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车辆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趋势的发展,车联网的发展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车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从通信技术、云控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信息安全四个方面对国内车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从安全问题、生产问题、商业模式三个角度总结出国内车联网面临的挑战。分析认为必须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标准,立足于产业现状,加快核心技术培育攻关,健全产业链条,推进车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车联网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在推进汽车向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为了提高汽车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针对汽车联网部件、云平台等的防护技术成为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车端安全、通信安全、平台安全以及移动应用安全等角度,梳理了车联网安全的技术要求,并总结了当前汽车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的车联网安全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LTE-V2X功能对安全预警、自动驾驶的重要作用,如何定量准确评估汽车无线通信能力是智能网联汽车测评领域的关注点。其中,汽车通信能力除了受自身芯片能力及天线系统增益的制约外,还受到外界无线信道环境的影响。本文针对前期LTE-V2X功能实际道路测试中发现的通信中断问题,选取了3个典型道路场景,对LTE-V2X终端的通信距离、丢包率等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下一步将对采集到的无线信道环境进行信道建模与试验室复现,为智能网联汽车通信可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车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现状,探讨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车联网技术,即智能驾驶辅助、车载资源管理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联网技术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联网与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车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补充单车智能的感知限制,而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可以用于解决交通流与车辆编队在动态变化中的控制与协调问题,通过设计合适的算法,使车辆编队在有限时间、动态变化、互相通信的条件下实现调控目的。本文根据图论和矩阵理论,介绍并分析了一种带有通信时延线性系统的快速一致性算法,并且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目前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性和主要的总线技术,分析了总线技术存在的安全威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总线技术的安全策略,最后简单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总线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优化车联网(VANETs)中安全信息传播的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车辆用户的社会特征,进而建立一个结合这些社会特征的车辆移动模型。基于此模型,开发了一种新的安全信息传播机制,该机制考虑了车辆密度和分布的挑战。通过仿真测试,评估了该模型和机制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优化VANETs中的安全信息传播,为车联网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大量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其中,极大的推动了汽车行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现代企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混合发展,基于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装置,与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可以实现数据云端传输共享,协同控制和智能决策,赋予驾驶人员更加高效、舒适与安全的驾驶体验。相较于传统交通出行方式,智能网联汽车出行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对于推动汽车行业更高层次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重点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展开分析,把握互联网+与物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积极践行到实处,力求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因可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承担全部动态驾驶任务,面临安全验证与评估挑战。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评估方法已成为广泛的行业共识,模拟仿真测试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从第三方视角,针对自动驾驶安全性、高场景覆盖度、逻辑完备性等测试验证目标,搭建基于软件在环的模拟仿真测试环境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设计运行条件覆盖的测试场景集构建方法,探索形成一套高可信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并在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初步实践。研究成果为模拟仿真测试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与评估中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车联网V2X技术是以汽车为载体搭建多种互联的一种模式.文章介绍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对DSR和4G条件下的LTE-V两种技术路线进行了比较,通过V2X和其他技术的对比,分析该技术的特点.并借助技术路线图,对5G技术发展后的V2X两种技术路线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18.
为评估智能网联环境下高速公路辅助驾驶车辆编队的效果,首先基于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和智能驾驶人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对网联环境下的车辆跟驰行为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参数校准;其次从安全性评价指标和通行效率两方面构建编队效果评价体系;然后通过VISSIM和VBA联合仿真,改变编队的车道、交通流量、网联车渗透率等变量进行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网联环境下车辆辅助驾驶编队在不同层面对于安全性与效率性都有提升;最后以不同期望速度在网联环境和非网联环境下分别进行实车辅助驾驶编队试验,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仿真试验的有效性。其中,实车试验结果显示,期望速度为70 km·h-1时,网联环境下的辅助驾驶编队通行效率比非网联环境提升56%,90 km·h-1时提升37.2%,110 km·h-1时提升39.8%。通过与仿真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网联环境下车辆辅助驾驶编队对交通流安全性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