考虑到裂隙的折减、边界条件等的不对称性时,稳定流宜采用分部叠加法计算,非稳定流宜选择符合实际的渗透系数和含水层厚度进行计算;地下径流模数法应以分析地貌、构造条件为基础,利用有效汇水面积预测涌水量;水文学法具有宏观估算作用,不宜用于定量评价;条件具备时,应建立数值模型计算方法,尤其是三维流的数值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