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5月16日,和谐号综合检测列车承担宝兰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任务。随着当日联调联试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高铁进入开通倒计时。据西安铁路局介绍,此次宝兰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区段为宝鸡南至天水南区间。联调联试项目主要包括轨道、路基、桥梁、列车空气动力学响应等共计12种专业检测和多个项目。此次联调联试的重点之一是逐级提速,联调联试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9月16日,55001次动态检测车从大兴机场站鸣笛始发,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段正式开始联调联试。此次联调联试分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两个阶段进行。动态检测通过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和相关检测设备,在规定测试速度下对轨道、道岔、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牵引供电、接触网、远动、通信、信号等系统功能、动态性能和系统状态进行检测,为动态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是新建高速铁路开通前动态验收的关键环节,采用综合检测列车对高速铁路各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测试、调试和优化,是一项过程复杂、需要各部门综合协调的系统试验。由于新线建设初期参与单位多,施工有缺陷,试验周期短、任务重,因此确保联调联试期间的安全尤为重要。通过分析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汉十、郑万高铁同步联调联试工作中积累的安全管理经验,探讨如何采取多种措施做好联调联试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10月5日,首列综合检测车55201次从京张高铁新建昌平站开出,开启了京张高铁联调联试工作。据京张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联调联试工作由运营单位组织,铁科院实施检测,建设单位和集成单位共同参与完成。联调联试是为确保动车组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在高速铁路开通前进行的严格试验检测和调整优化。在新线工程静态验收合格后,通过综合检测列车动态  相似文献   

5.
<正>6月1日,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怀安段正式启动联调联试工作,张呼高铁全线开通进入倒计时。张呼高铁东起河北省张家口市,西至呼和浩特,全长286.8 km,设计时速250 km,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共设怀安站、兴和北站、乌兰察布站、卓资东站、旗下营南站、呼和浩特东站等站。联调联试采用检测确认列车、测试动车组、综合检测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正在进行联调联试的喀(左)赤(峰)高铁完成了逐级提速试验。在前期逐级提速联调联试的基础上,试验列车跑出了时速275公里的试验目标速度值,实现了联调联试阶段性目标。逐级提速试验是根据联调联试试验大纲要求,联调联试期间安排综合检测列车在线路上逐步提升运行试验速度,直至按线路设计速度110%的标准进行最高测试速度运行  相似文献   

7.
<正>据中国江西网报道,日前,中国铁路总公司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首次从贵州贵阳开至湖南新晃,最高时速达到330 km,超过此前最高时速300 km。这意味着沪昆高铁贵州至湖南段全线联调联试成功。此次动车联调联试取得  相似文献   

8.
经营业态     
大西客专在陕西境内展开联调联试 据《人民铁道》报道,日前,西安铁路局各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登上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试验列车,对陕西境内线路设备进行联调联试。这意味着中西部又一条高速铁路将投入运营。西安局成立了大西客专联调联试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加强设备静态验收、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9.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当前联调联试20余个专业系统独立运行,缺乏联动。为适应高速铁路高标准建设需要,设计研发的车载集成综合显示平台是各专业协同联动和一体化集成动态显示的新手段,是高铁运营前的重要安全保障。分析车载集成综合显示平台的必要性,针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空间、功耗、传输、视觉等限制条件下,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框架、功能结构、综合集成效果、安全传输模式、设备评估指标、主题分区等;并对时空同步、多图联动、可视化、融合分析、集成显示、视觉验证仿真、加固防护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研发成果应用在智能京张高铁联调联试中。  相似文献   

10.
联调联试作为高速铁路竣工验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需要铁路各个专业部门配合,房建专业虽然不是主导专业,但若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整个联调联试计划.为确保联调联试的正常进行,建立科学的房建专业组织管理模式尤为重要.介绍联调联试前房建专业相关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重点总结在联调联试中,房建专业涉及的施工监管、限界确认的工作内容,制定相...  相似文献   

