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综合客运枢纽的定义及影响布局规划的因素,提出了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原则、规划方法及江苏省综合客运枢纽分类标准、交通衔接要求、布局方案,并从统筹规划、资金筹措、土地预留、部门协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邳州市客运东站的规划方案、场地建设条件进行研究,结合广场落客平台、联络匝道的布设以及车辆进出站流线组织,从铁路站房需求角度、综合客运枢纽的角度、土地集约化利用以及道路交通等角度,以“集约利用、立体发展、布局紧凑、换乘便捷”的理念,打造既能缩短旅客的换乘距离,也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提高地块开发价值的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型客运枢纽。  相似文献   

3.
高铁时期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典型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胡晶  赵杰 《城市交通》2010,8(4):7-15
为提高铁路客运枢纽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的适应性,对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其功能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回顾了铁路客运枢纽不同发展时期的功能演变过程;然后,结合高速铁路时期新的发展特征,将铁路客运枢纽划分为综合型、中心型、区域接驳型和通勤型四种类型。针对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客运站大多属于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现状,重点分析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设施功能和空间层次,并围绕枢纽周边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道路网络、换乘功能四个方面,提出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周边交通设施布局要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近年来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迅速的实际情况,总结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开展县域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规划内容、规划方法和技术要求,为我国众多县级城市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城市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客运走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BRT客运走廊的判定方法,分析了BRT客运走廊的影响范围,并从城市发展、城市道路功能分类两方面对BRT客运走廊规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BRT客运走廊系统的规划提供参考.分析表明,BRT客运走廊规划中需要更加注重与沿线周边土地开发的关系,理清各种公交专用道类型对BRT客运走廊规划的影响,同时还应加强走廊内部各种交通方式与BRT系统的有机衔接,只有对走廊内所有的交通要素进行系统规划,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公路快速客运是近年我区发展起来的客运方式,为广大的旅客提供快速,直达、舒适、便捷的客运服务而受到欢迎。介绍玉林市在高等级公路建成后,迅速起步和发展的高等级公路快速客运,提出发展公路快速客运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城市新区因缺乏现状交通调查资料、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及其交通出行特征,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已不再适用。在吸取国内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区背景下道路交通规划的特点及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以城市新区人口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提出一种面向城市新区的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新区交通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佛山市顺德区遨天旅游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法定代表人邓锦辉,注册资金壹佰万元,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范围:县内包车客运,县级包车客运,市际包车客运,省际包车客运。公司设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凤翔路,并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租用2640平方米土地作为车辆停放、保养、安检等,办工室内设文件柜、电脑等,可作车辆GPS卫星信息监控,车辆调度、业务洽谈等。公司质量信誉全部  相似文献   

9.
黄夏飞  钟平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56-60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城市新区因缺乏现状交通调查资料、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及其交通出行特征,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已不再适用。在吸取国内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区背景下道路交通规划的特点及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以城市新区人口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提出一种面向城市新区的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新区交通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背景下,城市既有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转型,旅客对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也存在功能复合化的期望,铁路客运枢纽亟待加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阐述了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用地的互动关系,基于国内外发展实践总结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三种模式:城市更新型、中心导入型和新城带动型。从管理体制、土地供应和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制约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针对铁路客运枢纽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亟待突破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