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电动扭矩扳手校准过程的试验分析,研究影响电动扭矩扳手校准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针对高、低扭矩率2种电动扭矩扳手,提出电动扭矩扳手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影响量,以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思路和计算方法。以规格型号为100 N·m的电动扭矩扳手校准为例,对其不确定度开展评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研发铁路桥梁高强度螺栓施拧扭矩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内置扭矩传感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扫描装置的定扭矩电动扳手,以及包含基础信息、施工计划、质量查询、库存管理等功能模块的数控系统,实现高强度螺栓施拧精准控制,避免超拧或欠拧现象。工程应用表明,采用铁路桥梁高强度螺栓施拧扭矩智能控制系统,施工输出扭矩与设定扭矩的偏差在±4%以内,施工输出扭矩与设定扭矩的比值平均值为0.996,标准差为0.015,采用高栓施拧扭矩智能控制系统施工,施工输出扭矩精度高且稳定。该系统能够完整、高效地记录高强度螺栓施工信息,实时掌握施工状态,随时统计分析施工质量,降低因超拧引起的延迟断裂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拉林铁路藏木雅鲁藏布江大桥作为国内铁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免涂装耐候钢桥梁,在国内首次使用耐候钢高强度螺栓。通过试验、检测和实际使用,目前耐候高强度螺栓各项性能指标合格。在施工中采用数控定扭矩电动扳手,提高了施拧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效率。在工地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质量控制系统,实现了桥梁高强度螺栓施拧数据信息化。本文介绍了耐候钢高强度螺栓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可为以后国内的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铁道部门采用扭矩定值扳手来紧固和检测螺栓扭矩,使用扭矩定值扳手必须配置相应的扭矩检定仪。计量部门对扭矩检定仪有严格的检测规定,作为一般的段、站来说,不可能化费10多万元人民币去投资一套标定装置。宁波市立体显示技术研究所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自主创新,低成本解决了大量程扭矩传感器的标定难题,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潘永杰 《铁道建筑》2020,(4):115-119
针对高强度螺栓现行施工工序繁杂、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研发了由数控定扭矩电动扳手和应用系统2部分组成的螺栓连接施工管理系统。系统的实施减少了班前班后标定,实现了对螺栓施工全过程和"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有效管控,构建了新的施拧流程;工程部、试验室和物资部的任务分工基于系统进行了精准定位,形成了基于业务流程的协同管理机制;升级了螺栓连接施工的管理模式;明确了螺栓连接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组成;给出了施工和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施工原因引起运营期螺栓断裂的发生概率。本文结合算例对施拧流程的施工期成本和运营期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本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CRH6型动车组运用过程中出现的轮对轴箱前盖螺栓扭矩衰减问题,以金山铁路CRH6型动车组的动轮、拖轮对轴箱前盖组装为研究对象,制定用电动伺服智能扭矩扳手来组装CRH6型动车组轮对轴箱前盖螺栓的拧紧方法.有"两步快速拧紧法""两步快速复拧法""三步慢速复拧法""四步慢速停顿复拧法"等4种,经反复试验证明,其中的"四步...  相似文献   

7.
介绍扭矩扳手的分类及特点,分析目前在机车检修中存在的扭矩扳手检定不规范、使用不规范问题。从规范扭矩扳手的检定和周校、使用、保养,规范拆卸工具的选择等方面,探讨扭矩扳手规范管理的具体内容。提出推广应用智能化扭矩扳手、加强培训和考核、开展工艺写实工作的建议,以更好地提高和谐型机车的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NJZ系列铁路扭矩扳手定仪检测装置的系统构成、设计思想、技术性能特点进行了介绍,并运用《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对该检测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阐明了其运用范围和领域。它的推广应用既解决了铁路部门检测扭矩扳手检定仪的困难,也可供其它部门的运用上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剖析两起客车热轴甩车故障原因、查找共同特征入手,并对同一时期检修组装的轮轴安排试运行,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判断股轮轴轴箱盖组装不正位是造成热轴的症结所在,提出采取细化工艺标准、严禁使用大扭矩电动和风动扳手、安排试运行及时消除故障隐患和确保螺栓对角平行均匀预紧等措施,以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郭浩  季皖东 《铁道车辆》2002,40(6):36-36,41
