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由于运行控制人员个体差异导致的航班运行风险,提升航空公司运行 控制能力,通过对航班运行程序的系统分析,结合运行数据,从飞行机组、机场、天气、航 路和航空器等运行角度筛选风险因素,建立航班运行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基于 事故树的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以历年不安全事件报告为样本,正向推理预测得到不安 全事件发生概率;综合3 种重要度分析结果,辨识关键致险因素.结果表明,机长和副驾驶 技术水平、机组间搭配、与空管人员配合等5 项关键风险因素概率值超过了40%,严重影 响航班运行安全.风险推断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简称"空管")的服务质量,弥补现有空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上的局限性,在原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空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空管服务过程分析了影响空管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方法和戴明循环理论,建立空管服务质量管理模型。接着,以该模型为基础,选取运行安全、运行效率、管理效能和文化建设四个关键指标,构建了空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厦门空管站的空管服务评价体系指标设置为例,对所建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空管运行管理风险评估指标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引入不确定型层次分析,以区间数代替确定值对两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建立区间数判断矩阵。建立了空管运行管理风险评价体系..并采用参数表法来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反模糊化,确定空管运行安全的评估等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能够反映空管运行管理的实际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SHEL模型、GEMS模型的分析,简要地说明了人的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区别。并通过海事调查中对“人为因素”的分析,阐述了人的因素在海事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在借鉴MED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人的因素和控制海事发生几率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改进传统的驾驶员差错事故分析方法,探索机动车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分析的新途径. 本文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与调研数据资料,从微观角度分析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建立了驾驶员自身差错交通事故致因模型;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导致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减少了主观因素对分析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感知差错率占50.2%,判断决策差错率占38.9%,操作差错率仅占10.9%. 机动车驾驶员感知和判断能力较差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可为机动车驾驶员事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原因,以2011—2020年我国发生的8起重特大事故案例为例,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类型、碰撞形态等方面,归纳事故的共性特征及安全监管重点,对引发事故个体层面的不安全动作和习惯性行为,物态层面的货物、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组织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缺陷进行挖掘与归类,明确引发该类事故的关键因素及共性原因。根据致因分析结果,提出基于"知识控制"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 PDCA)循环模式的个体及组织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或杜绝船舶机舱火灾事故发生,对已发生的船舶机舱火灾事故及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情形进行全面深入分析。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引发船舶机舱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初步关联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描绘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综合评估引发船舶机舱火灾事故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采取正确预防措施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果蔬冷链物流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概率变化情况,对影响果蔬冷链物流安全的人为、管理、设备、技术、环境5类因素进行了风险耦合分析。将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划分为单因素、双因素及多因素3类组合,计算各种因素组合形式下的风险耦合概率,采用N-K模型量化其耦合风险值。结果表明:随着风险耦合因素的增多,耦合风险值增大;在局部耦合中,3因素耦合导致系统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明显升高;管理-设备因素与其他因素耦合比其余双因素与其他因素耦合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概率更大。基于此,建议在果蔬冷链物流的安全风险管理中,尽量控制管理、设备及技术等关键影响因素的独立作用并尽可能避免具有较强耦合性的耦合形式的发生,从源头上进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简称“空管”)发展演化特征, 建立了空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收集了航空器数量、运输飞机数量、旅客人数、旅客周转量、航线数量、通航城市、运输总周转量和飞行事故总数共8项指标1950~2018年的数据; 对指标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后, 去除2项冗余指标, 对保留的6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并用熵值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最终得到一组无量纲化的数据; 利用Fisher聚类算法分析了无量纲化数据, 得到断代的时间点, 将中国空管发展大致分为了6个阶段; 通过收集中国民航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对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调整。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空管的发展可以分为7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有的发展特征; 通过7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化, 中国形成了军政共管国家空管体制, 即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为首的民航三级运行管理体制, 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为首的民航三级政府监管体制, 以及以ICAO标准为基础的民航空管技术体系; 民航空管的发展过程由管理体制和技术体系共同驱动, 应通过全新的管理体制和技术体系建立运行一体化的新一代空管系统, 提高系统的集约化程度, 并将避撞责任逐渐从地面管制员向航空器或飞行员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单向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了单向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评价指标,然后将路网结构和路网运行状况分别作为输入与输出变量建立了评价模型,选择路网级配水平、非直线系数、路网密度等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层,路网平均饱和度和车辆绕行时间作为产出指标层。