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X2000型摆式列车转向架中的动车转向架和拖车转向架的结构和原理。  相似文献   

2.
昆明电动车组用动车、拖车转向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长春客车厂研制的昆明电动车组用动车、拖车转向架的设计参数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动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缺乏综合分析,提出一种基于SIMPACK的高速动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仿真建模与分析方法。以高速动车安全舒适运行需求为目标,根据高速试验列车客车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规范,构建高速动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评定的指标,并研究基于SIMPACK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仿真评价及其实现流程。以CRH2型动车组为例,建立其转向架及车体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具体分析四类车轮踏面类型和五类一系及二系悬挂系统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取CRH2型高速动车稳定及平稳运行的重要特征参数,为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动力学设计及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根据1435/1000 mm变轨距转向架总体技术要求和目前动车组现有的技术及车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对动车和拖车转向架的总体结构、构架、轮对组成、一系悬挂、二系悬挂、基础制动装置及变轨距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整车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变轨距转向架方案现实可行,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德国Gorlitz型转向架系列75年发展史,以及包括机车,车辆,动车,拖车,电车等装用的各型转向架的结构组成,性能特点及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问题,针对简化的车体和转向架模型,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时均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URANS),耦合离散相模型(DPM)流场仿真计算,模拟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区域流场和雪粒子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底部高速气流携带雪花从转向架中部和后方向上折返进入转向架上方区域,并形成低速漩涡,雪花在狭窄处逐渐堆积;转向架底部各零部件迎风侧表面受到气流直接冲击,表面呈现较为明显的正压,在发热零件表面极易形成积雪积冰。另外,沿着列车运行方向,后3台拖车转向架比第1台拖车转向架表面的粒子黏附情况依次减少56.43%,95.42%,95.47%,第2台动车转向架比第1台动车转向架表面黏附粒子数减少51.74%。  相似文献   

