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道建筑》2004,(2):65-65
2003年12月28日上午,满载数百名过海散客的“粤海铁1号”从海口南港码头出发,跨过琼州海峡,1小时后抵达广东徐闻县海安镇北港码头。这是首次投入春运的“粤海铁1号”的首次轮渡,也是自粤海铁路通道开通以来,首次实现火车、汽车、旅客一同坐船过海。  相似文献   

2.
<正>7月1日以来,乘坐粤海铁路渡轮跨越琼州海峡的旅客,海上旅行过程中也有Wi-Fi信号了。船舶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时,受通信基站覆盖范围影响,手机信号较弱,不能上网,通话质量也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与陆地上的亲戚朋友暂时"失联",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更好地服务过海旅客,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口机辆轮渡段与相关企业携手合作,引入最新研发的高性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在琼州海峡营运的铁路渡轮上推出"海上Wi-Fi"。  相似文献   

3.
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系统作为互联网应用,面临诸多网络安全风险。分析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系统安全防护需求,结合系统部署环境特点和应用特点,对其进行安全防护设计。重点从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高旅客出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经营业态     
1中国银联与铁道部合作推出银联卡购票服务据新华网报道,中国银联1月18日宣布,为进一步改善铁路金融服务环境,给老百姓铁路出行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服务,铁道部、中国银联联合部分商业银行于19日起推出刷银联卡购票服务。目前该业务在北京、郑州、武汉、西安、上海、南昌、广铁、成都等8个铁路局的256个较大车站之间试行。旅客持任意一  相似文献   

5.
经营业态     
<正>铁路春运圆满收官共发送旅客2.95亿人次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2015年春运于3月15日落下帷幕。40天来,全国铁路认真贯彻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和铁路总公司党组关于春运工作的部署,围绕"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春运目标,积极适应新的变化,大力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优化安排运输能力,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方便旅客出行,不断提高服务品质营造温馨出行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春运  相似文献   

6.
铁路车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能够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方便旅客出行,增强铁路的亲和力,建立铁路车站面向旅客服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系统通过多种有效的信息途径(互联网、手机、电子公告牌等)给旅客最大限度的信息需求,满足旅客出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自助服务的特征,梳理了铁路自助服务和电子客票的运用现状,从售票、验票、检票等环节入手,深入分析旅客自助办理客运业务时的各类需求,设计了基于铁路电子客票的客运自助服务体系方案和主要业务流程,对客运自助服务技术的优化进行研究。该体系的建立可提升铁路旅客出行体验、客运作业效率和客站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铁车站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建立旅客铁路出行生态圈,构建高铁车站“互联网+”智慧出行平台,充分利用铁路站车商旅服务优势资源、融合外部服务资源、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标准和打造商旅全流程服务。该平台采用Spring Cloud微服务分布式部署框架和面向未来的WebFlux反应式架构,数据层采用MySQL+MongoDB数据库集群。与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兼容并蓄、相辅相成,为旅客打造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行程规划推荐。平台提供站内客运升级服务、小交通接驳、餐饮、住宿、旅游、站车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全流程服务,拓展铁路客运服务产业链,构建高品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流程铁路客运商旅服务网。  相似文献   

9.
海南东环铁路海口市域范围内的长流、秀英、城西3站客流量达不到要求而不能及时开通运营,导致高铁设施设备闲置浪费。结合海口市域交通现状及东环铁路开行情况,提出通过开行海口—美兰站间小交路列车,以城际铁路兼顾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模式方案,解决海口市域范围内"铁路设备闲置、公司运营困难、城市交通拥堵、旅客出行不便"的问题,使高铁设施得到有效利用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移动端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3G/4G无线网络,以及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据统计,中国高速铁路每天的旅客发送量高达500万人次,所以,能够为出行的旅客在高铁车站和车厢内提供Wi-Fi 热点服务,将极大地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也为铁路多种经营提供了便利。本文从Rsync文件同步、数据同步方案、网络拓扑结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文件如何在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系统中进行同步。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经营业态     
<正>2014年国家铁路预期发送旅客22.7亿人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2014年,国家铁路预期发送旅客22.7亿人,同比增长10%。2014年,铁路部门将站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铁路企业自身发展的高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客运组织改革力度,巩固扩大客运组织改革成果,并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以"开拓客运市场、方便旅客出行"为重点,对列车开行、售票组织、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新年寄语     
<正>2013年来了,在冬季里,在冬季的风雪里,迎面向我们走来。作别2012年,我们又迈入了新的一年。回首刚刚过去的2012年,铁路以安全风险管理为手段确保运输安全,实施实名制售票、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等新的售票方式,持续推进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主骨架,全面整治站车服务设施,落实服务标准,方便旅客出行,深化落实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机  相似文献   

13.
<正>据《人民铁道》报道,铁路春运于2月24日落下帷幕。40天来,铁路部门广大干部职工以确保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为目标,大力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优化安排运输能力,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方便旅客出行,不断提高服务品质营造温馨出行环境,实现了春运工作新的进步。客流屡创新高、高铁动车组作用日益凸  相似文献   

14.
东日本铁路站车服务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日本铁路重视旅客服务质量,服务理念渗透至旅客站车服务和管理各个方面。从东日本铁路车站服务定位、功能布局、乘降组织、站车设备设施配置、列车乘务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介绍东日本铁路站车服务与管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国内外交通行业尤其是民航电子客票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结合我国铁路客票发展历程,阐述我国铁路电子客票的内涵,创新性地提出旅客行程服务记录(PSR)概念,设计了作为我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电子客票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铁路旅客智能出行服务场景的研究与设计,面向旅客出行全过程提供智能化服务,并对铁路电子客票和智能出行服务场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设计具有铁路出行特色的互联网订餐平台,利用数据库读写分离技术、大规模并发处理技术、分布式文件存储技术,结合客票系统架构,为铁路出行旅客提供在线预订车厢自营商品和沿途社会餐饮商品的服务。该平台已平稳运营近600天,累计接单300多万张,基本满足了铁路旅客在途用餐需求,解决了铁路出行旅客在途消费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难题,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改善了客运服务质量,为其他客运延伸服务的互联网经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我国旅客服务系统的应用现状、运营管理体制和经营观念,针对铁路客运服务信息子系统种类多,信息交换复杂的特点[1],探讨对新型客运专线车站的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以平台内部信息总线为核心,集中实现车站业务服务模式,建设铁路车站旅客服务信息集成系统,以面向整体流程和服务的方式架构,实现了客运服务信息共享、统一维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铁路旅客服务质量和旅客服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是衡量铁路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设计先进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成为铁路客运工作比较急迫的需求。分析我国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系统构成,将中台作为连接前台与后台的桥梁,提出基于中台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给出基于中台的系统总体架构。研究表明,采用中台技术的系统可以提高铁路旅客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哲 《中国铁路》2013,(1):35-37
通过对旅客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以广州南站为中心的武广、广深港(广深段)高速铁路及广珠城际铁路旅客需求、客流构成和旅客经济状况、出行几率与目的、所选择购票与出行方式等特点,据此提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运市场营销策略,以期为旅客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铁路客运车站作为实现综合交通线路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既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石,也是客运生产的信息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客运车站业务优化需求的激增,发展铁路智能客运车站将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对铁路智能旅客车站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智能车站“一个核心,三大领域”的系统构成,并从出行服务、生产组织、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客运车站智能化的主要业务功能,展望未来智能车站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对铁路智能车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