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专利药物健骨Ⅳ号对骨组织修复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液氮冷冻成功建造30个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将它们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手术组、模型组、加药组。定期对各组大鼠进行X线片观察;手术4周后分别提取总RNA,进行成骨转化因子Cbfa1、OSX两对基因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果:加药组在X线片和Cbfa1、OSX两对成骨调控因子m RNA表达等改变均较正常手术组和模型组明显。结论:从骨质生成的角度明确健骨Ⅳ号对成骨转化因子的调控作用,为健骨Ⅳ号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路手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14例病例。先天性脊柱畸形9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畸形2例,特发性脊柱畸形1例,结核性脊柱畸形1例,退行性脊柱畸形1例。既往有脊柱矫形手术史者2例。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98.4°(53~150°),后凸Cobb角平均104°(48~151°)。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9例。4例行PSO截骨减压内固定矫形,1例行PVCR截骨减压内固定矫形,1例行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4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矫形,2例行单纯后路内固定矫形,1例行内固定更换矫形术,1例行内固定取出术。术中7例患者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ory-evoked potential ,SEP)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全部患者行唤醒试验。结果:14例患者获得随访12~69个月,平均随访36.6个月。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55°(5~100°),矫正率44.1%;后凸Cobb角平均62.1°(25~92°),矫正率40.2%。随访时侧凸和后凸平均丢失分别为1.7°和4.8°。7例术中行SEP监测的患者,5例无法记录到可靠的SEP波形。5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35.7%),行神经营养、激素冲击及高压氧治疗后3例有改善。末次随访脊髓功能:B级2例,D级1例,E级11例。神经功能较术前比,11例改善(78.6%),1例未改善(7.1%),2例恶化(14.3%)。结论:重度脊柱畸形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此类患者畸形严重,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困难,难以早期发现脊髓损伤,术后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机车乘务员病伤状况 ,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某机务段机车乘务员 40 7名为调查组 ,年龄为 2 4~ 2 9岁 ,平均年龄(34 1± 6 0 6 )岁 ,工龄 1~ 30a ,平均工龄 (12 6± 5 5 )a ;另随机抽取该单位不倒班作业、不接触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等职业病有害因素的脑体混合型职工 187名作为空白对照组 ,2组均为男性 ,基本条件均衡 (P <0 0 5 )。对 2组人群肌肉骨骼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和感觉器官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在事故中受伤等 8个类别 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不包含半椎体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 vertebal column 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年龄11~45岁,平均(18.9±8)岁;术前侧凸Cobb 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 角平均(80.6±29.2)°(42 °~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 个月、6个月、1年、2 年时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以及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 终末随访24 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开始逐渐恢复,但仍不及术前水平;术后1年,患者肺功能水平略高于术前,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6%的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MET评分较术前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胸片未见异常;术后2 年,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48±0.03)L、(33.67±0.49)%、(1.28±0.03)L、(31.53±0.41)%,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56±0.06)L、(42.05±0.38)%、(1.43±0.04)L、(39.32±0.40)%,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明显高于术前的基础水平( VC恢复17.1%, FVC恢复18.7%, FEV1恢复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术后肺功能参数变化率、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严重僵硬脊柱畸形的患者行PVCR术后,肺功能在2周内会明显下降,但是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术后1年肺功能逐渐回到术前基础水平,术后2年较术前会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术前表现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PVCR术后患者PFT在术后2年较术前有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并且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几乎所有患者术后2年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脊柱畸形;PVCR;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取后路顶椎区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61岁,平均27.5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16°(85°~175°);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6°(0°~40°);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12(21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89(800~4500)ml,随访时间平均43.5(6~72)个月,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43.6°(10°~98°),矫正率为62.4%;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5.2°(0°~12°),矫正率为67.5%。16例(42.1%)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13.2%),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9例(23.7%),包括胸腔积液2例,硬膜损伤2例,螺钉拔出3例,伤口表浅感染1例,胃肠道功能障碍1例;中期并发症2例(5.3%),包括内固定棒断裂1例,后凸加重1例。结论 后路全脊椎截骨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其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甲环酸静脉用药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 将60例拟行初次单侧THA手术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双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氨甲环酸组患者于切皮前10分钟静脉单次使用10mg/Kg的氨甲环酸,对照组予以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血常规并记录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术后5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如患者血红蛋白低于80g/L则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2u静脉输入。通过公式计算并比较患者血容量、显隐性失血量。