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运文献信息》2005,(12):19-20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  相似文献   

2.
真虹 《海运情报》2006,(6):23-24
1992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港口的发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原则》的研究报告中,根据港口功能的发展将港口划分为以下三代: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当时的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第二代港口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港口,除具有第一代港口的功能以外,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功能,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第三代港口主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了第一、第二代港口的功能以外,更加强了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的联系,使港口的服务超出了原先港口的界限,增添了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使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一、世界港口发展比较分析1.从港口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分析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研究报告和第四代港口的出现,港口发展经历了四代港口的升级和转变:第一代港口是在20世纪中叶以前,港口仅作为海运和内地运输系统的连接点,其主要功能是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第二代港口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第二代港口增加了工业、商业活动,由包装、货物加标签扩展到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港口从传统的以装卸和仓储为主的第一代、第二代港口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代、第四代港口发展,港口功能和客户群不断拓展和丰富;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和现代物联网发展在给港口发展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客户服务  相似文献   

5.
长江港口物流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志华 《中国水运》2010,334(5):20-21
长江沿线基本形成一批大中小港口相结合,以主要港口为骨干、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支撑、其他港口为补充的港口布局体系。目前长江港口专业化运输体系逐步完善,机械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港口功能在传统装卸、转运业务基础上开始向包装、加工、仓储、配送、提供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功能拓展。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长江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中角色越来越重要,研究长江港口物流服务有关问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港口发展到今天,码头企业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从事装卸仓储了,而要随着第一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型而转变。但究竟如何转变?它已作为重要课题摆在港口界议事日程上。最近笔者考察了华粮物流集团北良有限公司,通过调研感受颇深。北良有限公司码头经营商通过转变发展成为港口供应链经营商,她的经验给予我们启示:码头企业要现代化,必须走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一、物流交易港的含义和主要特征物流交易港的含义:(1)从港口业务环节和港口功能来看,物流交易港是指在具备装卸、仓储、加工和配送等前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了交易与展示、物流信息处理与发布(指数)、全球金融交易平台等功能的第四代港口。其中装卸、仓储、加工和配送是前三代港口已经具备的功  相似文献   

8.
港口企业是一个集货物的装卸、运输、仓储及其他如引航、供水、理货、系解缆等多项服务于一身的行业.服务内容项目繁多(包括代征基金项目有20多个),费率各异,给港口使费发票的开具、归类汇总、登帐、保管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设计一套计算机管理系统来替代当前繁杂的手工操作已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增长以及航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对班轮公司和集装箱港口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一种新的海运方式———集装箱船运输问世。至今50多年了,以载运集装箱能力(标准箱位)和吨位等数据为划分标准,集装箱船船型的发展己到了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船型的发展见表1。表1集装箱船型的发展第一代集装箱船的载运能力仅为750TEU~1500TEU,吨位不超过14000总吨。20世纪70年代后,集装箱船舶更新换代的间隔大幅缩短,第三代与第四代间隔为16年…  相似文献   

10.
朱峰 《中国港口》1995,(5):37-38
<正>目前,沿海港口对储运管理模式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实行储运专业化管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采取“储装合一”模式,适当发展相对专业化储运,是一种理想的港口储运管理模式。 一、储运专业化管理及其局限性 港口储运专业化管理,是指在港口装卸生产中,根据港口生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对全部进出港货物的仓储和运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港口储运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港口生产要素,提高港口整体管理水平,保证大规模生产作业的科学合理组织,同时,可以为港口功能和进一步拓宽创造条件。 我国港口基本上没有储运专业化管理模式,储运专业化管理在我国港口呈现以下局限性。 首先,港口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储、运、装必须“三位一体”。储、运、装三个环节的任何一个环节若独立存在,则会增加环节间的协调工作,延长作业时间,影响装卸效率。其次,港口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继续以放权为主。因此,储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转,是港口的宏观管理难以保证的。再次,储运专业化管理不适应港口长远发展的要求。随着港口建设的发展,不可能在每一个新建的泊位后方都建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专业储运货场。 二、储装合一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储装合一模式是指在港口生产中,将港口的仓储、运输和装卸三个环节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港口管理法规,是1954年元月21日政务院第203次政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条例》。该项法规执行了34年,已于1988年6月18日宣布废止。 《中国港口法》的起草制订工作,始于70年代末。文通部有关司局、中国港口协会以及有关港口的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但终因有关领导对港口管理体制模式,思想认识不统一;部里机构多变,而未能尽快出台。 下面谈谈个人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模式的看法。 (一) 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的回顾 1954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港务局既是政府主管港口管理工作的行政当局,又是经营码头装卸、仓储等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际上是学习苏联港口管理的体制模式,明确港务局是“政企合一”的性质,是“企业性质的管理局”。其后,曾一度实行过“大港管小港”和“  相似文献   

