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F0004-F0004
11月1日,西门子参加了“201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以“全面、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为主题,展出了全面的业务组合及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零部件、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7):156-156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工作,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验收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磁浮、自动导向轨道等系统。  相似文献   

3.
《驾驶园》2018,(11)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顺畅性关系着城市中心城区大量人口的出行问题,良好的轨道交通运营秩序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拥挤情况。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微机联锁故障时的运行组织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列车正点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情况,简要阐述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微机联锁故障时的行车组织相关的一些解决方案,同时总结在折返站微机联锁故障时列车运行调整行车间隔的"压点"、"抽线"、"小交路"等可行性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兴旺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计算模型和理论,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国家政策与交通战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与形态、交通需求与供给等方面,剖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提取城镇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GDP、全网日均客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和线网负荷强度6个量化指标。其次,利用我国21座城市的历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影响指标数据,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计算模型。最后,以上海市、深圳市、重庆市、长沙市和南宁市为例,应用该模型对五市2035年的线网合理规模进行预测,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介绍了我省城市轨道交通、都市圈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情况,总结了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所处阶段的发展特点,并在规划编制、线网结构、投融资模式、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道路、桥梁、管网、综合管廊、河道、文物保护等市政设施建设存在大量相互干扰、制约的问题,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建设时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因两者建设时序差异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提出了相应协同应对措施,并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实例证明,在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阶段及时发现并协同其与市政设施的建设时序问题,可有效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7.
汪博  王建 《隧道建设》2012,32(3):346-349,365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大范围建设过程中导致的测量控制网的整体性差、新旧坐标系统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新趋势,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控制测量建网策略。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诸多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城市交通问题,城市新型交通工具发展迅速。文中综述了国内外11种新型交通工具的关键技术和特性,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交通及航空交通,考察新型交通工具在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模式下的具体应用,并从资源环境约束、技术经济性能、系统服务性能、产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讨论新型交通工具的发展态势。提出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的关键特征在于共享、畅达、绿色、公平。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乘客自身感受,通过系统分析,构建了以快捷性、舒适性、安全性等为一级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西安地铁钟楼车站为例,运用AHP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改进的TOPSIS对其进行评价,以验证指标体系和改进的TOPSIS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BIM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实施的总体管理模式。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总体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工作原则、组织与管理、BIM模型构建及交付标准制定、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BIM应用与成果管理和数字化交付管理等。实践证明,建设管理方主导+BIM总体管理模式适应于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BIM建设和管理,并可为数字轨道交通生态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2007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十八届地铁学术交流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发布首批"32项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专项技术推广项目",推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初步研究成果,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安全便捷型"城市轨道交通新方法、新设备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公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0):170-170
<正>由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是一部城市轨道业综合体行业史鉴,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集史料、数据、企事业单位名录和城铁文献为一体的年鉴体工具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会、中国城市轨道网、今日国铁轨道交通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岩 《人民公交》2024,(4):49-53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由于其高效、便捷、环保等优点,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其成为了轨道交通管理的核心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8年11月上旬召开的“城市化与轨道交通建设”国际研讨会上发布公告透露:截至目前我国有40余个城市在建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已批准的15个城市规划在2015年前建成1700km的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筹备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加上目前在建的线路将达3400km。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5个城市近期规划的60多条线路中,所规划建设地铁占72%,轻轨占10%。  相似文献   

15.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2014年1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通知》从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线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编制线网规划、加强线网规划的管理等四个方面予以了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价值的相互影响关系,分别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沿线土地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运用特征价格理论,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区域土地价值的关系模型,并对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土地价值进行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应用性。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价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其中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设施建设为主要影响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沿线土地价值的保值与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价值中约17.03%的效益来自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直接影响沿线的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机制可以让政府、个人、企业利益关系得到权衡,可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深圳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经验,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机制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驾驶园》2020,(5)
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进行管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项目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情况,对BIM这种新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及影响进行探究,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措施,期望能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来更好的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的管控。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战备为主、交通为辅"到交通为主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史无前例。以战备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设,总长只有4.8公里。1965年,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开始建  相似文献   

20.
袁晓萍 《交通科技》2009,(4):129-131,134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概述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可实施性的一些制约因素,并以武汉和昆明的线网规划为例,分析了线网规划可实施性的重要性,提出了树立绿色综合交通规划和大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的理念、加强现场踏勘和收集与分析基础资料、建立城市建设资料以及规划成果集中管理和共享机制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