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可阶段的车辆段选址进行多个方案比选研究,从车辆段用地、站位、接轨方案等方面考虑,同时结合段址周边市政、路网规划情况,考虑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最终提出选址推荐方案。选取工可阶段,车辆段选址多轮方案研究中几个典型方案进行详细比选,对后续线路车辆段选址方案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南京地铁11号线石塘南车辆段实际选址及周边控制因素,对车辆段地块的选择和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原则,在选用紧邻张西路北侧地块基础上,提出了车辆段运用库和联合检修库尽端横列式布置、倒装式布置等3个方案,并从出入段线条件、车场工艺布局、征地拆迁、土建工程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推荐采用运用库和联合检修库呈横列式、且联合检修库和试车线同侧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是保证列车正常运营的后勤基地,良好的选址是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营费用的关键。以苏州轨道交通S1线工程项目为例,对停车场选址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沿沪大道东侧和沿沪大道西侧两个选址方案,从场址及周边概况、出入段线接轨条件、道路接驳条件及河道改移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选址推荐方案,为后续车辆基地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仇立新 《中国铁路》2001,(12):39-41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中车辆段的选址原则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不同的接轨形式的特点,并对线路平面布置的要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轨道专业为优化某市地铁拟建线工程中车辆段至正线B站的站间线路,推出了一个新方案。本文就原线路方案和推荐方案分别处于非正常情况时,列车在车辆段与正线间的作业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从城轨交通信号专业的角度对推荐方案给予技术性支持,该分析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同类线路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车辆基地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建设工程,投资大,占地多,并对用地条件有较高要求。福州市属于多山丘陵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紧缺,路网紧密复杂,给福州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设计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车辆段的合理选址,是福州4号线全线工程方案稳定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福州4号线车辆段选址的研究,为今后类似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段场选址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地铁3、8号线在线路北端共址合建三金潭车辆段,根据车辆段用地条件及制约因素,并结合2线不同车型的特点,对共址合建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沈阳地铁10号线车辆段工艺设计优化及创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对沈阳地铁10号线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功能定位、设计规模进行阐述。结合沈阳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的经验教训和地区特点,重点通过车辆段三角线和卸料线的独特设计,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洗车线、镟轮线设计以及车辆段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车辆段工艺设计应立足现场实际需要,切不可盲目生搬硬套既有的设计理念和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有轨电车2号线枫林路车辆段为例,介绍车辆段站场选址和主要技术标准,对枫林路车辆段站场总平面进行设计分析,并总结了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较地铁车辆段站场设计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多个氢能源有轨电车工程在国内外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但目前氢能源有轨电车仍面临着相关标准/规范缺失、关键技术空白等问题,故而需要对氢能源有轨电车加氢站的设计及其工艺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在介绍2015年至今国内外研发的各种类型氢能源有轨电车及我国已运营/在建氢能源有轨电车线路的基础上,阐述了有轨电车加氢站的组成及氢气加注原理,列出了加氢站的主要技术方案及技术指标,提出了有轨电车加氢岛的设备空间布局方案;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加氢站选址方案,分别为方案一(加氢站与车辆段合并布置)和方案二(加氢站布置于线路末端车站旁),从运营组织、选址条件、占地面积、车辆运营检修流程和经济性等方面对这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以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工程加氢站布置方案为案例进行了说明。研究表明:方案一用地更节省,经济性更好,运营组织更灵活,车辆运用检修也更便利。  相似文献   

11.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敷设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应初步确定线路敷设方案,以便为后续线路设计提供指导。本文对西安市各区域现状、规划、地形、地质、文物分布及道路宽度,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不同区域对轨道交通敷设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提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敷设方式过渡段的位置范围,对控制工程造价、减小环境影响将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线网规划过程中,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的确定,尤其是城市外围区域的线路,应根据规划、现状、实施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敷设过渡段位置宜为:城市东侧:设置于浐河附近。城市南侧:设置于航天大道、西部大道以南区域。城市西侧:设置于西三环以西绕区域。城市北侧:设置于郑西高铁以北。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地铁川杨河车辆基地设计方案为例,对川杨河车辆段三线共址方案及车站接轨进行平面规划设计和优化方案。并根据城市规划、地形条件、线路走向、车辆段位置、车站形式及位置,车辆段功能定位,确定场段内平面布置。通过分析,提出三线共址车辆段如何资源共享,达到综合利用最大化。研究结论:通过对11号线北段停车场、11号线南段定修段和13号线停车场组成的川杨河三线共址车辆基地进行的平面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发挥了轨道交通网络和车辆基地的资源共享优势,节省了工程投资、占地面积、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3.
高华 《铁道勘察》2015,(3):99-100
结合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设计实例,对车辆段选址、场坪高程的确定、站场排水、站场道路以及一度停车条件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车辆段内不同区域上盖开发的结构形式,重点讨论在车辆段运用库和检修库两大库房上盖条件下,运用库线路布置的方案,以满足不同的上部住宅建筑高度要求。提出将建筑核心筒落地、拉开线间距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大连地铁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综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以大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为例,对出入线接轨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从而说明如何根据城市规划、地形条件、线路走向、车辆段位置、车站形式及位置,结合出入线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进行多方案优缺点层层分析.并通过本项目分析,解决不同情况下的接轨难题.研究结论:出入线应本着方便运营、减少列车出入的空走时间、降低运营成本的原则,尽量选择在线路的终点站或折返站,即根据列车运营交路选择接轨站.然后应结合段址选择、线路条件、车辆的技术条件和接轨站的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接轨方案.  相似文献   

16.
无人自动驾驶线路车辆段内转换轨的设置,仍沿用原传统设置方式不尽合理,建议取消车辆段入口处转换轨的配置,优化无人区与有人区的转换轨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重庆轻轨“较-新”线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段站场选址、站场平面、站场出入段线作业方案选择、站场道岔及车挡设计。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双层车辆段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双层车辆段是国内第一个采用线路双层布置,并进行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的车辆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通过对横岗双层车辆段的建造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地铁车辆段双层布置技术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为其它地铁车辆段建设及综合物业开发提供一种新思路。研究结论:(1)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车辆段采用双层设计后,车辆段用地面积减少了35%,节约用地效益明显。(2)双层方案由于增加了白地开发的面积,提高了物业开发项目的整体容积率,本次分析其商业开发经济效益为平面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方案的2倍,经济效益明显。(3)横岗双层地铁车辆段的建设和物业开发理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是地铁车辆段设计中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以成都地铁5号线线网性质的大架修基地为例,论述车辆段的功能定位、任务量和作业流程,结合实际工程的自然条件和区域环境等方面条件,分析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重难点,形成最终总平面布置方案。提出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时线路、房屋、综合管线、绿化景观及活动场地的布置要求,揭示地铁车辆段总平面设计的核心及关键,提出较为合理科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研究是轨道交通前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无锡地铁1号线西漳车辆段出入线的一站接轨方案和两站接轨方案进行比较后,从接轨站车站规模、线路条件、行车干扰程度、折返以及出段作业效率、建设投资等因素出发,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最合理方案。研究结论:(1)出入线应本着方便运营、优化平纵断面条件,减少与正线的行车干扰,提高列车折返、出入段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要素来选择合适的接轨方式。(2)在轨道交通设计中,应结合车辆段的段址,正线线路条件、车站规模,行车,运营,投资等多种因素,选择相对合理的接轨方式。有条件时可结合段型布置,实现列车调头转向功能。(3)在选择车辆段出入线的接轨方式时,应从区域规划,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最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