基于该运行效率评价模型对南京市某街区的单向交通网络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所提供的组织方案可实现该路网运行效率最优。最后,通过Vissim 数据显示功能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Z形和C形走向的交通组织方案可使模型的运行效率达到最佳;适当提高支路网密度可使区域单向交通组织得以有效优化。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事故成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十年来发生的重大海洋污染事故的分析,发现人为因素、船舶老化、船体缺陷等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预防对策,以期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警告标志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根据数据统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受测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因素对警告标志认知无显著影响,并对低于67%的认识率的警告标志,以语意分析方法从“名称含义不清楚”“不易识别”“不易联想”“图形设计太复杂”4个因子进行辨识错误分析,并进行了优化改善设计,通过方案必选和认识率的研究,最终确定合理的改进警告标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愈发尖锐。研究表明,造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为因素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因,违法违规驾驶导致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其中十大影响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中,超速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上海南站区域特点,分析区域范围内主要交叉口和道路的交通运行状况,总结上海南站区域道路交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的自身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并从路网结构层面和微观改善层面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驾驶员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并产生事故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将区域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统计指标值作为参考数列,将不同驾驶员人为因素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次数作为比较数列,可以建立驾驶员人为事故因素与其危害性的灰色关联模型。结合实例,通过对灰色关联矩阵的定量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价驾驶员人为因素对不同类型事故危害性的影响,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上海南站区域特点,分析区域范围内主要交叉口和道路的交通运行状况,总结上海南站区域道路交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的自身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并从路网结构层面和微观改善层面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共享自行车是解决短距离出行和“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但也引发了一些交通问题,尤其是在局部区域车辆淤积现象对其他交通出行方式产生了影响.本文将共享自行车骑行的租、还空间位置对应为出行的起讫点,基于出行OD分析了其整体时空运行特征和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运行特性.本文还分析了共享自行车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出现不均衡性的外部和运行特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不平衡性量化值的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了典型轨道站点周边区域的不均衡性数值.该模型能够评估共享自行车在轨道交通区域运行的差异,以支持重点区域调度和监管.  相似文献   

18.
螺内酯在预防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醛固酮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螺内酯预防组。用复合因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螺内酯每日按 10 0mg·kg- 1 制成1mL溶液灌胃 ,观察其预防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结果 ①螺内酯可使纤维化肝组织羟脯氨酸 (HYP)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②VG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可见螺内酯预防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 (P <0 .0 1)。③肝纤维化组血清、肝组织AL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螺内酯预防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血清、肝组织ALD均升高 (P <0 .0 5 )。结论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有预防作用 ,醛固酮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孕期妇女服用叶酸与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30个区县。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曾经怀孕、符合纳入标准、已知生育结局并知情同意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进行入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妇女叶酸服用与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 354名育龄妇女,其活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7.3‰,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为64.4%,但其中按照规范服用叶酸的妇女仅占17.2%。围孕期妇女规范服用叶酸可能是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R为0.502(95%CI:0.279~0.902);在控制了家庭背景因素,母亲因素以及孕期接触危险因素后多因素分析发现,叶酸规范服用仍然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保护性因素(调整OR=0.512,P=0.046)。然而,尚未发现不规范服用叶酸对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保护作用。结论按照规范时间和剂量服用叶酸(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每天服用0.4mg,且累计服用时间超过90d),可能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白玉  涂彭越 《城市交通》2023,(2):50-59+101
为改善密路网交通运行连续性,以方格路网为背景,归纳提出4种密路网区域交通组织策略:对向单行、全向单行、交错禁左、全向禁左。通过构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路网交通仿真模型对不同交通组织策略下的路网车流运行特征和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向单行相比常规组织对路网运行效率提升最大(31%),但同时产生车辆绕行(6.2%)并增加路网负载(28%);交错禁左对路网效率提升虽然有限(10%),但基本不产生绕行(0.2%)和增加路网负载(1%),综合效益更优。分析不同道路间距和需求等级下的交通组织效果发现:对向单行和全向单行更适宜高密度、低饱和度路网条件,全向禁左不适宜高饱和度路网条件,而交错禁左基本适宜全路网条件。最后,选取济南市中央商务区密路网进行区域交通组织案例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和适应性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结果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