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高原地区特点,对高原地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外绝缘设计应进行相应的海拔校正进行了论述。结合现行标准、规范和现有的科研成果,推荐平均海拔3 000~4 000 m高原地区的接触网设备耐受电压、空气绝缘间隙、绝缘泄露距离海拔校正的方法和海拔校正因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2.
高寒、高海拔环境条件会对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设备有降低外绝缘强度及促使SF6气体液化等不利影响,本文以青藏铁路西格段SF6气体绝缘牵引供电设备的选型为例,对海拔4000m使用设备的外绝缘试验电压的修正系数、外绝缘爬电距离以及设备内所充气体的种类与压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电气间隙的介电强度和外绝缘强度、电气设备的温升、空气压缩机的打风时间、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寿命等方面阐述了不同海拔对电力机车电气设备的影响,并提出了高海拔地区电力机车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青藏铁路兰新高速铁路段线路内海拔高于2 500 m的正线区段接触网智能化检测、监测的需求,研制了青藏铁路高铁接触网检测车。研制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适应高原地区高海拔、低气压、缺氧、高寒、大风沙、强紫外线等恶劣的环境条件。该车安装有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可对接触网悬挂系统的零部件实施高精度成像检测,在自动识别和分析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维修建议,指导接触网维护。  相似文献   

5.
剖析论证了川藏铁路高海拔区域变电所开关设备绝缘水平确定的准则,论述了大气参数对外绝缘的影响,提供了不同基准海拔的相对修正系数,解决了拉萨南牵引变电所在27.5k V设备选择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污秽实验室中对接触网常用的11种复合绝缘子进行大量污秽实验,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生物地理学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接触网复合绝缘子临界污闪电压预测模型。选取伞径Dm,爬电距离L,形状因数f及等值附盐密度ESDD作为模型的输入特征量。试验和对比分析表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预测值可作为污闪试验的参考数据,能够有效降低污闪试验的工作量,为评估接触网线路的可靠性及对新建线路外绝缘的选型和维护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煤灰粉尘等对重载运煤专线接触网外绝缘的影响,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与外绝缘污秽闪络的相互关系,设计了铁路沿线污秽测试方案,分析了典型区段绝缘子的盐密值特性,研究成果为划分污秽等级、绘制污区分布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数据与按照IEC以及国标提出的海拔校正方法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电力机车车顶高压电气外绝缘的试验电压进行了海拔修正。  相似文献   

9.
由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外绝缘水平较低,容易在雷电过电压下发生支柱绝缘子连续闪络。本文通过分析接触网雷电流分布及机理,提出不适合在广阔区间采取分散式的避雷器安装方式,而是在雷击比较密集的地点,采取密集的安装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宁天城际工程的特点,对接触网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刚性悬挂平面布置优化方案、柔性悬挂平面布置优化方案、接触网雷电防护设计优化方案,从不同角度对接触网系统优化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兴 《电气化铁道》2011,22(6):35-37
介绍了国内外接触网可靠性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接触网的主要故障、接触网强度可靠性分析的计算模型和可靠性计算方法,对接触网可靠性研究存在的难点及其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既有接触网设计、施工及装配、线材、零部件制造种类繁多等技术体系及技术标准不健全的状况,对接触网系统技术体系及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和探讨,建议接触网按适应速度目标值建立体系,并对主要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整套较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接触网系统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接触网系统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击过电压情况下,接触网的耐压水平,并提出了几种接触网的防雷方式。重点对避雷器的设置和接地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接触网鸟害的特点,总结了接触网上易发生鸟害的位置,对不同位置接触网鸟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比较,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多角度出发提出了接触网鸟害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接触网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接触网可靠性研究的不全面,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建立接触网失效故障树,对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找出了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所有故障组合;定量分析找出了容易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类型,根据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了有效提高接触网可靠性的相应建议,为接触网系统的设计、维修以及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外接触网防雷技术方案,对接触网雷害进行了分类,探讨了避雷线、避雷器、接地、绝缘子选型等防雷关键技术,从差异化防雷角度出发为不同地区的接触网防雷接地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大秦线接触网防雷设施现状及遭受雷击进行分析,计算回流线、保护线不同接地间距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提出接触网防雷技术措施及方案,论述目前接触网防雷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接触网防雷设计中宜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轨道交通中性段供电切换方式,并对其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参考国内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电分相技术,对重庆铜梁试验线中性段供电切换方案的主要技术条件、设置位置、过中性段切换方案、接触网方案等进行研究,提出在线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流制列车通过接触网中性段的供电切换建议采用不停车、不降弓的车上切换方式,当列车通过中性段的惰行速度小于160km/h时,建议采用器件式中性段方案。  相似文献   

19.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施工的高海拔超长隧道面临开挖断面较大和TBM直径统一的问题,考虑采用刚性接触网、减小疏散通道宽度、缩小净空有效面积等措施对TBM施工隧道内轮廓和断面进行优化。通过建立TBM施工隧道衬砌和底部结构模型、高海拔隧道内接触网模型,对TBM施工隧道断面进行对比分析及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60 km/h等级TBM施工隧道断面尺寸受控于接触网安装要求,采用刚性接触网时隧道开挖断面面积比采用柔性接触网时减小9.88 m^2;200 km/h等级TBM施工隧道断面尺寸受控于空气动力学要求,净空有效面积采用48.00 m^2时隧道开挖断面面积比设计规范要求减小4.64 m^2;TBM+刚性接触网可显著降低隧道工程造价、减少隧道弃渣量,有利于TBM同步衬砌技术实施,提高隧道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营照 《西铁科技》2004,(3):37-38,19
本文作者通过参加接触网大修施工组织、质量、监督、安全监护等工作,对接触网大修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接触网大修施工看法和建议,供大修施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