12.
贺向阳 《集装箱化》2012,23(5):13-18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三代港口市场和挑战》报告,世界港口发展大体经历三代,其中第三代港口主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其特点表现为泊位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集装箱吞吐量比重上升,港口信息中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的展望,对大连港经济腹地的论证和物流调查,吞吐量水平的预测,来港船型发展趋势分析,大连港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的探讨,提高港口开放度的专题研究和大连岸线勘察规划等大量调研工作,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从现在至2020年,将是大连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地确定这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仅对港口自身,而且对东北和大连市的建设与发展,乃至全国港口建设和发展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 展望腹地经济开发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景,到21世纪初叶,大连港将成为“六大转运中心”和“三大运输基地”。 (一)六大转运中心 1.油运中心。到21世纪,大连港将改变油品单一出口的局面,变成有进有出。预测原油、成品油吞吐总量将达到4000万吨左右,大连港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油品转运中心。鲇鱼湾油港将成为能进能出,有原油、有成品油的综合性油品作业区。 2.粮运中心。几年来,年通过大连港进出粮食总量已达1000万吨,大连已成为东北亚最大的粮食进出口岸。预测到2020年,将超过1000万吨。问题是目前运输装卸工艺落后,港口亟待建设专业化小麦和玉米泊位,陆上建机械化粮仓,用专业化铁路车辆取送疏运。通过建设和改造,大连口岸必将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粮运中?  相似文献   

14.
赵建军 《中国港口》2003,(10):50-50
<正> 印度为加快港口现代化建设步伐,自90年代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首先,明确港口发展目标。印度八五计划(1992~1997年)港口主要发展目标是:实现港口设备的现代化,采用现代技术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港口设施至少有50%能适应集装箱一般货物装卸;主要港口能接纳大型船舶的停泊;提高劳动者和设备的生产效率。印度九五计划(1997~2002年)目标是使主要港口的容量增加1.59亿吨,到2002年印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加到4.24亿吨。2007年货物吞吐量目标是8亿吨。  相似文献   

15.
港口物流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雷 《中国港口》2009,(9):54-55
一、港口企业逐步转型的特点决定了生产流程外包是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出现.国际上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那些在第一代港口时期起主导作用的、以大型机械或者人拉肩扛的装卸运输方式.逐步由“全剧的主人公”退居到“第一配角”的位置.成为物流功能的环节之一。同时由于机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装卸生产环节人力资源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苦力型”转变为“技术操作型”。  相似文献   

16.
倪超 《中国港口》2002,(10):32-32
<正> 港口项目的规划建设要有新的理念。港口项目除了要有货物装卸、仓储中转等主要功能外,还要考虑与港口装卸货物有关的物流(包括集装箱货运站)、临港工业出口加工、仓储保税区等其他功能来发挥港口的综合效应。通过发挥港口综合效应,提高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港口》2002,(5):43-45
四、港口的私有化 (Samers先生) HHLA公司有40多个参股公司,他们都是交通运输领域的企业.HHLA公司主要业务为:(1)装卸(2)仓储(3)物流业务(铁路和汽车运输企业)(4)集装箱维修经营(5)在其他内河港口也有自己的子公司(6)国际上(南美)也有搞自己的装卸,仓储的子公司(7)从事房地产经营业务(8)咨询公司,但是HHLA不在任何一个船公司中参股.  相似文献   

18.
一、天津港集装箱的物流业发展的策略 1.依靠港口装卸业进行发展 装卸业可以说是码头企业的主营业务,装卸业投资扩大带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装卸业可说是港口发展的命脉,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也必须以港VI装卸业为基础:但目前港口业已从快速发展向平稳发展过渡.仅仅依靠单一的装卸业发展港VI是过于局限的,  相似文献   

19.
江南 《海运情报》2007,(3):25-26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印度次大陆(ISC)最大的经济体。20世纪90年代初斯里兰卡对集装箱码头的及时投资为科伦坡港成为印度次大陆地区的转运大港铺平了道路。当时港口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不足已影响到了印度的大国地位,但随着港口业的逐步开放,形势开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20.
王春波 《中国水运》2010,334(6):56-56
<正>传统意义上的港口主要就是用来装卸物货和接送旅客的。其功能属于运输范畴。港口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抵达港口的货物,通过以迅速、安全、优质、价廉的装卸作业等过程运送出港。然而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后,港口向第四代发展转型,新一代现代化港口已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