1 问题的提出 HBDS-Ⅱ型轴温探测设备是第二代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对HBDS-Ⅱ型轴温探测设备标定是校对探测设备测温精度的惟一途径.目前现场标定过程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斜知为内外高次超静定结构,在架设过程中其施工管理的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据文献报道,斜拉桥施工因产生较大误差而影响结构机能,甚至垮桥事故,已不鲜见,另一方面,因计算的假定,制造和组装的误差,施工荷载及位置的误差,索,塔,梁的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使斜拉桥在架设各阶段的索力和主梁线形式与设计值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施工管理精度目标控制值。本文概要介绍了通常的斜拉桥施工管理方法,并根据近年施工的大跨度钢斜拉桥的施工实绩,提出了钢斜拉桥施工管理精度目标控制值的建议,供今后大跨钢斜拉桥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9月1日,陕汽在德龙、德御等现有国三车型基础上,又重磅推出其第二代国三重卡,这款车型整合了"三级转换"、第7代燃油喷射控制程序、整车低速高扭矩、智能电控、全新燃排系统和优化总成系统等尖端技术,实现了节能领域的全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采用传统的线结构光平面标定方法时,一般采取有限个点,个别误差点的存在会导致标定过程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线结构光视觉系统标定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多视觉下靶标图像获取摄像机内部参数和畸变系数,采用直线拟合方法扩展点的数量,并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筛选出有效点,这些点用于计算光平面参数。开展线结构光视觉系统标定方法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定精度可达到0.317 1 mm;与传统标定方法相比,线结构光视觉系统标定方法能够增加特征点的数量,提高光平面的计算准确度,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标定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日本1000系第三代电动车组设计上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实践,研究混凝土箱梁腹板内竖向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大、作用效果差的成因,提出对策与措施,以保证竖向预应力作用效果,避免腹板出现主拉应力裂纹。研究结论:设计中,对竖向筋控制应力与屈服强度的比值进行控制;计算由锚具变形和缝隙压缩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取1.65 mm的回缩值;增加由锚垫板安装误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并取3.3 mm的回缩值;考虑混凝土和水泥浆水化热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施工中重视施工工艺的改进和完善;控制锚垫板安装倾角误差,做到"两平一直",控制锚垫板与螺帽的夹角在1°以内;使用扭矩扳手拧紧螺帽,对32和25竖向筋的锚固扭矩分别取1 200 N.m和600 N.m;采取二次张拉和超张拉工艺;前段梁与后段梁连接处的4组竖向筋与后段梁的竖向筋同步张拉。  相似文献   

16.
NL系列铁路扭矩扳手检定仪是济南铁路局计量所自行开发研制的 ,用于检定扭矩扳手的计量标准器具。该产品于 1998年 10月通过济南铁路局应用技术成果评审 ,2 0 0 0年 5月获得济南铁路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系列检定仪由扭矩传感器、LCD数显仪表 (二次仪表 )和机械加力装置组成。扭矩传感器由电阻应变片组成全桥式电路 ,传感器受扭矩作用 ,桥路失衡 ,输出电压产生相应变量 ,完成将扭矩转换成模拟电压的工作。LCD数显仪表 (二次仪表 )采用高精度、低漂移、高稳定性的运算放大器 ,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放大 ,采用“双积分比较法”实现…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激光拨道网络控制系统的原理,阐述了激光光电池灵敏度死区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针对激光拨道零点现场标定困难和精度不高的问题,依据直线公理和直角三角形定理阐述了零点标定的误差来源,推导出了零点标定误差与标定距离、激光接收器死区及标定点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最后指出了减小零点标定误差的具体措施,为激光拨道系统的电气控制和现场调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GNSS/INS组合方式是下一代列控系统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惯导系统累计误差较大,使得列车处于卫星信号失锁环境下定位性能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针对微机械惯性测量单元IMU确定性误差的3个主要误差项:非正交误差、零偏误差、刻度因数,建立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标定原理并提出标定方案。将误差补偿结果应用于京沈高速铁路试验现场并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有效提高IMU的测量精度,相较于补偿前测量误差降低80%以上;补偿之后的惯导系统在40s时间内的导航速度误差小于1m/s,位置误差在10m之内,满足定位需求,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轨道检测车对轨道线路状态进行动态检测,检查线路不良状态类型、程度和位置,指导线路养护维修,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其轨道检测系统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试验和标定,目的是将检测系统设备部件与整个系统进行功能验证、试运行和参数标定.试验和标定设备对精度、稳定性要求较高,一套完备的标定与试验手段是检测系统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高原隧道施工机械发动机功效在不同转速、海拔高度和氧含量下的变化规律及损失比例,采用台架模拟试验的方式进行发动机功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的功率随着转速的提升而增长,扭矩表现为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形;功率和扭矩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且其下降幅度与海拔上升高度呈现正相关;在海拔4 000 m处,通过掺氮来降低含氧量使扭矩和功率都有较明显的下降,峰值扭矩降低了17.9%;高原环境会明显增大发动机的油耗,且在高原隧道环境下,油耗上升会使发动机的动力下降较为明显。由此提出了采用功率恢复型增压技术,使发动机的功效、经济指标及热负荷指标恢复至低海拔标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