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汽车用制动器衬片和离合器面片产品质量的检验标准,还是沿用1966年建筑材料工业部颁发的 JC—123—124—66标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所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手段均较落后,考核指标也远远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产品的质量要求,因此不能满足汽车工业日益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厂产品尽管都能达到 JC—123—124—66标准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热衰退率大、起泡、膨胀、龟裂、翘曲变形、分离不彻底等问题都无法控制和避免。JC—1.23—124—66技术要求的第三项  相似文献   

2.
《汽车科技》2005,(6):6-6
2004—2005年度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结果9月27日在天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颁布。根据调查结果所产生的十几个奖项花落有主。东风商用车以稳健的实力,将“2004—2005年度中国十大车型”、“2004—2005年度知名度高、美誉度好、质量过硬的中型载货汽车”奖项摘下;天籁则一  相似文献   

3.
张增科  王拉牛 《公路》2002,(9):66-67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公路建设也发展较快。就河北省来说 ,到目前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6 0 0 0 0多 km,高速公路 1 6 0 0多 km,国省主线公路 1 70 0 0多 km,普通公路 41 40 0 0多 km。新建的公路桥梁标准 :高速公路按汽车—超 2 0级 ,挂车— 1 2 0设计。一级公路以下按汽车— 2 0级 ,挂车—1 0 0设计的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修建的桥梁标准就比较低 ,一般设计为汽车— 1 0、汽车— 1 5级 ,挂车—80 ,根本就不适应现有交通量及大吨车辆的需求 ,给桥梁造成破损 ,最明显就是桥梁伸缩缝部位的破损 ,虽经多次维修加固 ,维持不久又遭到破…  相似文献   

4.
国内汽车大集团发展汽车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汽车大集团开展汽车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与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并对中外汽车大集团开展汽车服务贸易进行对标分析,以此借鉴国外汽车大集团开展汽车服务贸易成功经验,探究在新《汽车贸易政策》下我国汽车大集团开展汽车服务贸易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轮胎是汽车唯一接地部件,它提供汽车运动需要的所有驱动、转向和制动力。轮胎力学是汽车动力学的基础。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精确的轮胎动态模型技术。该文综述了轮胎动态模型发展历史与现状,这包括:汽车操稳仿真模型、汽车舒适性仿真模型和汽车疲劳载荷仿真模型。从建模方法的角度,即基于物理的、基于实验的和基于结构的三类方法,对轮胎动态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可以预计:轮胎动态模型的未来发展将以基于结构的先进轮胎模型为主,与汽车动力学仿真、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发深度融合,并最终走向汽车—轮胎—道路相互作用定量化理论。  相似文献   

6.
1966年BJ—130型汽车开始设计时,传动轴万向节没有合适的规格可供选用。我们设计了一种新万向节,但由于当时生产批量小,无专业厂配套生产,最后只好在NJ—130型和BJ—212型汽车之间作一选择,决定暂时以BJ—212型汽车万向节代用。一、原万向节存在的问题BJ—130型汽车所用发动机与BJ—212型汽车发动机相同,但传动速比和负荷比较大。万向节在使用中出现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轴颈磨损,滚针接触区很快压出印痕(如图1),进而产生声响,滚针脱落;二是少数十字轴从根部剪断(如图2)。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汽车技术和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汽车各大系统与各大机构的技术发展。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与汽车核心部分——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极其相似,先是主体机械部分的发展,主体机械部分发展到一定的稳定阶段后,其控制部分随后迅速发展。汽车转向系统的主体机械部分——转向器,经过早期的发展,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主要采用的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和蜗杆曲柄指销式等几种。  相似文献   

