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s)无血清培养基中 ,加入α 干扰素 (IFN α) ,以探讨IFN α对CML DCs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分泌IL 10、IL 12P70的影响。方法 在诱导CML DCs的培养基中 ,除加入SCF、GM CSF、TNF α及IL 4外 ,还加入不同浓度IFN α。培养 10~ 14d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 ;G显带法显示Ph1染色体 ;噻唑蓝 (MTT)法检测CML DCs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状况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 10及IL 12P70含量。结果 IFN α(30 0U·mL-1)组较无IFN α组 ,CML DCs的CD4 0、CD83、CD86及MHC I类抗原的表达均升高一倍 ;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中OD值增加一倍 ;Ph1染色体阳性比例、IL 10及IL 12P70浓度均减低。结论 IFN α能够部分纠正CML DCs免疫表型及功能缺陷 ,同其解除了CML血清中IL 10对CML DCs分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树突状细胞 (DCs)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方法 小牛血清 (FCS)、无血清 (SFM)及自体血清分别培养CML病人CD34 + 细胞或单个核细胞 (MNCs) ,以SCF、GM CSF、TNF α、IL 4 (A)与GM CSF、TNF α、IL 4 (B)两组不同的细胞因子作对照。结果 CML DCsHLA DR高表达 ,CD80、CD83和CD86表达比例不高 ,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不强。SFM同FCS体系相比无显著差异。 5例CML DCsPh染色体比例与培养前MNCsPh染色体比例基本吻合 ;同时以CML DCs同自身T细胞、自体Ph+ MNCs共孵育 ,测其杀伤率为 (38.5± 6 .5 ) %。结论 CML DCs携带Ph染色体 ,能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自身白血病细胞 ,但需进一步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血病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水平及其是否具有功能性 ,探讨FasL是否在白血病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方法 通过链酶亲和素 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10例正常人及 4 8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L的表达水平 ;将白血病细胞与Jurkat细胞混合培养 2 4h后 ,用DNA电泳法及MTT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检测Jurkat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 FasL在白血病细胞膜中较正常人高表达 ,AML及ALL耐药未缓解者Fas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及部分缓解者 ,随着CML病情进展 ,白血病细胞膜FasL表达率升高。三种不同比例的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混合培养 ,效应细胞数越高 ,对靶细胞杀伤越明显。结论 FasL在白血病细胞表面高表达且对Fas阳性的敏感细胞具有杀伤功能 ,推测Fas/FasL途径可能在白血病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抗原Fas、FasL和Bcl 2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 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 (HT)和 8例正常对照甲状腺组织中Bcl 2、Fas、FasL和细胞凋亡情况 ,进行了检测和光密度测定分析。结果 ①HT组中滤泡细胞强烈表达Fas和FasL ,并且细胞凋亡率高 ,与之相反 ,正常对照组轻度表达Fas ,不表达FasL ,同时有少量细胞凋亡 (P <0 .0 0 1)。②Bcl 2在HT组中弱表达。正常对照组中Bcl 2强表达 (P <0 .0 5 )。结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甲状腺细胞通过上调Fas、FasL及下调Bcl 2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凋亡 ,故细胞凋亡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宫颈癌中Fas、FasL的表达和宫颈癌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7例宫颈癌、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1 0例慢性宫颈炎及 1 0例正常宫颈中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采用TUNEL技术 ,对 47例宫颈癌细胞凋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 Fas和FasL在宫颈癌中表达与CIN、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并且与宫颈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宫颈癌细胞凋亡与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Fas和FasL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高于Fas和FasL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Fas及FasL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基因治疗特异性改变凋亡阈限有利于改变宫颈癌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 2的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0例桥本甲状腺炎、2 0例Graves病及 2 0例甲状腺腺瘤 (对照组 )患者甲状腺标本中Fas,FasL和Bcl 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Fas在所有的标本中表达 ,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表面和细胞质上。除了 3例甲状腺瘤标本外 ,其余的都有FasL表达。Bcl 2表达于 15例桥本甲状腺炎 ,19例Graves病以及 17例甲状腺瘤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上。在甲状腺瘤的滤泡细胞上表达中等强度的Fas,很少或是没有表达FasL。在桥本甲状腺炎中Fas和FasL免疫染色强阳性甲状腺滤泡细胞多分布于浸润淋巴滤泡附近 ,浸润淋巴细胞中Fas ,FasL免疫染色相对较弱。在Graves病中 ,Fas的表达强度与桥本甲状腺炎类似 ,但是FasL的表达却更弱。在Graves病和甲状腺瘤组织中 ,Bcl 2的表达两者类似。但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 ,分布于浸润淋巴细胞附近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以及生发中心的淋巴细胞上 ,Bcl 2的表达很弱。结论 Fas,FasL和Bcl 2的表达在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中相似。FasL的高表达和Bcl 2的低表达可能引起桥本甲状腺炎滤泡细胞的凋亡。进一步证明了这三种细胞凋亡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Fas/FasL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免疫逃逸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判断预后、设计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FasL在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抗CD45RO抗体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数量,应用TUNEL技术检测肺癌细胞凋亡。