11.
信息窗     
据新华社上海2月20日电20日起,从枣庄西至上海虹桥的645 km京沪高铁上海段开始进行联调联试,调试项目将包括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验和时速400 km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系统试验等。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正>2008年以来,为满足高速铁路建设发展需要,我国开展了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技术研究。通过京津城际铁路的联调联试工程实践,形成了以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及运行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高速铁路动态验收模式,初步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经过10余年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实践,我国已建立了符合高速铁路建设特点的联调联试成套技术体系。动态检测项目涵盖了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客服、综合接地、噪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营业线周期性检测、新线联调联试、科研性综合试验和其他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使用中发现CRH2A(2C)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轨道几何检测系统电磁兼容问题较为突出,对检测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电磁兼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给出对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轨道几何检测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联调联试在我国高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已形成较为健全的联调联试技术体系,促进了不同速度等级铁路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提升了高铁列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基于我国高铁联调联试具体情况,介绍高铁系统构成以及联调联试在新建高铁线路中的重要作用,分析高铁联调联试的安全风险,并研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运用从定性法向定量法发展的超大工程学,系统研究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方法应遵循的理念与原则,提出高速铁路结构化生命周期由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联调联试、系统运行试验、系统运行与维护等阶段组成;按照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方法,提出高速铁路系统测试与整体系统联调联试的任务关系;以逐级提速试验为例,阐述基于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的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系统试验方法;由基于WSR方法论的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构建高速铁路系统生命期的系统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阐释城轨铁路联调联试的意义和相关流程,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沙特麦加城轨铁路联调联试平台的搭建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对城轨铁路联调联试中的限界检查、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动力学性能测试、弓网受流性能测试、信号系统测试等关键测试技术以及接口管理、现场协调、文档管理、计划安排和安全管理等关键管控技术进行详细梳理与归纳提炼,系统总结城轨铁路联调联试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动态检测是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必要程序,中老铁路动态检测首次将我国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标准应用到海外160 km/h的客货共线项目中.通过开展方案定制化设计确定了检测项目、评价标准、测试列车及速度;提炼了轨道、电力牵引供电、通信系统、信号系统、振动噪声与电磁环境等关键检测技术,突出系统间的匹配关系,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联调联试是新建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对其行车及辅助设备进行全方面系统检测和动态验证试验,参试单位较多、各专业需求不一、参试人员数量较多,给联调联试协调组织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对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现场组织管理工作归纳总结,从中梳理出比较集中、相对突出的难点,并深入分析,结合联调联试现场采取的针对性解决措施,从联调联试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9.
新建高速铁路线路开通运营前的联调联试,是采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对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各类基础设施进行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缺陷进行整改,直至各系统以及整体满足高速运行及动态验收要求的全过程。动车组动力学专业在联调联试中,通过连续测量测力轮对以及不同位置的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实时获取不同速度级下的轮轨力及振动加速度信号,在去除零点漂移和滤波后,计算得到各项平稳性及稳定性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平稳性指标等动力学参数均关系到动车组运行安全、轮轨系统磨耗以及乘坐舒适度,因此,动力学测试保证着联调联试全过程的安全底线。介绍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中所使用的动力学测试平台及其未来无人值守方向的发展趋势,分析可知旋转遥测技术是未来轮轨力测试的首选方案。依托动力学测试平台在钢轨缺陷诊断及联调联试过程中保障安全的实例,充分证明采用动力学指标阈值对各类短波不平顺及钢轨波磨进行判断准确有效,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逐级提速检测是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重要内容,而逐级提速的速度级差关系到安全和效率,其合理性需深入研究.在多年联调联试经验和多条铁路检测数据基础上,总结我国标准中相关规定,提出判断速度级差合理性的要素,从动车组动力学响应角度分析联调联试检测数据,并研究我国常用速度级差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联调联试提供支撑,为制定标准提供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