记录患者术后输血量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出血254.9±7.5ml,对照组350.1±40.0ml;(t=-12.819;P=0.000)、术后引流氨甲环酸组161.2±12.1ml,对照组427.2±114.0ml;(t=-12.708; P=0.000)、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失血氨甲环酸组151.9±17.1ml,对照组272.9±46.5ml;(t=-13.390;P=0.000)及隐形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失血量氨甲环酸组319.0±188.2ml,对照组490.1±178.3.0ml;(t=-3.613;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1例(3.3%,1/30),对照组8例(26.7%,8/30)需要输血,(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一名患者发现术侧无症状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术后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氨甲环酸组1例(3.33%,1/30),对照组0例(0.00%,0/30);(t=-1.272,P=0.209)及术后住院日氨甲环酸组平均5.2天,对照组5.4天(t=-1.272,P=0.20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0mg/Kg氨甲环酸术前静脉单次用药可以有效减少THA围手术期的血液丢失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氨甲环酸是THA围手术期控制血液丢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的(治疗组)56例,行单纯运动疗法的(对照组)2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改变,根据Harris评分法标准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8.14±0.94,治疗后1.93±1.08;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8.03±1.02,治疗后2.71±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优35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对照组为82%(优12例,良7例,中4例,差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运动疗法相比,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对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程度对工作能力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职业紧张程度对铁路机车乘务员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芬兰赫尔辛基职业卫生研究所研制的工作能力指数 (WAI)表和紧张自评量表(SCLS) ,对铁路某机务段机车乘务员进行调查 ,用SPSS10 0计算机统计软件对WAI、SCLS、背景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被调查的铁路机车乘务员WAI得分为4 2 4 3± 5 76 ,SCLS得分为 2 75± 3 5 8,工作能力分级优所占比例为 5 3 33%、良为 30 6 2 %、中为 13 33%、差为2 72 % ,其中 5~ 9a工龄组WAI得分最低 ,SCLS得分偏高 ,其他各组WAI得分随工龄增长而降低 ,SCLS得分逐渐增高 ,WAI与SCLS得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结论司机室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加重了机车乘务员的职业紧张程度 ,使工作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及融合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7年2月-2011年1月,经后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54~73岁,平均67.3岁。病程4~8年。术前 Cobb 角15~49°,平均31°;腰椎前凸角(T12~S1)-30.6~3.3°,平均-10.5°。对 Cobb角< 20°的5例患者,行选择性椎管或神经根管减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对Cobb角> 20° 的23例患者,行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侧弯矫正,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自体骨植骨融合。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应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28例患者共减压113个节段,平均减压4.0 个节段;共融合90个节段,平均融合3.2个节段。术后随访24~70个月,平均3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3.5±0.5) h,出血(600±30) ml,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侧凸由术前平均31°矫正至术后平均15.2°,改善率平均为51.0%。腰椎前凸角矫正为5.4~28.2°,平均18.4°。腰椎前凸角及侧凸Cobb 角均明显改善(P< 0.05)。术前JOA评分平均13.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5分(P<0.05)。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 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治疗应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以减压为主、矫形为辅,应准确判断责任节段,临床疗效满意,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置钉密度是否影响Lenk1型AIS患者冠状位和矢状位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同一中心手术治疗的连续31例采用后路全钉选择性融合的Lenke1型AIS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随访结果。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置钉密度与冠状位Cobb角矫正率及矫正比率的关系,以及置钉密度与冠状面术后2年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及矢状位角度变化的相关关系。根据置钉密度的高低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高密度组(>0.7)与低密度组(≤0.7),统计比较两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 结果术前平均年龄为15.3岁,术前平均主胸弯角度为:48.5±8.5,术后2周随访平均矫正到16.0±6.9,冠状位平均矫正率为68%;手术即刻矫正率与植入螺钉密度的相关性为-0.19(P=0.315),矫正比率与植入螺钉密度的相关性为-0.10(p=0.589),冠状位矫正角度丢失与植入螺钉密度的相关性为-0.04(P=0.837);矢状位胸椎后凸术后角度减少与置钉密度相关性0.09(P =0.619)。高、低置钉密度两组平均植入物密度分别为0.85与0.61(P<0.01),其它参数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无论是否考虑柔韧性因素,Lenke1型AIS胸弯冠状面矫正率与置钉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矢状位胸弯生理曲度术前术后的变化与置钉比例无关。冠状面矫正角度2年丢失及矢状位角度变化与置钉密度也无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验证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螺钉置入的相对安全范围[1],进一步为国人行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mm处[2]为进针点,通过在6具防腐人体颈椎标本上建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模型,反复进行置钉操作,进一步明确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 MSCT)三维重建所测的安全范围,指导临床应用。结果:内固定螺钉无1例穿破寰椎上关节面,螺钉尖端至寰椎上关节面的距离2.80±0.12mm;在寰椎横突孔上缘、寰枢关节面上缘及寰枢关节面下缘三个MPR横断面上,以横断面B(寰枢关节面上缘)上螺钉与椎管距离最近,为6.51±0.32mm,以横断面C(寰枢关节面下缘)上螺钉与椎动脉管最近,为5.52±1.22mm,螺钉与寰椎侧块上关节面距离为2.80±0.12mm,所有螺钉均无脊髓、椎动脉及枕寰关节损伤。结论:按照Lu[2]设计的进针点为标准进行临床置钉,以GE RA600 PACS工作站 AW三维测量软件测量的相关解剖学数据为实验依据,据此来指导临床操作经标本实验证实是安全可行的。【关键词】前路; 寰枢椎; 内固定; 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位于铁路枢纽郑州北站的农业路立交桥工程 ,由 10座 2 16m连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组成 ,框架间采用直立悬臂式钢筋混凝土高挡墙连接 ,全长 490m。施工中需下穿上、下行场 3 0股道 ,道岔 2 9组 ,架空线路的跨度为 5 2m ,轴向顶进距离 189m ,横向顶进 73m ,累计顶力 3 95 6× 10 4 kN/m。由于受架空材料和场地限制 ,为缩短工期 ,上行场框架前 3节预制“串联式”布置 ,后 2节“并联式”布置 ,然后横移 ,节间设中继顶 ,采用五继顶进 ,设置中继顶镐 118台 ,末继顶镐 3 5台。先将 1~ 3节框架前顶 3 8m ,横顶第 5节框架 3 6 5m至轴线位置 ,用第 5节框架作为传力柱 ,继续将 1~ 3节框架顶进 5 3m ,横顶第 4节框架 3 6 5m至轴线位置 ,再将 1~ 5节框架顶进 3 3m ,至此全部顶进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