结果 Fas在肺癌组织低表达并存在异位表达,表达率与细胞分化有关;FasL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率和细胞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TIL浸润程度呈负相关,Fas表达与肺癌细胞凋亡水平无关。结论 NSCLC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Fas表达的下调、异位表达及FasL高表达,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参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BALB/C-nu/nu裸鼠30只,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As_2O_3低剂量组和As_2O_3高剂量组.As_2O_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按2.5mg/kg和5mg/kg剂量给予As_2O_3腹腔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测量瘤块体积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采用电镜观察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的表达.结果 As_2O_3治疗组瘤块的平均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As_2O_3治疗组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As_2O_3治疗组肿瘤细胞的Fas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FasL的表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s_2O_3对人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s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体外通过细胞培养,探讨舒林酸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化学预防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舒林酸作用前后SW480细胞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舒林酸作用前后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舒林酸处理后较处理前SW480细胞Fas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且FasL蛋白表达随舒林酸作用浓度增加显著降低;随舒林酸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林酸降低结肠癌SW480细胞FasL蛋白表达,使SW480细胞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率降低,可能是其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化学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aptamer-siRNA溶液转染K56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aptamer-siRNA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aptamer-siRNA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aptamer-siRNA对K562细胞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aptamer-siRNA后K56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中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浓度(50~250μmol/L)对bcl-2、Bax和caspase-3 mRNA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能够通过促使bcl-2基因减少和Bax、caspase-3基因增长,进而促进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研究Hedgehog(HH)信号通路阻断剂Cyclopamine和抗血管生成剂YH-16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Cyclopamine和YH-16单独或联合干预BxPC-3细胞,MTT法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opamine和YH-16对BxPC-3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联合作用时抑制作用更强(P<0.05).Cyclopamine和YH-16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合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更高(P<0.05).Cyclopamine和YH-16均可下调Bcl-2和上调Bax的表达,联合用药则下调Bcl-2和上调Bax更明显(P<0.05).结论 Cyclopamine和YH-16能抑制BxPC-3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两者联合作用时抑瘤效果明显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免疫抑制因子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小牛血清体系中加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 ;甲基噻唑蓝法 (MTT)法检测异体混和淋巴细胞反应 (MLR)和细胞毒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 10和VEGF含量。结果  10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 10d后 ,获得 (40± 2 0 ) %的DC ,此类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减低 ,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癌细胞能力不足 ,分泌IL 10及VEGF的含量却升高。结论 IL 10和VEGF抑制了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31I诱导人甲状腺HTori 3细胞凋亡、周期阻滞及其与Bcl-2、Fas等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HTori3细胞经131I照射后,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放射性活度(7.4、14.8、29.6MBq/mL)的131I作用于HTori 3细胞不同时间(24、48、72、96h)后,对HTori 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14.8MBq/mL131I作用于细胞24、48、72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P<0.05)。14.8MBq/mL131I作用细胞12、24、48h后,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P<0.01)。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降低(P<0.05),促凋亡基因Fas表达增加(P<0.05)。