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列车防碰撞装置及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沈钢 《铁道车辆》2001,39(7):5-8
阐述了防碰撞列车采用能量吸收装置和在车体端部设置变形区域降低碰撞作用力的设计原理。针对国内外甘防碰撞列车建立了碰撞模型,进行了碰撞动力学仿真计算。计算表明,列车防碰撞装置能够较好地减缓冲击,降低碰撞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城轨车辆碰撞安全性设计是城轨车辆设计中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根据现代城轨车辆碰撞方面相关标准及数据,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不同速度下的B120型车体进行碰撞仿真计算,观察吸能装置及防爬装置的主要作用,考察整车防碰撞能力,以及防爬器的防爬性能和吸能能力。结果表明该型车体的结构设计完全符合技术协议的防碰撞要求,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铁道车辆的防碰撞要求、设计原理和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欧洲铁路碰撞事故的分析,指出有必要在铁道车辆上进一步改善防碰撞措施,并通过合作项目SAFETRAIN目前得出的结果,阐述了防碰撞车辆结构和部件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整列车动力学(WTD)"项目所开展的工作及获得的主要成果。重点研究了影响列车端部碰撞动态稳定性和整体防碰撞性的因素,并希望对与轨道车辆防碰撞性相关的英国和欧洲标准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基于本研究结果,对列车防碰撞性设计和标准修改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车辆防碰撞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理论研究角度与本刊2005年第1期发表的“城轨车辆碰撞安全性的现代设计理念”一文相呼应,特约稿。介绍防碰撞性研究的必要性,国内外轨道车辆防碰撞研究的现状、防碰撞要求和标准以及研究手段,对我国城轨车辆防碰撞车体给出建议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际动车组车辆参数,介绍了防爬吸能装置设计结构及吸能原理。通过列车碰撞仿真计算和分析,验证了防爬吸能装置在列车碰撞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防爬性和吸能性,对列车被动安全有着积极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某型低地板列车的吸能防爬装置的吸能防爬特性,提高车体结构的正面耐碰撞性,运用非线性瞬态动力学软件LS-DYNA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得到膨胀式吸能构件的吸能特性;然后在该吸能装置上增设导向杆,并研究了壁厚、诱导孔等几何参数对该吸能管碰撞特性的影响;最后结合该型低地板列车做碰撞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增设导向杆和诱导孔后的吸能防爬装置具有良好的吸能与防爬能力;壁厚能显著影响吸能管的碰撞界面力和吸收的能量,壁厚越大,碰撞界面力和吸收的能量越大。证明该吸能防爬装置符合设计要求,为吸能防爬装置在低地板列车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达到高速列车碰撞过程中整车的均布吸能,实现列车各车辆同时参与碰撞吸能,提高车辆耐撞性的目的,针对现有切削式防爬器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了一种切削厚度随切削行程渐变、切削行程可控的新型切削式防爬器;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防爬器切削吸能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初始切削厚度对整个切削吸能过程的影响;开展了防爬器碰撞冲击试验,考察了防爬器的缓冲吸能特性,并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初始切削厚度较薄时,切屑呈螺旋状,卷曲曲率较小,初始峰值力较低,切削过程更稳定。由于切削行程和厚度的可调节,实现了在碰撞过程中界面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控,有利于保护车体及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某型号地铁工程车碰撞分析时,提出了一种基于LS-DYNA非弹性压缩弹簧模拟钩缓特性以及防爬器吸能特性的仿真方法。就两相同列车以相对速度25km/h相撞为例,对碰撞过程进行模拟,并计算钩缓装置以及防爬器对列车碰撞工况能量吸收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碰撞时列车钩缓装置和防爬器的力学特性,并且能得到列车碰撞的输出特性、能量吸收等指标;两列车对撞后,两工程车前端的车钩缓冲器吸收能量0.51 MJ,防爬器吸收能量0.47 MJ,分别占总能量的34%和31%。  相似文献   

10.
桥梁在地震中的碰撞反应不容忽视,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桥梁地震碰撞的模拟方法以及各种形式桥梁结构的地震碰撞近期研究进展,归纳了桥梁碰撞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减轻桥梁结构地震碰撞方法和防落梁措施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桥梁地震碰撞反应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公路改扩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地基处理前后路面结构层附加应力响应,计算路面结构层的强度发挥率,确定应力控制层,制定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主要结论为:路面底基层的强度发挥率最大,为路面应力控制层;通过改变复合地基桩体和格栅参数,同时考虑安全系数,得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0.5%。对应的处理措施为:桩体模量为10.0GPa、桩体长度为15m、桩体间距为2.0m;格栅模量为1.0GPa、格栅长度为7m。  相似文献   

