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例男性40岁,左胫骨近端骨溶解症,包括临床表现,连续4年骨溶解的演变过程的X线平片,从开始一个小的溶骨灶,逐渐发展成胫骨上段前方被完全溶解吸收,发生病理骨折。没有骨膜反应,没有软组织肿块。另外该病例有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资料。包括CT平扫和增强,MR扫描,DSA,同位素骨扫描显示左胫骨上段前侧骨质被完全溶解吸收,病理骨折,没有骨膜反应,没有软组织肿块,增强后没有明显强化等特点。病理显示为纤维组织内血管肿瘤性增生,未见恶性肿瘤征象,符合骨溶解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MR、CT定位像、CT重建图像和X线平片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胸椎或腰椎的MR和CT检查的患者50例共398个椎体,以及同时行MR和X线平片检查的患者70例共480个椎体,覆盖T4-L5椎体范围,运用半定量分级方法按椎体压缩程度分为0-3级,分别统计MR-CT组和MR-X线平片组中MR、CT定位像、CT重建图像、X线平片的各级椎体的个数,采用kappa分析得到MR与CT定位像、CT重建图像≥1级和≥2级的椎体的一致性,然后分析MR与X线平片≥1级和≥2级的椎体的一致性;两组分别以MR为标准,0级为阴性结果,≥1级为阳性结果,计算CT定位像、CT重建图像和X线平片诊断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R与CT定位像诊断≥1级椎体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k=0.583),诊断≥2级椎体有好的一致性(k=0.818);MR与CT重建图像诊断≥1级和≥2级椎体均有好的一致性(k=0.836和0.961);MR与X线平片诊断≥1级椎体有中等程度一致性(k=0.651),诊断≥2级椎体有好的一致性(k=0.862);MR-CT组中CT定位像诊断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9.1%和95.8%,CT重建图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5%和97.8%;MR-X线平片组中X线平片诊断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2.7%和96.8%。结论:MR和CT重建图像诊断椎体骨折的一致性最高,相对MR,CT重建图像诊断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而CT定位像和X线平片的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引入一种新型可远程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初步评价在其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2年7至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30例病变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A组10例(16例椎体),行传统椎体成形术;B组10例(14例椎体),通过在可遥控操作机器臂辅助下完成。B组整个骨水泥推注过程中,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术者远离手术野、在屏蔽保护下完成遥控操作,从而免受放射线暴露。手术前后记录所有患者疼痛(VAS)评分,同时利用放射线测量仪测量估计患者和术者放射线暴露剂量。 结果 所有椎体在骨水泥推注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渗漏或椎管内压迫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两组中术者在术中的放射线暴露剂量有显著差异。 结论 与传统椎体成形术的操作不同,机器臂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使术者在进行骨水泥推注时,完全免受放射线的伤害,与此同时,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理论上亦相对增加了骨水泥推注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T-SMART断层融合成像(TOMOS)、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显示对髋关节假体及其周围结构观察的清晰程度能力。方法 连续选取进行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且已行术后DR、CT及TOMOS三项影像学复查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1.0岁。调阅并分析这20个病例的TOMOS、CT及DR影像资料,由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读片,并进行主观评分,评分标准为:假体周围结构观察清晰,图像评为“优”,记2分;因轻微伪影或受限于图像分辨率等原因,图像清晰度受影响,但基本不影响观察,评为“中”,记1分;因金属伪影大等因素,图像清晰度差,严重影响观察,评为“差”,记0分。评分结果以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TOMOS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5%,1分40%,0分5%,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75%,1分25%,0分5%;应用CT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1分60%,0分35%,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1分55%,0分40%,TOMOS的评分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应用DR检查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25%,1分75%,0分0%;观察假体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100%,1分0%,0分0%;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0%,1分50%,0分0%,DR的评分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7)。结论 相比于CT,髋关节假体TOMOS成像质量比CT图像好,又克服了DR不能分层薄层观察的缺点,在髋关节假体复查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手术所见对比,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判定骨骼肌肉肿瘤毗邻血管受侵的临床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21例MRI诊断为肢体骨骼肌肉肿瘤侵犯其毗邻血管的患者进行了MDCTA复查,采用双盲法通过MDCTA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毗邻血管受侵。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21例患者,9例女性,12例男性(平均年龄33岁)。其中肢体骨肿瘤11例,肢体软组织肿瘤10例。MDCTA未显示血管受侵的12例患者,手术所见也为阴性(真阴性12例)。9例CTA显示血管受侵者,有3例虽术中发现血管与肿瘤粘连,但易于分离,被认为术中所见为阴性(假阳性)。6例手术证实血管受侵(真阳性)。对比手术所见,CT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85.7%。结论:MDCTA评价骨骼肌肉肿瘤对毗邻血管侵犯更为准确,可提供真实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导航下肌营养不良导致的颈椎侧前凸畸形矫形术。 方法 1名19岁Emery-Dreyfus肌营养不良导致的颈椎侧前凸的男性患者,在导航下置入颈椎弓根钉矫正颈椎侧前凸畸形。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脊柱MRI平扫未见脊髓异常,四肢MRI显示肌纤维量减少,双侧肱二头肌、半膜肌脂肪浸润,为肌营养不良的表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患者心功能正常。肺活量测定提示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但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常规显露C2~T5椎体,但不使用牵引也不切断棘间韧带。在显露过程中,颈部肌肉的松解和头部重力的双重作用使过伸的颈椎逐渐恢复至中立位。在导航设备的引导下,于C2、C5及T1~T5椎体双侧置入椎弓根钉,在C3、C4和C6椎体双侧置入侧块螺钉。在凸侧放入一个特制的连接杆,调整连接杆的方向后,同时一个助手在患者头部施加一定的力量使颈部弯曲至中立位。然后在凸侧用螺母将连接杆锁定。同时在凹侧置入另一特制的连接杆,并将所有螺母加固锁定。常规闭合切口,并术后拍片。 结果 手术历时320min,出血量为600ml。无手术并发症,颈椎过伸和侧凸都得到了显著矫正。术后,患者的躯干在冠状位和矢状位均恢复了平衡,可以直立行走并目视前方。侧凸Cobb’s角由35.0°矫正到6.2°,过伸由56.6°矫正到24.5°。结论 肌营养不良合并颈椎畸形非常罕见。颈后肌肉的松解和内固定能有效地矫正该类畸形。患者的手术选择主要取决于肌肉病变的类型和心肺功能。术前须充分评估CT扫描结果,并特别注意颈椎弓根直径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4年~2008年间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前路松解及后路矫正术治疗的4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性17例,女性25例,年龄11~23岁,平均14.6岁。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69°~132°,平均76.5± 6.2°,柔韧度为26.8%±5.2%;按Lenke分型,Ⅰ型25例,Ⅱ型13例,Ⅲ型4例。左胸弯7例,右胸弯35例。术前肺功能检查均有重度肺通气储备功能下降,7例患者术前有下肢浅表感觉减退。全麻下取侧卧位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前路胸椎椎间隙松解与植骨融合,一期或二期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对冠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 结果 4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前路松解平均手术时间108±2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5± 25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120±35ml。 切口均一期愈合。每例患者完成4~7个椎间隙的松解,平均5.8个。后路矫形完成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12~78°,平均32.5± 4.5°,平均矫正率为57.5%±8.5%。所有患者术后获得15~28个月随访,平均23±3.2个月,末次随访冠状面胸椎Cobb角平均33.2±5.0°,冠状面矫形较术后无明显丢失,矢状面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外观明显改善。 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术与传统开放术式比较能有效松解胸椎侧凸,创伤小,显露清晰,并能达到同样理想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