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襄阳北站作为路网性编组站,枢纽畅通对全路货运增量影响较大,需研究优化运输组织、实现接车不等线的方法。通过分析襄阳北站运输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破解施工运输矛盾、灵活运用平行径路、创新运输大数据平台、释放解编能力等运输组织实践。通过采取多种提效措施,有效释放运输能力,取得一定成效,可为其他编组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统计报表子系统是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的重要组成部分,CIPS统计报表子系统基于信息共享、管控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的统一信息平台,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及时、准确、全面的收集编组站生产数据的真实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自动进行加工分析,产生多视角、多层次的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3.
大型编组站扩能改造对既有运输影响大、施工组织难度高。介绍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困难,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情况,重点总结扩能改造方案与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襄阳北编组站改造前后的运输效率和效益,验证该扩能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兼顾了施工改造与运输生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昆明东编组站,为三级六场结构,其运输组织工作全部通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进行控制,为保证系统融于部、局、站一体化的铁路运输指挥体系中,必须与TDCS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此,对SAM与TDCS系统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进行描述,分析接口方式、接口界面、共享信息、接口维护方面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行铁路编组站车辆中时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实际运输组织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中时预测方法。根据编组站数据特点,建立中时序列,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检测显隐性异常,设计中时下界异常判定条件排除正常中时值,采用邻域插值方法对异常数据重塑,结合ARMA过程分析重塑中时序列并建模,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启发式算法定阶,最终预测编组站短期中时。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能够准确发现异常数据,序列重塑后效果较好,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符合度较高,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对编组站中时的预测中,有利于编组站合理预测和分析运输生产活动,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根据铁路编组站生产作业特点,设计了基于数字孪生六维模型的铁路数字编组站智能平台,实现了对编组站运输生产信息的动态有形化提示、运输安全风险的实时智能研判预警、专业管理全方位智能分析预警、施工维修智能统计分析及问题研判、室外作业人员高精度定位及行为轨迹智能预警等功能。试用表明,该平台可以有效提升铁路编组站风险安全管控水平和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编组站运输分析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功能、总体结构的基础上,以阜阳北编组站为例,介绍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其实现过程.编组站运输分析自动生成系统的应用,可减轻人员劳动强度,为车站行车和调度人员提供准确的车流信息,从而提高运输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必须规范安全管理,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运输组织管理体系.为优化支线运输组织,结合淮南西站西张支线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在分析原运输组织方式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指挥系统,行车、生产、机车运输组织优化及发挥编组站作用等优化西张线运输组织的措施,通过优化运输组织方式,验证调整优化后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编组站等技术作业站的生产指标直观反映车站的作业效率,由于相关的基础信息分散,车站一般采用人工结合计算机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数据较多,影响统计的准确性,没有充分利用TMIS的基础信息,没有体现出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优势。通过对车站运输生产指标的系统分析,研究结合TMIS、华方十八点统计、站调等系统的运输指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编组站扩能改造后运输组织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丰镇站是路网性编组站,自建站以来,历经几次扩能改造,成为西北铁路运输网络上的重要节点.通过对新丰镇站扩能改造后运输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编组站扩能改造后过渡期所采取的运输组织措施,包括加强点线能力协调、密集时段生产组织常态化、灵活使用分类线、充分发挥SAM系统优势等,以有效提高编组站的运输生产效率,确保枢纽通道畅通.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于CIPS的跨站协同运输计划编制平台,感知生产现状、车流分布、阶段计划,从跨编组站协同运输一体和以编组站为核心的区域互保运输一体两个方面,以车辆在成都局集团管内编组站总体的中停时为目标,协同编制各编组站的计划,均衡利用三大编组站能力,实现车流均衡,从而达到避免到达编组站进行重复解体,产生折角车流的目的,形成全局优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计划协同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对编组站的生产过程、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准确的计划管理信息并传递至作业控制子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的条件来源于编组站计划管理子系统中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与作业过程控制子系统的信息实时交互。通过研究编组站作业过程,对局-站计划协同优化、阶段计划自动调整、调车计划辅助自动编制方案、站区作业计划一体化管理进行调整优化,提出搭建局-站运输调度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计划协同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是确保路网畅通的关键环节。目前编组站的技术作业大表基本上都还停留在手工绘制阶段。通过建立编组站技术作业大表自动生成系统,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为铁路行车调度人员提供准确的车流信息,加速车辆运转,提高运输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编组站是车流调整的主要节点,编组站的组织水平直接影响路网车流分布。通过对徐州北站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当前编组站运输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铁路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原因,以及对编组站能力和运输组织的影响,总结双向编组站处理折角车的6种设计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对于双向编组站,在折角车流大、衔接方向多且处理复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合设计,以灵活解决双向编组站的折角车问题,提高双向编组站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我国铁路从本世纪初,开始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其目标是将编组站已有的溜放速度控制、进路控制、车辆管理、信息管理、决策管理等集成为一体,通过在编组站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管理与控制平台,完成计划自动编制与调整、计划自动执行与集中控制、作业过程自动控制,实现作业管理和控制一体化、路局调度与车站调度一体化、运输管理与决策支持智能化,以提高编组站作业能力与效率,保证运输安全生产,使编组站信息管理和生产过程全面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唐涛 《中国铁路》2012,(9):29-32
作为路网性编组站,向塘西站在扩能改造期间需保持运输畅通。结合向塘西编组站的站场改扩建工程,基于内部挖潜、外部疏解的总体思路,探讨编组站在较长施工过渡期间的运输组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劣性进行剖析,以实现施工对运输生产干扰最小化,确保在安全的基础上运输、施工双兼顾。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怎样综合利用"货物列车超偏载远程数据管理系统"、ATIS系统(列车自动识别系统)和SYIS系统(规范化编组站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在生产中实现相关超偏载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和管理,同时也解决了MARK Ⅱ装置由于单独运用在运输生产中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兴隆场编组站在运输组织中存在办理解编能力紧张、阶段性堵塞、信息系统之间数据未共享等情况.剖析制约编组站能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优化发车组织作业流程,进行禁溜车试验,实行编组站之间、编组站与中间站之间编组质量区域互保,推进CIPS和TDMS系统间深度融合,补强编组站平行进路,增设编组场线路等可行方案对策,对提升兴隆场...  相似文献   

20.
曾明毅 《中国铁路》2009,(12):29-31
面对铁路大面积提速调图、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大规模新线建设等新形势,分析列车到发不均衡、施工维修作业增多、设备能力紧张等情况对编组站运输组织产生的影响,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解编能力、科学组织折角车流等方面提出优化编组站运输组织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