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间行车     
徐雨 《汽车杂志》2006,(11):146-147
夜间行车对于新手来说会困难重重,首先是夜间视野变得极差,很多情况都无法及时辨别,其次就是夜间行车光线来源不固定,容易产生错觉,这些都让新手头疼不已,这期我们来看看夜间行驶该注意些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汽车在行驶中,驾驶员需要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辆后方和侧面的情况,确保安全行车。同一辆车对于不同驾驶员来说,由于视角不同,需要进行后视镜的调节。后视镜分为手动式和电动式,手动后视镜调节时费时费力,一般都采用电动后视镜。通过控制后视镜开关进行调节,如图1所示,开关中L为驾驶员侧后视镜,R为乘客侧后视镜。旋钮上下左右移动进行方向调节。一旦后视镜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调节,将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多隐患[1]。  相似文献   

3.
新夜视系统     
占强 《世界汽车》2007,(1):97-97
对于经常开车的人来说.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夜间行车.一不小心就会酿成事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事故统计表明.42%的交通事故和58%的重大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或是白天光线条件较差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汽车除了白天行驶外夜间也要行驶.夜间行车有很多不利因素,例如:道路环境昏暗,照度不足会引起驾驶员眼睛的视力下降;因光线不足人眼辨别颜色的能力也会降低,在昏暗的环境中人眼只能看出物体的明暗形状,而很难辨别出物体的真实颜色;  相似文献   

5.
贺吉凡 《汽车运用》2006,(10):34-34
夜间行车,一方面由于车辆、行人相对较少,因此会车、超车、避让人畜的机会较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夜间行车应该比白天行车对安全更有利;另一方面由于夜间光线及照明等因素对驾驶员的视觉性能影响较大,导致夜间行车更易发生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一天中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是  相似文献   

6.
远光灯是在荒野郊区用的在城市,由于道路照明设备良好,即使您不开大灯都不会觉得有何不妥。但是汽车大灯给您照亮只是一部分功能,更重要的是让别人能看到你。一辆关着大灯的车在你的后视镜里几乎是看不见的。夜间行车,灯总是要开的,特别是在照明设备相对薄弱的小街小巷。  相似文献   

7.
这次我们测试的对象是汽车消耗品中的玻璃水,玻璃水就是汽车挡风玻璃清洗液的俗称。当你的前挡风玻璃透明度差了,特别是在夜间行车时,挡风玻璃上的灰尘会散射光线,喷一点玻璃水就能让前挡风玻璃保持在最佳透明状态。  相似文献   

8.
陈伟达 《摩托车》2009,(12):82-84
现在我们有些摩托车驾驶员选择夜行,当我们长途驾车,白天的时间不够,或者我们穿越大沙漠,为躲避火辣辣的太阳,就会考虑夜间行车。夜间行车和白天不一样,所以在夜间行车时,我们一定注意叫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司机上路开车,要时刻注意周围的情况,尽量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是周围的车辆与行人,要时刻注意它们的动态,准确地预测出他们的去向。左右后视镜与车内后视镜无疑在行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司机一般每隔十几秒钟就要观察一下后视镜,以便将整车左右,后面的情况掌握清楚。 但是,对于一般的车辆,在左右后视镜与车内后视镜的视觉区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盲区,而且据统计,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交通事故在中国约占30%,美国约占20%,并且70%高速公路变换车道发生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后视镜盲区产生的,因此行车中应该了解到车后盲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1.前言为了防止夜间行驶时尾随车辆的前照灯光造成后视镜的反射光眩目.确保一个最佳的后方目视范围,近来已广泛地采用防眩目后视镜。现在,一般用的防眩目后视镜,采用能倾斜镜面的镜子,用机械的(手动或自动)方式变化镜子的垂直方向角度,达到减少反射光,这种方式通称棱镜方式。但采用  相似文献   

11.
南宁 《汽车与安全》2010,(12):55-55
多年行车经验的老司机在行车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要观察一下后视镜,将车身周围的路况掌握清楚,从而准确变道或超车。但是通过后视镜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车身周围的全部信息,因为后视镜的视觉区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盲区。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安全》2008,(10):66-67
在夜间驾驶行车,很多司机因为夜间交通流量小、行人和自行车干扰相对较少等因素的“迷惑”而放松了警惕,经常开着开着,速度就不知不觉地上去。加之人的视觉在夜间敏感度减弱,因此夜间开车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据交管部门相关统计表明,夜晚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要比白天多1.5倍,55%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夜间行车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司机必须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数量增加及交通运输的日益繁忙,汽车的行车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的重视,各种安全防护装置被先后应用。目前,防内后视镜已被国内外多种车型安装使用,它能有效防止驾驶员夜间行车时产生的眩目感,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防眩室内后视镜应用在夏利轿车上既填补了夏利轿车在这方面的空白,同时也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唐乾 《汽车运用》2007,(5):38-38
汽车的后视镜像是汽车的2只“耳朵”。充当着驾驶员“后眼”的角色。汽车上一般安装有3面后视镜。分别为左、右外后视镜和车内中央后视镜。外后视镜反映汽车后侧方情况,内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及车内情况。由于后视镜对于每辆汽车来讲都非常重要,超车、并线、倒车、停车等都会用到它,所以正确使用后视镜可以有效地减少安全隐患。为您的行车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09,(4):58-58
由于夜间能见度较差、驾驶员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对安全行车构成较大的威胁.夜间行车事故发生率比白天多1.5倍。首先.驾驶员的有效视野范围只是前照灯照射到的地方.视野范围较白天大大减少。由于驾驶员的目测距离不准.当发现行车间距过小时,可能已经太迟而容易发生追尾现象。其次.在夜间,驾驶员易疲劳,判断容易失误。从驾驶员本身来说,夜间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车,  相似文献   

16.
知识     
《车时代》2006,(3):118-118
冬季行车宝典之驾驶篇,夜间行车六大注意事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夜间行车能见度差,驾驶员的视野和视距都会受至不同的制约,对行驶路线的观察、判断仅局限在灯光照射范围。会车时,由于对面车辆远光灯的照射,出现炫目现象,驾驶员出现短暂的视线盲区。同时,夜间行车改变了人的生活规律,生物钟出现紊乱,再加上夜间周围环境比较单调,要比白天驾车付出更多的精力,驾驶员易产生疲劳。夜间行车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相似文献   

18.
夜间行车遇到的情况很复杂,驾驶员主要通过变换灯光来接受和处理交通信息、文中介绍夜间行车时灯光使用的一般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夜间行车特点。1.夜间行车,人的视野和视距受到限制,对道路的观察、判断仅仅局限在灯光能够照射到的范围之内,驾驶员收集到的交通信息量大大减少,有时甚至中断。  相似文献   

20.
以行车试验为基础,通过与白天行车状况的比较,探索夜间在高速公路行车时,在直线路段上车速与驾驶员心率之间的变化特点以及在平曲线路段上车速与半径之间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