8.
王作函 《商用汽车》2007,(12):104-105
面对能源的日益紧缺和排放标准的更加严格,传统汽车的升级换代和替代能源、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引发的国际汽车产业的新一轮竞争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定位正在展开。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怎样?来自全球各大汽车企业超过120辆拥有各类尖端科技的车辆参加了于2007年11月14—1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9届必比登挑战赛,充分展现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替代能源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稳步实现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既定发展目标是我国汽车业界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日前,德国莱茵TüüV主办的"质胜之道—2017汽车质量安全高峰论坛"走进上海,围绕汽车行业最新技术动向,以汽车安全、环保、节能为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为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安全有序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0.
期数页码14 14 15 15 15 1616不妨学一点价值工程学—廉价家用车系列漫谈之四十企盼与理智—,97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印象之三从“广州标致”法方被要求撤股看轿车工业的危机与出路为了使世界清洁起来—,97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印象之四限“小’不如限“大”—从总理视察经济型轿车谈起廉价家用车系列漫谈之四十一请考虑制定中国的超微型车法—廉价家用车系列漫谈之四十二桔生淮南则为桔重型汽车综述—,97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印象之五对汽车厂的挑战—廉价家用车系列漫谈之四十三我国微车行业竞争的焦点和趋势田忌赛马:论我国汽车工…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们在大修EQ240型越野汽车发动机时,常常需要更换活塞,而当时又没有购到这种活塞,为了抓革命、促生产,及时修好这种发动机,我们经多次试验研究,找到了该机活塞的代用办法。即用解放牌CA—10型发动机活塞代替EQ240汽车发动机的活塞。EQ240型汽车发动机活塞直径为100毫米,而CA—10型汽车发动机活塞直径为101.60毫米,因此代用时,须先将EQ240型汽车发动机缸套搪大,保证缸套与代用活塞的配合间隙在0.08~0.10毫米的范围内,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因为活塞与缸套的配合间隙太大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发展战略重点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汽车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与模式,针对我国3大汽车集团与国外汽车巨头的差距比较,提出了当前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在中国汽车工业 快速发展的今天,零部 件行业也受到了越来 越多的关注。发展迟 滞、实力薄弱的中国零部件业是否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面对跨国零部件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零部件企业如何面对挑战?本期“东方时评”《汽车零部件焦点话题之五——问题与挑战》,将深入分  相似文献   

14.
佳明 《驾驶园》2009,(4):50-52
汽车作为高科技的产品,各大厂商在科技技术上的研发向来不遗余力,从符合环保主题的Hybrid混合动力到提升行车安全的PRE—SAFE系统,都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用车感受。本文将悉数目前市场上量产车型中顶尖的十大科技,看其如何引领汽车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以私车普及为代表的乘用车发展逐步进入汽车与社会的相互改造时期,政策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发展动态 期数页码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二十) zt2 20——汽车变速器的发展(下)汽车检测的移动式技术数据采集系统43 23近年来轿车底盘总成技术的新动向47 26国内大客车动力性现状及发展48 16 法规标准与质量整车质量保证体系探讨4 32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技术保障 10 26。ruv南德意志集团暨TUv汽车有限公司业务介绍汽车空调维修中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 13 22浅谈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22 23树立国外发展战略提供一流评审服务 24 22——访万泰认证中心(WIT)萨克斯整车减振器试验台2001C 28 34市售制动液质量抽查结果49 24教你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数据驱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相融合将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大数据视域出发,分析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劣势。  相似文献   

18.
<正>引领技术发展趋势发布技术解决方案寻求产业合作模式探讨正常制定方向2场企业高层访谈—激荡汽车强国之梦—自主创新产业强国主持嘉宾:赵福全教授,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内容简介: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如何在日益激烈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汽车消费成为热点议题,但汽车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汽车工业发展水平。本文从中国汽车文化的历史沿承、发展趋势及精神内涵的层面对中国汽车企业利用汽车文化做好营销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汽车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现代文化发展理论认为,文化与经济是"车之双轮",应同步发展,文化经济相互渗透融合、相互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双重效益的共同提高。目前,我国从国家层面大力推进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用文化引导消费。汽车行业就是通过汽车文化的繁荣带动汽车产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与日本的国民经济增长、国民人均年收入与汽车工业发展的相关关系,从而论证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前景及轿车大发展的必然性,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