结论 131I能够通过诱导HTori 3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Bcl-2及Fas均参与了131I诱导HTori 3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虎杖提取物白藜芦醇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HE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观察各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白血病细胞信号转导分子p-STAT3的活性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可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3种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减弱STAT3的酪氨酸磷酸化活性。结论白藜芦醇对不同来源的白血病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显著减少STAT3的酪氨酸磷酸化活性,为其进一步应用于白血病的临床治疗积累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Fas,Bcl 2抗原在Graves病 (GD)和桥本氏病 (HD)的表达 ,探讨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粗针穿刺获得病人甲状腺组织标本 ,颈部手术时取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原位观察Fas,Bcl 2抗原的表达。结果 两种AITD甲状腺细胞Fas抗原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增强 ,GDBcl 2抗原表达也较正常对照增强 ,HDBcl 2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 ;GD与HD相比较 ,GD甲状腺细胞Fas,Bcl 2抗原表达均强于HD。在HD ,Fas抗原表达较Bcl 2表达明显增强 ,但在GD ,Fas抗原表达与Bcl 2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由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在GD ,Fas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被Bcl 2对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Bcl 2、Fas/FasL等凋亡调控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细胞凋亡与AITD的关系 ,以期进一步阐明AIT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 37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组织标本 ,包括 10例Graves病 (GD)、11例桥本氏病 (HT)、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NG)和 8例正常甲状腺 (NT)组织。所有标本均制备成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每例标本分别做Bcl 2、Fas及FasL的染色 ,计算染色积分。结果 ① 8例NT和 8例NG组织均表达Bcl 2和Fas,FasL表达的阳性率仅为 12 .5 % ( 1/ 8)。② 10例GD患者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均表达Bcl 2 ,平均积分为 5 .5± 1.72 ,明显高于NT和NG组织 (P <0 .0 5 ) ;Fas染色也均呈阳性 ,平均积分为 3.5± 2 .12 ,与NT和NG组织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FasL染色的阳性率为 4 0 .0 % ( 4 / 10 ) ,且均为弱阳性 ,与NT和NG组织相比亦无差异 (P =0 .3137)。③ 11例HT组织Bcl 2染色均呈弱阳性 ,平均积分为 1.8± 0 .75 ,明显低于NT组织 (P <0 .0 5 ) ,而淋巴细胞却呈强阳性 ;Fas染色均为阳性 ,其中 8例为强阳性 ,平均积分为 6 .4± 1.75 ,明显高于NT和NG组织 (P <0 .0 0 5 ) ,淋巴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 ;FasL染色的阳性率为 9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生物半透膜 (BSM)包裹胰岛样细胞团 (ICCs)与富含Sertoli细胞的睾丸样细胞团 (SC)体外培养时 ,Sertoli细胞是否同时表达CD95L和TGF β基因及体外抗免疫排斥作用的效果。方法 BSM包裹猪ICCs和SC ,与人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95L、TGF β的表达。通过测定胰岛素浓度和刺激释放实验 ,AO PI荧光双染色和TUNEL染色 ,观察培养细胞的结构功能状况。结果 ICCs和SC共同培养时 ,许多Sertoli细胞表达CD95L和TGF β蛋白。与淋巴细胞培养后 ,胰岛素分泌良好 ,刺激释放实验比值 >2 0 ,AO PI荧光染色超过 95 %的细胞存活 ,TUNEL染色未发现凋亡细胞。结论 Sertoli细胞与胰岛细胞共同培养时可出现CD95L和TGF β同时表达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干扰素 γ(IFN γ)联合应用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力的协同影响。方法 ATRA和IFN γ共同处理人胶质瘤细胞系SHG 4 4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瘤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 ;根据瘤细胞穿过Matrigel胶的能力 ,检测瘤细胞体外侵袭力 ;以ATRA、IFN γ单独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胶质瘤细胞经ATRA和IFN γ联合处理后增殖能力下降 ,凋亡率增加 ,细胞阻滞于G1期 ,其侵袭性降低 ,与单独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TRA和IFN γ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SHG 4 4恶性表型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体外观察细胞瞬时表达的人Dpl(doppel)蛋白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作用,并与其结构类似蛋白--截短型PrP(PrPΔ32-121)加以比较.方法 通过PCR方法获得人PRND基因及截短型PRNP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后,观察蛋白表达及其定位情况;采用MTT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生长状态;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状态.结果 两种蛋白均可在转染细胞中表达,并存在于细胞膜上;MTT结果显示,在转染24h后均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凋亡相关实验发现,转染细胞Annexin V/PI双染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ro-casepase-3和Bcl-2因子水平降低.结论 瞬时表达的Dpl蛋白与截短型PrP可产生类似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并诱导启动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制。方法 以APL细胞株NB4细胞为体外模型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NBT还原试验反映细胞分化能力 ,并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3 3 表达的改变。结果 雄黄作用后 ,细胞同时出现凋亡和分化相关的形态改变 ;超微结构发现凋亡小体 ,同时部分细胞内出现分化颗粒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表面抗原APO 2 .7表达上调 ;CD11b表达增加 ,CD3 3 表达减少 ,其调变程度弱于全反式维甲酸。结论 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诱导凋亡和促进部分分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