12.
寒区硬岩隧道冻胀力的量值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寒区硬岩隧道冻胀力产生的机理,推导冻胀力的计算公式,并以此得出冻胀力的分布规律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半公式半经验的方法,即“等效弹性当量系数法”计算出冻胀力的量值。衬砌结构所受的冻胀力是由衬砌结构与围岩之间积存的水体冻胀引起的,其方向始终垂直于衬砌结构。积存的水体深度主要取决于施工因素,可近似为毛洞超挖的高度。冻胀力的大小与衬砌结构和冰的弹性当量系数的平均值、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的平均值、水的冻胀率和积存水体的深度等有关,其量值随围岩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冻胀力取0.9~1.43 MPa;而对冬季地下水仍很丰富的地区,其冻胀力取为0.92~2.31 MPa。当其它因素一定时,冻胀力随衬砌结构弹性当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说明衬砌结构刚度的增加对抑制冻害不利,因此衬砌结构宜柔不宜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阐明规划工作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即: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每千米综合造价能控制在4亿元以内,是和南京地铁抓好前期工作,尤其是和规划研究工作分不开的,规划研究工作是地铁工程前期工作的龙头,是降低地铁造价,保证地铁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地铁与规划紧密相伴,规划工作贯彻地铁工程始终;规划工作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规划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铁路路基填料分类深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泰波最大干密度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分析不均匀系数取值范围及其对孔隙率的影响,提出颗粒级配的改进方案:当不均匀系数大于或等于10且曲率系数为1~3时,定义填料的颗粒级配为良好级配;当不均匀系数大于或等于10且曲率系数小于1或大于3时,定义填料的颗粒级配为间断级配;当不均匀系数小于10时,定义填料的颗粒级配为均匀级配。通过对影响填料工程性能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填料分类分组的建议方案:在巨粒土和粗粒土中,细粒含量按5%,15%和30%分界;将细粒含量大于或等于15%的巨粒土和粗粒土划分为粉土块石、黏土块石、多粉土块石和多黏土块石等;对于细粒土,在粗粒含量大于或等于30%的条件下,将砾石含量大于或等于25%的细粒土定义为含砾液限土,否则定义为含砂液限土;巨粒土和粗粒土母岩的饱水抗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20MPa;在砾石类土划分中增加5mm粒组界限。  相似文献   

15.
一种高速铁路衔接站点灭灯进路联锁软件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铁路信号机的显示采用了新的技术标准,信号机的常态为灭灯,其联锁逻辑与普速铁路有较大不同。尤其在衔接站,逻辑更为复杂。基于站场图形网络的软件架构,采用模块和消息方法,对信号机点灭灯办理进路的联锁软件进行设计,并分析通过进路和组合长进路的典型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衔接站常态灭灯和点灯信号机混合布置的情况。对于信号显示,采用基于布尔表达式方法构建显示逻辑并通过另一份软件和数据进行校核。从风险点和防御措施的角度分析软件安全性,认为采用的方法符合产品安全性要求,适合于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使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耦合轮对在工程化、实用化方面有较大的进展,作者建立了31个自由度的车辆系统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车辆在没有安装抗蛇行运动减振器的条件下,当磁流变的屈服应力较小时,虽有较高的临界速度,但轮对横移量较大,易出现2点接触;若屈服应力增大,临界速度急剧下降,到一定值后则降幅变缓。当车辆安装合适的抗蛇行运动减振器后,可大幅度提高车辆的临界速度,在适宜磁流变屈服应力的配合下,车辆以高速和超高速在高速铁路上行驶时,轮对和车体均具有较好的横向动力学性能。因此,合适的抗蛇行运动减振器对磁流变耦合轮对车辆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ANSYS梁-弹簧模型,结合某大直径深埋TBM公路隧道管片设计,对不同高度水头下管片结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随着水头高度的增加,管片结构的力学特性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拱顶受拉控制。水头高度为0~1D,安全系数逐渐减小;第二阶段仍然为拱顶受拉控制。水头高度为1D~2D,安全系数逐渐增加;第三个阶段为拱顶受拉转变为拱脚受压控制。水头高度为2D~4D,安全系数逐渐减小;第四阶段属于管片环拱腰位置受压控制。水头高度大于4D,安全系数继续减小直到管片破坏。通过研究管片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量3个设计因素对管片水头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不同水头高度条件下的分段设计方法:管片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时,增加管片配筋量和管片厚度能显著提高结构安全性;管片处于第三和第四阶段时,提高管片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能显著提高管片安全系数和最终的水头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混合型自锚式悬索桥连接部位传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某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与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主跨350 m,钢-混结合段是该桥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混合梁主要的结合形式,针对大桥钢-混结合段设计制作了1∶4缩尺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了钢-混结合段的位移、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结合面处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以及混凝土梁表面的裂缝发展。结果表明:钢-混结合段构造合理,刚度过渡平缓匀顺,传力顺畅,结合可靠,有很强的承载力;结合段采用的新型剪力连接件PBL键连接可靠,作用牢固。试验为该桥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可为类似设计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9.
HACCP在动车组快餐盒饭运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保障供应动车组的快餐盒饭(以下简称盒饭)卫生安全.方法 将HACCP应用于盒饭的运输储存售卖各环节,对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CCP),对每个控制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纠偏.结果 确定了6个关键控制点及关键限值分别为:(1)车辆运输,冷藏运输车厢内温度低于10℃.(2)卸货,冷链断链时间小于20 min.(3)库房存储,冷藏温度低于10℃.(4)转运到动车上,保温箱加冰排.(5)食品在动车上储存,冷藏箱温度低于10℃.(6)食品售卖,微波加热食品中心温度高于70℃,加热时间大于3 min/盒.结论 将HACCP应用到盒饭的运输过程,可显著提高产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量纲分析法,设计模型与原型比例为1:4的无砟轨道-路基变形相似模拟试验平台,采用中砂、细砂模拟路基材料,掺膨润土砂浆模拟无砟轨道混凝土材料。通过底部节段变形板的设置实现不同路基变形波长的模拟,通过竖向调整装置实现沉降、上拱等不同路基变形量的模拟。依据上述方法搭建的试验平台实测的变形曲线与仿真分析所得的计算曲线能够较好地重合。试验表明,波长较短时,沉降传递至上层时峰值衰减越明显,波长越长时,沉降峰值衰减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