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大势,通过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技术,以自动驾驶车辆的需求为核心,应用深度学习、边缘计算以及领先水平的车路感知融合、车路云控协同等方法,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全出行链场景,实现无人驾驶在智慧道路、智慧停车、智慧园区的综合应用,为后续工程建设、产业化落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交通规划理念更多地注重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对慢行系统考虑不足。为此,提出按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构建"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并初步构建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现以新航城榆垡安置房组团交通市政配套项目为例,研究道路网系统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慢行系统、公交设施布局、停车系统布局等内容。这是对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在具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的一次探索,并对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可为新航城其它开发区域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由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简称车联)组织的城市智能交通第二次工作会议近日在厦门召开,会议上多方专家介绍了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江苏省丹阳市政府代表团参与了本次讨论工作,共同探讨如何治理城市拥堵的问题。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定义目前国内外都没有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最权威的定义,都是在处于探索阶段。一汽技术中心的邱  相似文献   

4.
丛顺  董艺 《时代汽车》2023,(5):31-33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智慧停车已经成为智慧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从停车场管理计费系统、车位引导系统这些传统的智慧停车系统,到自动泊车机器人、反向寻车系统、共享停车位这些新兴停车技术,无一不在朝着更加智慧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智慧停车可与智慧交通建设相辅相成,实现信息共享。新型智慧停车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缓解停车难的“社会病”,提升城市车辆容纳能力,降低公共道路拥挤程度。  相似文献   

5.
夏浩峰  宛岩 《时代汽车》2021,(7):194-196
本文通过介绍宁波市鄞州区的停车现状,分析了其停车发展的"瓶颈"和原因,结合智慧停车管理模式和"万达片区"智慧停车试点项目,提出了该区域实施智慧停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汽车制造商(OEM)和供应商的全球创新者正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ICV)的创新,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AICV)宣布了中国ICV愿景.联合国的报告指出,到2050年将有6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系统架构和市场应用是实现中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车辆(SCSTSV...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川滇黔渝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持续发展,四川省泸州市交通供需矛盾突出。面对困境,智能交通作为打造"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畅通城市"的系统工程,已被列入泸州市重点工程。2009年起,"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被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泸州市政府先后投入5000万元,并逐年不断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8.
本项目提出了赤峰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搭建了"一个计算中心、一个服务平台、一个运营管理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总体框架,构建了以智慧公共行政、智慧园区社区、智慧交通物流、智慧教育医疗、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安全防控为重点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着力推动城市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提出了赤峰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搭建了"一个计算中心、一个服务平台、一个运营管理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总体框架,构建了以智慧公共行政、智慧园区社区、智慧交通物流、智慧教育医疗、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安全防控为重点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着力推动城市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网联和智慧城市是当下的两大热点,也是未来出行所面对的重要挑战。大陆集团乘势而为,开发创新技术和服务,以助力智慧城市的实现。智能网联和智慧城市是当下的两大热点,也是未来出行所面对的重要挑战。而5G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非常深刻,通过5G不仅可以使车辆互联,还能实现车与基础设施等的互联互通。面向智慧城市,大陆集团开发了智能接驳服务、城市车队管理、智能停车、智能十字路口及智慧物流等服务。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别策划的"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发展论坛"于2018年4月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以"融合与变革机遇和挑战"为主题展开讨论。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云鹏教授主持,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致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院士做主旨报告,题为《关于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报告  相似文献   

12.
《驾驶园》2018,(8)
正日前,2018年度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公布,杭州城市大脑荣获交通组大奖。IDC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电信行业和消费科技咨询、顾问和活动服务专业提供商。IDC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旨在表彰城市创新的最佳实践典范。组委会认为,杭州城市大脑的创新应用在交通领域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创了新思路。此次评选中,中国有超过20个优秀项目参与提名,共有5个项目获得最终大奖,成为亚太地区获奖数量最多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停车难和乱停车问题,在分析造成停车问题原因的基础上,需要多方面协同配合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方向,本文提出"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停车+PPP+专业运营"模式的解决思路,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停车云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并根据实际案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停车问题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成立由市公安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停车治理领导小组,持续加强城市停车管理工作,围绕"停车供给科学化、停车秩序规范化、停车收费合理化、停车管理智能化"的目标,用"绣花功夫"破解停车难题。近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以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提升行动为契机,打破部门壁垒,推进多元共治,成立由市公安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停车治理领导小组,持续重视加强城市停车管理工作。交警部门秉持善治交通理念,主动担当、奋力作为,围绕"停车供给科学化、停车秩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扎实破解城市停车难题,提高了城市停车供给能力、停车顽疾治理能力和停车智能服务能力。近年来,石家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实施城市道路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为载体,把破解城市停车难题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着手"城市病"治理的切入点,以"三推动、三治理、三服务"为抓手,主动担当,改革创新,较大程度提高了城市停车供给能力、停车顽疾治  相似文献   

16.
李瑞盟  吴宽 《时代汽车》2023,(2):10-12+25
停车难的问题是大多数一线二线城市的通病,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究其原因,无非是停车位建设速度跟不上机动车持有量的增长速度,现有停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故共享停车和智慧停车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共享汽车企业面临停车网点费用高昂,影响企业利润和长期发展的问题。如果共享汽车平台将现有的系统升级,打造物联网+云端+移动端的智慧停车系统,整合现有停车位资源,实现停车位智能推送、预约、导航、缴费、评价等一系列功能,便利居民出行,换取免费或低价停车的权利,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文章用SWOT模型分析了共享汽车平台整合现有停车位资源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共享汽车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实施该项目,与政府、停车位管理单位、居民等各方主体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正>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旗下全资子公司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驾智能"),与江淮汽车就落户安徽合肥的智慧城市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表示:"此次合作标志着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智慧城市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并将助力合肥成为世界级的先进城市。"  相似文献   

18.
任晓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12):185-188,192
绍兴城市智慧快速路管理是一项全周期、多领域、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满足智慧快速路管理新需求,在项目规划阶段即构建了贯穿城市快速路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系统。智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平台(BIM)、结构智能监测系统(IMS)、智慧交通系统(ITS)、车路协同系统(ICV)和智慧照明系统(ILS)。总体来看,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交通服务带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智慧停车基本概念和国内外智慧停车发展现状及案例,重点以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建设为例,探讨了智慧停车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及系统模块功能,总结了智慧停车平台的主要创新点及建设营运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探讨内容可为我国城市级智慧停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学习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城市停车位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心城区,开发密度较大,导致用地紧缺、交通拥挤、停车困难等问题更加严重.在当前由粗放式的外沿到集约化、紧凑化发展的背景下,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十分迫切.重点研究中心城区在高密度开发、用地紧张的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在分析城市停车综合解决思路基础上提出“地下+立体+智慧”停车的解决新思路,并对这三方面的解决方案分别进行论述,对中心城区停车解决方案提出发展建议,可为今后城市停车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