7.
1站台限界加宽与线路平面的关系 设计地下铁道线路的曲线位置时,为避免站台边缘出现曲线,其直缓点或直圆点至有效站台端的距离应在一定距离之外.这个距离,当站台在曲线外侧时为l1+l′,l′为动车转向架中心销至车体端(拖车或控制车则不包括与动车车体长度相等处为分界断面以外的司机室车体长度部分)的距离,l1为车辆定距.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首列动力分散摆式内燃动车组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铁道试验基地完成的动力学性能测试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动车采用迫导向径向转向架、柔性导向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并考察了倾摆系统断电时动车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牵引组件的力学性能是影响车辆转向架牵引系统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一种低地板车转向架及牵引组件的结构,设计了牵引组件抗侧滚、纵向、扭转性能试验方案,重点介绍了组件抗侧滚试验方案,并与单件试验方案进行分析比对,研究了动车和拖车2种不同安装工况对抗侧滚刚度的影响,对牵引组件类产品的研发和试验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车身结构新颖实用“和谐号”内燃动车组采用动力集中式两动七拖编组型式,首尾动车与七辆拖车固定重联编组成动车组,运行速度为160公里/小时.动车以NZJ1型准高速内燃动车为基础,根据线路坡度大、限速低的特点作适当的改进设计.拖车采用单层客车,为体现旅游观光旅客列车的特色,客室采用大视角车窗和座向可根据动车组运行方向进行调整的旋转座椅;为适应旅游观光列车旅客快速上下车的要求,在原25T型车的基础上将旅客上下车通道宽度和侧门净开度加大;车体基本结构、车钩、风挡、空调装置、采暖装置、集便装置、电气系统等采用25T型客车成熟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高速列车进一步提速的更低气动阻力实际需求,针对CR400AF型高速列车动车转向架和带头型简化车体,应用底部流动导向控制思想,采用附加轻质易造型材料包覆原有部件的理念,开展转向架各部件流线型化和车体底部导流板综合减阻效果的验证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验证试验选择有无导流板的流线型转向架带简化车体模型,在3种试验速度工况下阻力试验值与仿真值误差均少于10%,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带导流板试验模型较不带导流板试验模型均有减阻。数值仿真研究运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采用切割体笛卡尔网格划分技术,并在边界层内采用棱柱层网格,控制第1层网格的厚度,确保y+值能满足壁面函数要求。经稳态明线运行的仿真模拟网格无关性检验后,探究了流线型动车转向架与导流板组合运用的气动减阻特性及效果。对比了流线型动车转向架与安装导流板前后动车转向架、简化车体以及转向架舱上的阻力变化情况和压力分布变化情况,分析了转向架区域的流场结构变化。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流线型设计的动车转向架相较于原始动车转向架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在400 km/h的运行速度下减阻率达到1.08%。流线型设计动车转向架与导流板组合运用后...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160km/h内燃动车组拖车转向架的结构及功能,并综合主要结构件的强度计算、动力学计算等对该转向架进行了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了时速160km动力集中型动车组拖车冲击和静强度试验结果,对拖车车钩缓冲器选型设计和冲击试验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7型车钩车钩高度与车体和转向架的关系,提出了控制车钩高度的方案,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转向架寿命是转向架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现代设计技术表明,载荷特征掌握越具体,结构寿命预计越准确。如果动车转向架电机吊座的寿命预计欠精确,势必影响转向架整体寿命预计。本文通过在线试验,拟合了动车转向架电机垂向振动加速度概率密度函数,预计了30年间不同加速度值出现的频次,为该部件寿命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轴箱轴承电流产生的基础上,对地铁列车直接接地和串联电阻接地2种方式下的轴承电流分布进行测试,其中,直接接地方式下车体与转向架、转向架与轴端直接通过保护接地线连接,串联电阻接地方式下车体与转向架直接通过保护接地线连接,车体与轴端保护接地线间串联50 mΩ的电阻。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2种接地方式下全车的轴承电流与牵引电流均呈线性正相关,且串联电阻接地方式下二者的相关性更明显,但牵引电流并非影响轴承电流的唯一因素,串联电阻接地方式对轴承电流的抑制效果不佳。由此,提出动车车体经串联电阻接地、拖车车体直接接地的新型接地方式,在建立并验证轴承电流仿真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对新型接地方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原有2种接地方式相比,新型接地方式在大幅降低动车轴承电流的同时,不会升高拖车轴承电流;比较直接接地方式,新型接地方式下全车轴承电流均有明显的下降,抑制比例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地铁动车转向架电机垂向动载荷取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转向架寿命是转向架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现代设计技术表明,载荷特征掌握越具体,结构寿命预计越准确.如果动车转向架电机吊座的寿命预计欠精确,势必影响转向架整体寿命预计.通过在线试验,拟合了地铁动车转向架电机振动加速度概率密度函数,预计了30年间不同加速度值出现的频次,并将统计的电机垂向加速度与其它国家有关标准中的电机加速度作了比较,为该部件的强度设计和寿命预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动力车密接式车钩和15X车钩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分别推导曲线线路上纵向压钩力作用下2种车钩的准静态偏转几何关系;采用多体动力学和子结构方法,建立动力车尾部顶推方式下9节编组动力集中列车动力学模型,其中动力车及与其相邻2节拖车采用三维动力学子结构模型,15X车钩子结构模型采用多边形接触方法,准确模拟钩尾2个圆弧面间的...  相似文献   

19.
列车系统建模及运行平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拖车和动车的横—垂—纵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拖车和动车采用相同的结构参数。考虑到车辆系统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蠕滑、钩缓装置作用力和车辆二系悬挂的非线性特性,对动车和拖车进行组合形成6种列车编组方案,并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计算结果表明:列车编组对平稳性影响不大,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刚度对列车横向平稳性影响显著;列车的头尾车运行平稳性最差,中间车较好;适当的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改变头尾车车间横向减震器的阻尼值和安装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列车的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自适应连挂的车钩缓冲装置的设计开发研究背景。根据短编组城际动车组车辆的配置和使用要求,设计开发了一种自适应连挂的车钩缓冲装置。该车钩在与同类型的车钩连挂时,电气车钩能自动伸出,与不同类型的车钩进行连挂,电气车钩不伸出。通过同类型、不同类型的车钩多次连挂试验验证该车钩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最后通过动力学软件计算了两种类型连挂碰撞工况下,车钩的吸能性能,结果表明自适应连挂车钩能够满足连挂使用要求,不会破坏车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